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内科 >> 消化 >> 胰腺癌 >> 胰腺癌相关搜索

胰腺癌治疗

http://zhuanti.qm120.com 2007-10-12 10:18:26

关键词:胰腺癌
  胰腺癌是美国癌症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占胃肠道癌症死亡的1/5。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使之难以得到早期治疗,然而,近期医学的发展对这种难治症的诊断和治疗仍产生了许多影响。
  胰腺癌是一种工业化地区的疾病,在美国黑人男性中其发病率为十万分之十五点二,而在匈牙利、尼日利亚和印度,发病率最低,仅为十万分之一点五,相差十倍。波利尼西亚男性,包括复威夷本地人和新西兰毛利人的发病率也很高。日本人的发病率在1960年为十万分之一点八,到1985年上升为十万分之五点二。
胰腺癌危险因素
   对胰腺癌的地理区域分布的研究,如对移居者的研究,充分说明环境因素,如饮食的致癌作用。动物实验证明高脂肪饮食与胰腺癌的发展有关。其它如肉类和高热卡饮食,特别是高碳水化合物,奶制品和海洋食物也是有关因素。而饮食结构中高纤维、水果和新鲜蔬菜的人群患胰腺癌较少。虽然饮用酒精类饮料被认为是正在增长的危险因素,但是也有很多研究不支持这种观点。
  同样,许多研究也不支持糖尿病和胰腺癌之间的相关性,虽然有一些前瞻性研究显示糖尿病人患胰腺癌的危险性比其他人高4倍。近年来人们发现在胰腺癌确认前数月往往有糖尿病发作,这一发现可能提醒医生们对无糖尿病家庭史的中年病人要考虑早期胰腺癌的可能性。
  与胰腺癌有关的职业是与化学物质和金属接触的工作,有研究者认为在与β-萘胺和苯有关的工厂中工作的男性有患胰腺癌的高危险性。
  胰腺癌的遗传因素尚未被明确证实,但也有家庭发病的报告。近期的研究认为近亲中有恶性胰腺肿瘤者的患病危险性较高。
  40岁以下的人患胰腺癌极少,平均患病年龄为63岁,男性略高于女性。胰腺癌的死亡率几乎与发病率一致,5年生存率很低,并且几乎都接受过手术治疗。未接受治疗的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约4个月,接受旁路手术治疗的病人生存期约7个月,切除手术后病人一般能生存16个月。根据最新的统计,20%的病人生存期为1年,3%的病人生存期为5年。
  用大鼠(重氮乙酰丝氨酸)、叙利亚仓鼠(N-亚硝基双[2-氧丙烷基]胺或胺BOP)以及豚鼠(甲基亚硝基脲)复制的啮齿动物胰腺癌模型已成功。亚硝基复合物是对啮齿动物最有效的致癌物。食物中含大量饱和脂肪可促进实验大鼠形成癌。缩胆囊素(CCK)或其类似物蛙皮缩胆囊肽(cerulein)可刺激实验动物体内外分泌胰腺生长。推测可能正是因为CCK的释放,所以饮食中富含黄豆粉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促使大鼠形成癌。CCK和肠促胰液肽一起可以刺激致癌物质导致胰腺癌。近来的实验将一种人造的CCK受体拮抗剂在胰腺新生物形成前注入大鼠体内,证明可以阻止重氮乙酰丝氨酸的作用。然而,这种拮抗剂在临床的运用还需进一步研究。洛伐他汀(Lovastatin)——一种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在体外实验中可以抑制胰腺癌的生长。
胰腺癌临床特征
   黄疸是第三位最常见的症状,许多病人出现较晚。黄疸通常是进行性加重的,但也有呈自然波动状态的。对邻近总胆管的小的胰腺癌的病人,黄疸可为唯一的临床表现。因此,对这种难以解释的黄疸应仔细评估。往往这类肿瘤较易于切除。黄疸常伴有上臂、小腿和腹部的烦人瘙痒,特别在夜间加重。瘙痒与皮肤胆盐潴留有关。因为皮肤中胆盐水平与瘙痒程度的关系比血清胆红素的水平更加密切。还有另外的说法,即胆盐促进了周围细胞中蛋白酶的释放,而这些蛋白酶可以引起瘙痒,然而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主诉瘙痒。偶尔可能见到瘙痒出现在临床上黄疸发生之前。尽管无痛性黄疸仍被错误宣布为胰腺癌病人的特有症状,但实际上有这种表现的病人仅是一种例外。
  胰腺癌的非特异性体征和症状包括厌食,上行性胆管炎,以及排便习惯的改变(便秘,腹泻,吸收不良,胃胀气,或肠胀气)。糖尿病可伴随发作。由于胃、幽门或十二指肠直接受到侵害,或是由于胃功能的紊乱,可并发胃排空障碍的症状。通常与肺癌相关的转移性的血栓性静脉炎(Trousseau体征)也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体征。中年人可出现忧郁症、疑虑病和癔病,一般认为是由胰腺癌引起。在胰腺癌病人中偶尔也可见以抑郁症状为主的精神症状。这种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半数以上其精神症状比重比生理体征和症状的出现早6个月。正是由于有许多非特异性的和模糊的体征和症状,所以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医生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胰腺癌病理分期
  将CT检查与手术前血管造影结合可以对壶腹周围肿瘤的病人进行分期。大血管的被包裹或被堵塞,明显减少了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同时,血管造影正常的病人大部分是可能手术切除的。手术前血管造影十分重要,它显示了上腹部血管的异常,而这通常与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右肝动脉异常相关,16%~29%的病人可发生这种改变。由于该血管通过胰头,肝脏血液动脉性消失和肝外胆漏是危险的。
  肿瘤标记无助于对胰腺癌的诊断或分期,但对进一步的治疗可能起到一定作用,癌胚抗原(CEA)对很多病人是升高的,但灵敏度低,对其他一些良性和恶性肿瘤病人也是升高的。CA19-9可能比CEA对胰腺癌的诊断更为有用,但对胰腺癌也不具特异性,结肠和胆管肿瘤的病人也可以升高。其他的肿瘤标记物,如DU-PAN-2-胰腺癌胚抗原和半乳糖转移酶同功酶,都不具有普遍的效果,也不易获得。
胰腺癌诊断方法
①梗阻性黄疸;
  ②近期出现的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超过10%;
  ③近期出现的不能解释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
  ④近期出现的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钡餐检查消化道正常;
  ⑤突发糖尿病而又没有使之发病的因素,如家庭史,或者是肥胖;
  ⑥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
  ⑦自发性的胰腺炎的发作。如果病人是嗜烟者应加倍怀疑。
  (1)最初应选择的诊断性检查是CT扫描。这种扫描器不依赖手术,不受病人体形和胃肠道气体的限制,可确定肝脏转移灶、淋巴病变和周围血管侵犯,但对小于2cm的损害或腹膜小结节的诊断不可靠。CT可判断病人所处的病期,并对不能进行手术的病例提供信息。如发现有远处转移、邻近器官的侵犯,血管被包裹或侵犯,以及淋巴病变则不能手术切除肿瘤。然而,CT对可以切除的肿瘤的诊断却不够精确。可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因为需确定组织学诊断,尤其对不能手术的病人更为重要。
  (2)超声检查比CT费用低,易于得到,并可见到肝脏、肝内和肝外胆管肿瘤,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超过90%。超声波诊断的准确性受到操作者的技术、病人肥大的体形和胃肠道气体的限制。通常,超声检查作为CT的补充检查来运用。
  (3)核磁共振(MRI)在确诊胰腺癌方面并非比CT更有用,它不能表现出比CT更有优势,但是做为这一领域的专门技术,从发展的观点看,将来可能会起作用。
  (4)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确定胆管结石,对胆管损害进行诊断以及获取十二指肠和壶腹部癌的组织活检方面均特别有用。如发现有压缩或堵塞的情况——称为双管症,可诊断小的胰头损害。胰腺恶性肿瘤存在时,胰腺的图象很少有正常的,不能切除的胰腺癌一般有胆管扩张,ERCP为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可能性提供依据,并为内修复术定位,这样可避免手术减压。在超声的帮助下插入内窥镜,为诊断胰腺肿瘤提供了新的方法,这一技术为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性。
  (5)在CT或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FNA)细胞学检查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可达76%~90%,其特异性几乎可达100%。当没有手术指征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时,无论对胰尾、胰体损害或转移病灶,FNA都可能特别有用。
胰腺癌治疗方法
  1935年,Wipple、Parsonst和Mullins报告了一例胰十二指肠二期切除术,该例为壶腹部癌,十二指肠全部切除。到目前为止,基本上一直沿用这种手术方式,并一期完成,称之为惠普尔(Wipple)手术。
  1、术前准备:
  有可能选择Wipple手术的病人术前一般需进行基本的生理准备。年龄不是切除术的禁忌问题。如果病人摄入差,或有恶心呕吐,术前合适的补充水分是关键的。术前应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防止术后发生肾衰。由于胆管堵塞和诱发胆管炎,常伴有肝功能恶化,白蛋白水平和凝血试验是极易进行的肝功能测定法。注射维生素K,或新鲜的冻血浆,可以恢复病人的凝血机制。一般不主张在术前对堵塞的胆管进行体外引流,因为引流后很快就会发生菌丛生长,进一步损坏肝功能。此时内窥镜胆汁引流的作用有待于充分肯定。
  加强心血管监测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都是有帮助的。由于需留置硬膜外导管以控制术后疼痛,同时也为了改善病人的肺通气功能。围手术期抗菌素的运用是必要的。
  2、切除性手术
  如有腹膜表面、网膜、肝脏和横结肠这些区域的任一部位受到侵犯,都不能行胰切除术。对一些不需要手术而需要其他治疗的病人来说,组织学论断确为重要。
  “保留幽门”Whipple手术是近来对Wipple手术的一种改进,它保留十二指肠的第一部分,维持正常的胃容量可改善营养状况。由于保留幽门,很有可能因疏忽而残留一些肿瘤,事实也证明有这种可能。
  3、并发症
  Wipple手术的并发症有败血症、胆瘘或胰瘘、以及出血。死亡率波动在27%~46%。败血症的发生常常是由于来自胃肠道的血液潴留或漏出,许多病例都采取经皮穿刺引流这种侵入性的处理方法。10%~18%的病人发生胰瘘,胰瘘的表现类似败血症,7%~10%的死亡率与胰瘘有关。术后立即发生的出血通常是血管未结扎好,或是由于未发现的血管内血凝块。迟发性的出血可能是由于败血症或瘘形成导致动脉坏死或结扎线脱落。胰切除术后,特别是幽门保留手术后的胃排空延迟是一种相对常见的没有生命威胁的并发症,但可能诱发局部腹膜炎。发生率较低的并发症有:肠梗阻、肠系膜血栓、肝功能衰竭、胆管炎、胰腺炎、肾功能衰竭和坏死性筋膜炎。
  4、生存率
  到目前为止,接受胰十二指切除术的胰腺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极低。据报告从3%~25%不等。偶尔有报告肿瘤很大的病人生存很长时间,但生存者的大多数却是小的病灶,并没有淋巴侵犯(T1,N0,M0)。胰切除后的平均生存期是17个月。最近的研究指出,围手术期输血有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生存率。此外,肿瘤DNA倍性和细胞增殖指数与肿瘤的大小和阳性淋巴结数量一样,或更明确地预示生存情况。
胰腺癌流行病学
   近几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男女比例为1.7~2:1,40岁~70岁约占80%。临床所见胰腺癌在世界各地均有迅速增加,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7位,1989年美国有2.5万人死于胰腺癌。
  病因至今未明,但资料中显示,糖尿病患者长期大量吸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者,发病率相对增高,提示胰腺癌与饮食,吸烟摄入的致癌物质及环境污染有关。极少数的慢性胰腺炎有钙化者可演变为本病。
  胰腺癌可发生在胰腺任何部位,胰头约占70%,胰体癌约20%,胰尾癌约10%,晚期时可侵犯全胰腺,胰腺癌多属腺癌,且发展较快,因胰腺周围无坚实的包膜,常有早期的蔓延及转移,癌肿可直接蔓延至胃、胆囊、结肠、左肾、脾及领近大血管,也常沿神经鞘浸润或压迫腹腔神丛,而引起顽固剧烈的腹痛和腰背痛。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