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十年痰阻络 痰好睡眠
http://zhuanti.qm120.com 2007-04-28 16:44:04
春姑娘乘着清风,带着温暖翩翩而来。她张开双臂,舞动着纤细的手,把碧绿洒满大地,把百花插上枝头。奏响了一支春的圆舞曲。春天来了,她带给人们春的气息,春的喜悦。但是,这种喜悦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您看:今天的这位患者就忧心忡忡。
患者侯某,女,48岁。严重的失眠已困扰她十年余。每到夜晚她就担心,往往在入睡后1到两小时(半夜1~3点)醒来,醒后很难再入睡。所以她每晚最多能睡1到两小时,即使睡着也是多梦不实(处于浅睡眠状态),甚至彻夜不眠。白天她头重脚轻,眼花缭乱,四肢无力,紧张易烦,时有嗝逆,纳食不甘,阵作心慌,后背发凉。由于身体不好,侯女士已在家病休几年。陪她一起来的爱人讲:“由于她的睡眠不好,我也受到影响。她总是吃,而且量越来越大,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我们到处求医,效果总是不明显。”
樊教授一边摸脉一边问诊:“过去是否有心情不舒畅的时候?”患者的丈夫抢着说:“她曾经生过大气,因为单位分房子的事。”
患者舌苔薄白,脉弦滑。
樊教授说:“这就是肝郁气滞所致的痰热内扰心神的失眠。半夜1点到3点是肝经所主的时间,而每到这个时间她就会早醒,说明肝郁痰热内扰日久。我看可以用温胆汤、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试一试。”开方如下:
竹茹12克 枳实6克 法半夏9克
茯苓9克 陈皮9克 胆星6克
柴胡9克 生牡蛎30克(先下)
炒枣仁12克(打) 川芎6克
知母6克 夜交藤12克 合欢皮24克
炙甘草6克
7剂水煎服
一周后患者复诊,每晚1点半左右易醒,需服一片,方能入睡(过去服用两片)。舌质略暗苔薄黄,右脉寸关滑,左脉略滑。
药已中病,再为清肝经郁热。原方加入北秫米30克,取半夏秫米汤之意。
又过一周,患者精神已有好转。自述药后一周有3天能睡好,并且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但有时心慌。
舌红苔薄白。右脉沉滑,左脉关浮弦滑寸弱。
证属:痰热见差,气阴偏弱。
以温胆汤、半夏秫米汤、生脉饮加减治疗。
四诊:患者睡眠正常,已无心慌。
由此可见:对于顽固性失眠,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对头,就能立竿见影。一诊处方为温胆汤、酸枣仁汤的合方加入柴胡、生牡蛎。在化痰除烦的基础上,解郁舒肝,潜阳安神。用柴胡主升,牡蛎主降,使长期瘀滞的肝气得到恢复。加入夜交藤、合欢皮更增强了安神的作用。
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组成。是治疗胆虚痰热不眠,虚烦惊悸,口苦呕涎的名方,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酸枣仁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治疗虚劳证,因虚热烦躁而不能安眠的著名方剂。正好适合这个病人。
二诊:樊教授又加了半夏秫米汤,化痰和胃安神的作用更强。其中:半夏辛温,入胃经气分;秫米(北方高粱米)甘酸入胃经血分。升以半夏,从阳分通卫泄邪;降以秫米,入阴分通营补虚,阴阳通,卧立至。
三诊:加入生脉饮,使心之气阴充足,则心慌可停。
合欢皮治疗失眠常用。传说古代帝王在南巡时不幸死于荒野,他的两个妃子闻讯赶到,终泣,泪尽滴血,血尽而亡。后来人们发现在她们撒泪滴血的地方长出了合欢树。
方中合欢皮一味用至24克,我认为用量较大,向樊教授请教。他说:“合欢皮量小可以安神,量大可以化痰。这里用它的化痰作用。”看来每味中药用量的多少,作用也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