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前的一种治疗方法——硬膜外神经阻滞——液体刀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9-26 15:57:43
硬膜外腔注射:有抗炎、消肿、止痛、松解粘连的作用,有人把此方法比喻为“液体刀”疗法,适应范围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神经根粘连、硬膜囊粘连及手术后粘连者都有效,对部分顽固性腰腿痛患者,经过多种非手术疗法失败,可作为手术前的一种治疗方法。
1、硬膜外注射疗法作用机理
硬膜外腔是位于椎管内的一个潜在间隙,其中充满疏松结缔组织,有动脉、静脉、淋巴管以及31对脊神经从此腔通过。在硬脊膜及神经鞘膜的表面、后纵韧带及黄韧带的内面,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及其末梢分布,这些纤维都属于细纤维,主要来自脊神经的窦椎支。腔壁和其中结缔组织的慢性劳损、急性损伤、椎间盘膨出或髓核突出等引起的椎管狭窄,都可引起硬脊膜外腔的组织无菌性炎症。硬膜外阻滞剂治疗,可抑制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同时改善局部血循环,使局部代谢产物易于从血循环中被带走,减轻局部酸中毒,从而起到消炎作用,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达到止痛目的。但如系巨大的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因机械性刺激未能解除,局部血运差,炎症不易消退,故症状也难以缓解或消失。
2、操作方法
①硬膜外注射。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下,这样有利于药液向病侧弥散。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后进行穿刺。穿刺平面可根据临床表现而定,多在腰2、3或腰3、4。对于常规后方正中入路硬膜外穿刺失败的病例,可改用侧路法穿刺,该法不受棘突方向及棘突间隙宽窄的限制,穿刺时选择患侧压痛最明显的椎间隙,离棘突旁约2cm处作穿刺点,若骨则略为调整方向再进针,穿过黄韧带即有穿透感。凭穿过黄韧带之感觉、负压及抽吸无脑脊液等证实为硬膜外腔后,即可缓慢注入药物。
②骶管注射。患者取俯卧位,手术时应保持头低15°—20°,以利药物向腰段扩散。显露尾部,常规消毒铺巾,先找骶裂孔,确定进针点和方向后,改用165号穿刺针进入骶管,拔出针芯尾部,连接装有水柱的玻璃管,缓慢进针,深度不超过第2骶椎水平。若见有负压搏动,即证实在硬膜外腔,随即于穿刺针尾部连接注射器,将药液缓慢注入。注药后平卧20~30分钟即可起床。骶管穿刺时应注意勿损伤骶管血管丛,以免药物被吸收进入血循环而发生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