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内科 >> 心血管 >> 心力衰竭 >> 心力衰竭知识

心力衰竭的饮食调养

http://zhuanti.qm120.com 2010-03-01 10:51:02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血管,心力衰竭知识

  摘要:每天供给300~350克碳水化合物较为适宜。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消化食品),在胃中停留时间短,排空快,可减轻心脏受胃膨胀的压迫。宜选食含淀粉及多糖类食物,避免过食蔗糖及甜点心等,以预防胀气、肥胖及甘油三酯升高。

    心力衰竭多是心脏病末期的表现,治疗时除需控制病因和诱因外,还要注意饮食。饮食合理可以促使病情好转,不合理则可能加重病情。患者的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限制钠盐的摄入。为预防和减轻水肿,应根据病情选用低盐或无盐饮食。低盐即烹调时食盐用量每天不超过2克,或相当于酱油10毫升。全天副食含钠量应少于1.5克。无盐即烹调时不添加食盐及酱油(油食品)。全天主副食中含钠量小于70毫克。大量利尿治疗时应适当增加食盐的量以预防低钠综合征。

    (2)限制水的摄入。充血性心力衰竭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一般限制在每日1000~1500毫升(夏季可为2000~3000毫升),但应根据病情及个人习惯而有所不同。对于严重心力衰竭,尤其是伴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由于排水能力减低,在采取低钠饮食的同时,更应控制水分的摄入,否则可能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一旦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宜将液体摄入量限制为500~1000毫升,并采用药物治疗。

    (3)调节钾的摄入。钾平衡失调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最常出现的一种电解质紊乱现象。临床中最常见的是缺钾,主要因为:钾摄入不足(由营养不良、食欲差、吸收不良等造成);钾的额外丢失(由呕吐、腹泻等造成);钾经肾脏排出过多(由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代谢性碱中毒、利尿剂治疗等造成);以及其他情况,如胃肠外营养、透析等。缺钾可引起肠麻痹、严重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并易诱发洋地黄中毒,造成严重后果。故对长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病人应鼓励其多摄食含钾量较高的食物,如香蕉、橘子、枣、番木瓜等。必要时应进行补钾治疗,也可将排钾与保钾利尿剂配合应用,或与含钾量较高的利尿中草药,如金钱草、苜蓿草、木通、夏枯草、牛膝、玉米须、鱼腥草、茯苓等合用。

       另一方面,当钾的排泄量低于摄入量时,可产生高钾血症,见于严重的心力衰竭,或伴有肾功能减损以及不恰当地应用保钾利尿剂。轻度患者只需控制饮食中钾和钠以及停用保钾利尿剂即可,中度或重度高钾血症者,宜立即采用药物治疗。

       (4)热量和蛋白质不宜过多。一般说来,对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必限制过严,每天每公斤体重1克为宜。但当心衰严重时,则宜将蛋白质的供给量减少到每天每公斤体重0.8克。蛋白质(蛋白质食品)的特殊动力学作用可能增加心脏额外的能量(能量食品)要求和增加机体的代谢率,故应给予不同程度的限制。肥胖对循环、呼吸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当心力衰竭发生时,对肺容积和心脏都有不良影响;而且肥胖还可加重心脏本身的负担。因此,患者宜采用低热量饮食,既可使其体重维持正常或略低于正常水平,又能减少身体的氧消耗,从而减轻心脏的负荷。

       (5)碳水化合物适量。每天供给300~350克碳水化合物较为适宜。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消化食品),在胃中停留时间短,排空快,可减轻心脏受胃膨胀的压迫。宜选食含淀粉及多糖类食物,避免过食蔗糖及甜点心等,以预防胀气、肥胖及甘油三酯升高。

       (6)限制脂肪。肥胖者应注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因为脂肪产热量高,不利于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使胃饱胀不适;还能抑制胃酸分泌,影响消化。

       (7)补充维生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胃纳较差,加上低钠饮食缺乏味道,故膳食应富含多种维生素(维生素食品),可多吃些鲜嫩蔬菜(蔬菜食品)、水果(水果食品),必要时应口服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

  [[编辑推荐:心衰是生命的绊脚石]]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