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抽搐
http://zhuanti.qm120.com 2005-11-25 17:57:26
[概述]
面肌抽搐临床表现为阵发性不规则的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或痉挛。常见于一侧发生,亦有继发于面神经麻痹。原发性面肌抽搐原因不明,可能为面神经传导路上的某部位存在病理性刺激所引起。少数为面神经麻痹的后遗症。当面神经不完全恢复时,常发生瘫痪肌的痉挛或其他联带运动。
[症状体症]
1.多发于中年以后,女性多于男性。 2.早期,一侧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扩至同侧其他面肌。 3.以口角肌内抽搐最明显。 4.多发生于一侧,精神紧张、疲倦时加重。 5.少数伴有面部疼痛、头痛、耳鸣。 6.少数有味觉改变。 7.晚期有的伴面瘫。 8.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诊断依据]
1.好发于中年以后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2.以口角肌抽搐为主。 3.一侧面肌阵发性抽搐。 4.无其他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 5.面肌抽搐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扩至同侧其他面肌。
[治疗原则]
1.以解痉、抗抽搐、止痛为主,药物治疗为主。 2.新针疗法。 3.理疗:超短波、红外线。 4.局部封闭及无水酒精注射。 5.射频温控热凝术。 6.微波治疗。 7.高压氧治疗。
[疗效评价]
1.治愈:治疗后,无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1年内无复发,有疼痛者、疼痛消失。 2.好转:面肌抽搐症状减轻,间歇期延长。 3.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专家提示]
原发性面肌抽搐病因不明,表现为一侧面神经所支配的部分或全部颜面表情肌阵发性抽搐。有专家认为它是颅神经功能不全综合征。面肌抽搐分为症状性和原发性两种。所谓症状性(继发性)面肌抽搐是指由于一些疾病所引起的伴随症状,如大脑皮质肿瘤、脑干肿瘤、听神经瘤、小脑角肿瘤、面神经的神经纤维瘤、脑干炎症、面神经周围感染以及颅后窝蜘蛛网膜炎波及面神经等所引起抽搐。 原发性面肌抽搐,近30年来的文献证明它是由于血管结构变化因素,即颅内动、静脉,动静脉畸形压迫刺激面神经所致面肌抽搐。抽搐时常伴有耳鸣、鼻堵、头晕、烦躁,部分晚期病例,患侧面肌无力、萎缩、舌前2/3味觉降低或消失。精神紧张、劳累、说话等为诱发因素或加重抽搐。治疗用中枢抑制制剂、血管扩张药、维生素、激素以及抗癫痫药物收效甚微。 文献报道用山胺咪秦(卡马西平)400 ̄600mg/天,治疗后,疗效较好,一般需长期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