疾病专题 >> 内科 >> 肾病 >> 糖尿病肾病 >> 糖尿病肾病相关搜索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9-16 08:59:59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相关搜索,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重要的死亡原因。1型和2型糖尿病的肾脏受累率分别为30%和20%。由于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较大,部分患者在肾脏受累以前即死于其它原因,故不能认为2型糖尿病的肾脏累及率低于l型糖尿病。在欧美国家和日本,DN占慢性肾衰竭病因的30%~50%,是单个疾病中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我国上海地区统计结果约占10%,但随着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DN越来越成为我国慢性肾衰竭的一个重要病因。DN早期表现为肾小球内高血压、高灌注、高滤过,进而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最后肾小球硬化;临床上早期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升高,随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一旦出现明显蛋白尿,病情将不断进展,直至发展为肾衰竭。在糖尿病早期,严格控制血糖、纠正肾小球内高血压可延缓或阻止DN的发生和进展。DN所致慢性肾衰竭的预后明显较其他病因所致差。

    【发病机制】高血糖是DN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高血压和其他代谢紊乱如高脂血症等,则是重要的加重因素。

    一、高血糖及相关的糖代谢紊乱

    (一)高血糖的直接作用 高浓度葡萄糖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使细胞形态改变,基底膜增厚和血管收缩;作用于肾小球系膜细胞,引起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对血管活性物质(如血管紧张素Ⅱ等)缩血管作用的反应性下降。上述作用部分是由蛋白激酶C介导的。

    (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高血糖持续存在时,葡萄糖可与氨基酸及蛋白质发生非酶糖基化反应,生成不可逆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products, AGEs)。DN患者血清和肾组织中AGEs含量增高。基底膜中胶原生成AGEs后不易被降解,使基底膜增厚;基底膜与主要阴离子成分硫酸乙酰肝素的亲和力下降,引起基底膜负电荷减少,滤过膜电荷屏障异常。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均有AGEs受体,AGEs与相应细胞的受体结合后,可促进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包括血管紧张素Ⅱ、一氧化氮、生长因子尤其是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趋化因子、活性氧等。这些物质在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积聚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三)山梨醇的作用 高血糖时肾脏、晶体和视网膜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不依赖胰岛素,使组织内葡萄糖含量不断升高,过高的葡萄糖在醛糖还原酶作用下生成山梨醇,后者很少被代谢,从而引起细胞内高渗,Na+-K+ ATP酶活性下降,导致细胞功能障碍。

    二、血流动力学改变 糖尿病一经起病,即出现肾小球内“三高现象”,即肾小球内高血压、高灌注、高滤过,这主要是由于肾小球人球小动脉扩张所致。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至少部分与高血糖有关,血管紧张素Ⅱ、心房肽、一氧化氮、前列腺素、胰高糖素等也可能参与作用。在糖尿病大鼠实验中发现,理想控制血糖可以纠正糖尿病早期的肾小球内高血压和高滤过。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常合并存在高血压,在DN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DN时蛋白尿主要为肾小球性,与基底膜负电荷丢失和结构改变、肾小球高血压及血管紧张素II等的作用有关,早期主要为滤过膜负电荷屏障异常引起白蛋白滤过增多,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和高度选择性蛋白尿,随病情发展,滤过膜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出现非选择性蛋白尿。

    三、遗传和环境因素 DN的发病有遗传因素参与,有家族聚集性,中一位患DN则另一位患DN的危险性显著升高。有研究提示DN的发生可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基因多态性有关,双缺失基因型者易患DN。

    环境或后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男性等,也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