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垂体瘤症状
http://zhuanti.qm120.com 2007-11-09 10:49:47
脑垂体瘤(又称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是原发于脑垂体上的肿瘤。
脑垂体系由前叶及后叶所组成,垂体前叶是在胚胎早期原始口腔顶部后上方发生的上皮性突起发育而成;垂体后叶则由原始脑室的第三脑室底部发生的突起,即漏斗尖部发育而成。垂于蝶鞍内,上盖以鞍隔,但有垂体柄穿过鞍隔与丘脑下部密切相连。
垂体瘤系指垂体前叶(腺部)所发生的肿瘤而言,为成年人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多发生在 20 ~ 40 岁的青壮年,因肿瘤来自脑垂体腺部,故主要位于蝶鞍内。由于肿瘤在鞍内生长可压迫正常垂体腺,并向上经过鞍隔压迫视交叉或视神经,肿瘤如穿过鞍隔,则可向上突入第三脑室前部、侧脑室或嵌入额叶等引起垂体腺瘤的一系列特殊临床表现,即视神经或视交叉受压表现,出现内分泌及代谢障碍以及头痛及颅内压增高等 3 组症状与体征。此外尚可因肿瘤扩展压迫邻近组织而出现其他症状与体征。垂体腺瘤多数为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腺瘤极少见。在临床及病理上可按细胞染色的性质将垂体腺瘤分为嫌色性、嗜酸性、嗜碱性和混合性 4 类。其临床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 .视神经受压症状与体征
由于肿瘤生长在蝶鞍内,向上发展则压迫视交叉或视神经而造成视力、视野的改变, 90% 以上的病人都有视力减退,也可为单眼视力减退,甚至造成一目或双目失明。视野的改变可因压迫神经或视交叉而有所不同,视交叉受压则产生双颞侧偏盲,或一眼颞盲,肿瘤如位于一侧压迫视束或视神经时,可产生对侧同向偏盲,或一眼全盲。 70 %以上的病人都有眼底改变。大多数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其程度因视神经受压程度而异,从视色稍谈到典型的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仅少数病例因有颅内压增高而产生视神经水肿。
2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症状及体征
垂体腺内分泌功能很复杂,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通过内分泌控制着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及、性功能等生理活动的调节。已知垂体前叶分泌 6 种激素,即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乳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及两种促性腺激素。而嗜酸性及嗜碱性腺瘤细胞本身即具有内分泌功能,可引起激素水平过高,表现垂体功能亢进,但肿瘤也可挤压正常垂体腺,造成垂体功能低下。另外肿瘤向上可使丘脑下部,向后可使垂体后叶受累。垂体后叶含有抗利尿激素与催产素等,故垂体后叶受累可出现尿崩症。
3 .垂体功能低下
垂体功能低下的程度与正常垂体腺细胞受压的程度有关。由于垂体前叶机能低下以致其所控制的内分泌腺萎缩,表现多方面的功能障碍。
1) 性功能低下及第二性征的改变:由于性腺机能减退,在男性表现为减退、阳萎、睾丸萎缩、胡须稀少、、腋毛脱落以及皮下脂肪沉着,皮肤变得细腻呈女性化。在女病人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闭经、子宫及附件萎缩、萎缩、毛发脱落、减退或消失、产后不泌乳等。
2) 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畏寒、嗜睡、精神抑郁、食欲不振、疲倦无力、闭经、非指凹性水肿、皮肤干糙、少汗、基础代谢率低、易感染、血清蛋白结合碘吸收率降低等。
3)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往往不大明显。较常见者为体力虚弱、易疲乏、抵抗力低、易感冒、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脉搏细小、血压低、血糖低等。但对电解质代谢等无影响。尿中 17 酮及 17 羟排出量也低于正常。
垂体嫌色性腺瘤或嗜酸性腺瘤的晚期常表现为垂体功能低下。
4 .垂体功能亢进
嗜酸性细胞能产生生长激素及催乳激素。嗜碱性细胞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等。因此,这类肿瘤可造成垂体功能亢进,尤其是在早期。嗜酸性腺瘤虽可有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但又可挤压嗜碱性细胞,造成其功能低下。
(1) 生长激素亢进:嗜酸性垂体腺瘤如发生在骨骺闭合前(成年前)表现为巨人症,发病在成年后则为肢端肥大症,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混合型。巨人症者,身材高大,肌肉发达,发育较早,基础代谢常较一般为高,且血糖过高,糖耐量减低,少数病人有糖尿病。当生长至最高峰后,逐渐开始衰退,出现精神不振、智力迟钝、四肢无力、肌肉松弛、毛发脱落、减退,常不能发育,代谢率低于正常,心率缓慢。在成年人发病,因骨骺已愈合,故表现为肢端肥大症,逐渐出现有关的症状和体征,如头面部表现下颌增大,下唇增厚,耳鼻长大,舌大而厚,眼窝、前额骨、颧骨都增大,牙齿稀疏,颅骨增厚,上颌窦、乳突扩大,四肢长骨也变粗,手指、足趾粗而短,手背厚而宽。脊椎骨也增宽,但常因骨质疏松致楔形变,引起背部后凸,腰部前凸的畸形。皮肤粗糙增厚,多色素沉着,毛发增多,呈男性分布的外部表现。
(2) 促性腺激素亢进:促使其靶腺分泌性激素增多,男性初期可有性功能亢进,以后逐渐衰退。女性则月经少,闭经,发达,泌乳期可延长至停止哺乳后数年之久。
促甲状腺激素亢进:病人常有甲状腺肿大,少数病人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基础代谢率增高,但有时可降低,血胆固醇也增高。
(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亢进:促使其靶腺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多增大,少数病人有肾上腺皮质腺瘤形成, 10% ~ 20% 的病例有糖尿病, 1/3 的病人糖耐量曲线不正常,呈隐性糖尿病曲线。此类表现除与促肾上腺激素有关外,也与生长激素有关。
(4) 嗜碱性细胞功能亢进:促甲状腺、促肾上腺及促性腺激素等均受影响,可产生柯兴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向心性肥胖,以脸、颈及躯干部更为明显,四肢相对瘦小,脸圆如满月,红润多脂,常有痤疮,上背部也有脂肪沉着,皮肤菲薄,伴紫纹,呈大理石样。骨质疏松,易骨折,也可引起佝偻、背痛、胸痛。多数病人有糖尿病,但临床上有症状者仅占 1 / 3 ~ 1 / 4 。病人可有钠与水潴留,氮与钾的排出增多,发生水分蓄积、高血压等。部分女性病人闭经,肥大,多毛,呈男性化。男性则阳痿,减退。
5 .垂体后叶及丘脑下部受累症状
肿瘤影响垂体后叶或丘脑下部则可产生嗜唾、多饮、多尿、体温低下以及水、电解质及脂肪代谢障碍等。
6 .头疼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
垂体腺瘤常引起头痛,少数病人因肿瘤突入第三脑室前部引起颅内压增高造成头疼、呕吐、视神经水肿等症状。但大多数垂体腺瘤并无颅内压增高而带有头疼,其头痛可能因肿瘤在鞍内生长使鞍膈张力增高所致,也可能因脑膜、血管、神经等敏感性结构受牵扯所致。另外因颅骨增厚、骨质增生影响脑膜、血管也可引起头痛。嗜酸性垂体腺瘤患者不但有顽固性头痛,且常有四肢及脊背痛。
7 .其他症状与体征
(1) 肿瘤向鞍上发展突入第三脑室前部,造成室间孔梗阻,除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外,并可影响丘脑下部或垂体后叶造成尿崩症、嗜睡、昏迷、体温调节障碍等。
(2) 向鞍旁发展除压迫视神经或视束可造成视力视野的改变外,常可压迫海绵窦,出现单侧眼球突出,及第 Ⅲ 、 IV 、 VI 与 V 颅神经第一支受累症状,其中以第 III 颅神经受累最多见。
(3) 肿瘤腐蚀鞍底,可造成脑脊液鼻漏。
(4) 肿瘤向额、颞叶伸展,可出现癫痫、偏瘫、锥体束征、嗅觉障碍及精神症状及幻觉等。但临床上少见。
(5) 垂体卒中:由于蝶鞍骨壁坚固,垂体腺瘤(多为嗜酸性腺瘤)生长快者因其受骨壁的限制,使瘤内压力增高导致血管闭锁或血栓形成,因此可使肿瘤一部分或全部出现出血、坏死,使瘤体突然膨大,更增加对残余腺组织及邻近结构的压迫,特别是引起视力障碍的迅速加重。因肿瘤造成血管性损害同时在脚间池可出现血液或无菌性炎症,因此垂体卒中的临床表现特征为突然发生剧烈头疼、呕吐、颈肌强直、嗜睡或昏迷,并有急剧的视力丧失,可突然一目或双目失明,或有 III 、 IV 、 VI 颅神经的障碍,甚至可使一侧颈内动脉受累而出现偏瘫。丘脑下部受压则可出现嗜睡、体温过高等。并出现垂体机能减退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现象。腰穿脑脊液中常含有血液。
据中外有关资料显示,恶性脑肿瘤手术后放疗、化疗后平均存活率不足一年。偏良性的脑肿瘤大多手术不易切除干净,伽玛刀、X刀、放射治疗并不能彻底杀灭肿瘤细胞。而且容易复发,免疫疗法和传统的中医活血化瘀、以毒攻毒等疗法,疗效也不确切。
北京同心医院中医脑肿瘤治疗中心以李庆主任和李桂秋主任为首的专家组查阅了古今大量资料,反复研究,反复实践,运用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理论,终于研究出治疗脑胶质瘤、脑垂体瘤、脑膜瘤、颅咽管瘤、脑转移瘤、听神经瘤、脑血管瘤及其他脑肿瘤的一系列纯中药抗瘤组方,该系列抗瘤组方经过多年与中成药胶囊配合应用,临床验证疗效明显,对脑瘤引起的癫痫、麻木、呕吐、头痛、耳鸣、精神, 发育、语言,视力等病症,临床应用多年来疗效良好。专家根据脑肿瘤的类型,病理等不同情况对症下药。该系列药对未手术的患者大多数用药7天至15天可明显见效,大部分患者用药3-6个月能使瘤体钙化、缩小或消失,经手术、X刀、伽玛刀治疗后用药的,可防止复发,消除脑瘤水肿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