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内科 >> 消化 >> 胃炎 >> 胆汁反流性胃炎

什么是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

http://zhuanti.qm120.com 2009-12-25 14:22:09

关键词:胃炎,消化内科,胆汁反流性胃炎

  摘要:长期随访观察表明,胃切除术后慢性浅表性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可达95%,其中大多数可能与胆汁反流有关。毕氏Ⅱ式术后的发病率高于毕氏I式者,而迷走神经切断术者最低。

  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postgastrectomy bilereflux gastrieis)是指胃切除术后,由于幽门功能不全以致胆汁反流而引起的胃炎。因反流液呈碱性,故又称胃切除后碱性反流性胃炎。

  长期随访观察表明,胃切除术后慢性浅表性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可达95%,其中大多数可能与胆汁反流有关。毕氏Ⅱ式术后的发病率高于毕氏I式者,而迷走神经切断术者最低。

  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病理

  胃手术切除了幽门或迷走神经干切断使幽门失去神经支配,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的机会明显增多。其中的胆酸可溶解脂蛋白而破坏胃粘膜的屏障作用,H+即进入胃腔,而H+则由胃腔进入胃粘膜。进入胃粘膜内的H+又可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后者再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进而加重胃粘膜的损伤,并产生炎症、糜烂和溃疡。十二指肠液中的胰液与胆酸对胃粘膜的损伤更有协同作用。此外,胃手术尤其是毕氏Ⅱ式手术后,对胃粘膜屏障有加强作用、能抵抗H+逆向弥散作用的胃泌素分泌减少,使胃粘膜的屏障机能削弱,也是反流性胃炎发病的因素之一。

  [[编辑推荐:急性单纯性胃 炎的疾病特点与区别]]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