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20例临床观察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10-13 16:30:16
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急性加重而导致气流受限发生严重缺氧和CO 2 潴留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已往的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休克、婴儿窒息等时有报道,但对肺性脑病研究较少。近4年来我院使用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依照第二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标准,明确诊断为COPD所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肺性脑病患者40例,病程5~18年,依照1980年我国制定的肺性脑病的诊断和临床分级标准(轻型为神志恍惚、淡漠、嗜睡、精神异常或兴奋多语而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者;中型为半昏迷、谵妄、躁动、肌肉轻度抽动或语无伦次,对各种反应迟钝而无上消化道出血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重型为昏迷或出现癫痫样抽搐,对各种刺激无反应,反射消失或出现病理性神经体征,瞳孔扩大或缩小,可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休克)进一步分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0例,轻、中型肺脑16例,重型4例,伴有心律失常者9例。对 照组20例,轻、中型肺脑17例,重型3例,伴有心律失常者7例。全部病例的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脓痰、痰多而不易咳出,喘憋、呼吸困难、头痛、烦躁、多汗、嗜睡、谵语、意识障碍。体温37.2℃~39.5℃,血压16~21/11~14kPa,脉搏100~128次/min,呼吸24~38次 /min,球结膜水肿,口周紫绀,颈静脉充盈,两肺广泛喘鸣音及湿罗音,心率100~130次/min,肝大,双下肢水肿,四肢末梢循环差。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祛痰、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营养支持疗法。在保持气道通畅的前提下,治疗组给于纳洛酮0.8mg加到500ml液体中维持静滴。对照组给可拉明1.875g+洛贝林15mg加到500ml液体中维持静滴。至患者意识障碍消失恢复清醒即停药,以24h作为观察标准时限。注意观察神志、呼吸频率、幅度、节律,球结膜水肿及神经系统体征等情况,并监测血气分析。观察药物副作用,若用药后呼吸困难加重,血PCO 2 无明显减低者则停用。
1.3 疗效判断标准 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动脉血气PO 2 >60mmHg、PCO 2 <50mmHg为显效;由中、重型转为轻型为有效;无变化为无效。
2 结果
2.1 两组意识障碍消失时间与例数的关系。
2.2 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肺性脑病广义上是指肺功能障碍引起的脑部症状,狭义上是指由通气功能不全所致的缺氧和CO 2 潴留所导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症侯群,属于低氧血症合并高碳酸血症的Ⅱ型呼吸衰竭。缺氧和CO 2 潴留均可使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缺氧和酸中毒还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其通透性增高,导致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严重CO 2 潴留可导致血中氢离子增高,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导致脑组织酸中毒。
而缺氧可引起脑细胞的无氧代谢,致血液中内源性肽含量明显增高,其对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均有抑制作用,与受体结合可使脑皮质血流进一步减少,脑组织细胞功能障碍。而纳洛酮是受体拮抗剂,其药理作用是竞争性对抗大量内源性肽所致的药理作用,有兴奋中枢神经、兴奋呼吸的作用,从而改善肺性脑病的通气,提高PO 2 ,降低PCO 2 ,减轻脑组织缺氧及脑水肿,逆转脑缺氧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和继发性脑损伤,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纳洛酮可竞争性抑制β-内啡肽受体,直接逆转β-内啡肽的作用,改善脑皮层的供血情况,稳定细胞膜上的Na + -K + -ATP酶,使脑细胞功能得到保护和恢复,从而使患者迅速“苏醒”。本组资料显示24h内治疗组意识障碍消失17例(85%),而对照组8例(40%),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纳洛酮也能提高冠脉血流量,抗心律失常 [1] 。而呼吸兴奋剂是通过刺激呼吸中枢或周围化学感受器,增强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加呼吸频率和潮气量以增加氧的吸入和CO 2 的排出。但COPD所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不仅存在呼吸中枢麻痹,更有气道阻力增加,使用呼吸兴奋剂后虽通气量有所增加,但呼吸肌需额外作功克服过大的气道阻力,耗氧量也明显增加,缺氧及CO 2 潴留不一定能得到缓解。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5.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且纳洛酮是纯粹的受体拮抗剂,其本身无明显药理效应和毒性。临床应用安全、经济、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