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内科 >> 肾病 >> 肾病综合征 >> 检查诊断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有哪些病理类型?

http://zhuanti.qm120.com 2010-03-04 11:23:12

关键词:肾病综合症,肾病,检查诊断

  摘要:肾小球局灶性节段性损害,影响几个肾小球(即局灶损害)和肾小球的部分小叶(即节段损害),常从皮质深层近髓质部位肾小球开始,硬化部位通常与邻近的肾小囊壁粘连,玻璃样物质特征性地存在于受损毛细血管袢的内皮细胞下。免疫荧光示局灶硬化处lgM和C3不规则、团块状或结节状沉积。电镜可见大部分或全部肾小球广泛融合,内皮细胞下及系膜区有电子致密物沉积。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男多于女,血尿发生率很高,并可见肉眼血尿,对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不敏感,小儿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者预后相对较好。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病理类型有微小病变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膜性肾病。其病理类型不一,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治疗方法和疾病预后也有差异。

  1.微小病变性肾病(MCN):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免疫荧光阴性是本病特征之一。电镜下可见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伴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微绒毛形成,无电子致密物沉积。本型多见于少年儿童,水肿常为首要临床表现,几乎所有病例均呈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不出现肉眼血尿。本病对激感,反复发作可转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北京西苑医院肾病科张昱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光镜下早期以系膜细胞增生为主,后期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所有小叶受累程度一致,依其增生程度可将其分为轻、中、重3度。Masson染色有时于系膜区及副系膜区可见到嗜复红沉积物。免疫荧光检查可将其分为IgA肾病及非IgA肾病。前者以IgA沉积为主,常伴有C3沉积,后者以IgM或IgG沉积为主。电镜于系膜区及内皮下可见到电子致密物。本型肾病综合征多见于青少年,临床表现多样,血尿IgA肾病的发生率高于非IgA肾病。

  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小球局灶性节段性损害,影响几个肾小球(即局灶损害)和肾小球的部分小叶(即节段损害),常从皮质深层近髓质部位肾小球开始,硬化部位通常与邻近的肾小囊壁粘连,玻璃样物质特征性地存在于受损毛细血管袢的内皮细胞下。免疫荧光示局灶硬化处lgM和C3不规则、团块状或结节状沉积。电镜可见大部分或全部肾小球广泛融合,内皮细胞下及系膜区有电子致密物沉积。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男多于女,血尿发生率很高,并可见肉眼血尿,对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不敏感,小儿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者预后相对较好。

  4.膜性肾病(MN):本型肾脏体积增大,光镜下呈弥漫性改变,以上皮下钉突形成和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根据病变的程度可将本病分为4期。第Ⅰ期: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Masson染色可见上皮下细小的红色沉着物,电镜可见到电子致密物位于足突间隙;第Ⅱ期:光镜下毛细血管壁不均匀增厚,呈钉突样改变,Masson染色于钉突间可见红色沉着物,电镜下可见多数电子致密物沉积于上皮细胞下;第Ⅲ期:光镜下基底膜不规则增厚,呈虫噬状改变,Masson染色可见嗜复红蛋白沉积于上皮下及基底膜内,电镜下沉积物界限不清;第Ⅳ期:基底膜明显增厚,电镜可见基底膜不规则增厚,内含褪色的沉着物与透亮区。免疫荧光可见IgG及C3呈弥漫性均匀一致的颗粒状沿基底膜分布。本病好发于中年男性,80%以上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约40%病例具有镜下血尿,一般无肉眼血尿。早期膜性肾病经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后,约60%患者可缓解,钉突形成后药物治疗疗效差。

  5.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PGN):本病的基本病变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殖并插入到基底膜与内皮细胞间,使毛细血管袢呈双轨征。根据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形式及程度将MPGN分为3型。I型:以内皮下及系膜区沉积为主;Ⅱ型:基底膜内大量大块电子致密物呈条带状沉积为特点;Ⅲ型:内皮下、系膜区及上皮下都有沉积物。光镜下可见到基底膜钉状突起,免疫荧光检查常见大量C3,伴或不伴IgG呈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电镜下于系膜区及内皮下可见到电子致密物。本病多见于青少年,伴有明显的血尿,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常无效,预后较差。

  [[编辑推荐:肾病综合 症能治好吗]]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