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内科 >> 内分泌代谢 >> 嗜铬细胞瘤 >> 嗜铬细胞瘤相关搜索

嗜铬细胞瘤

http://zhuanti.qm120.com 2007-11-09 11:52:33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相关搜索

(一)概述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但它却是肾上腺髓质的最主要疾病。病人可因高血压造成严重的心、脑、肾血管损害,或因高血压的突然发作而危及生命;但是如能早期、正确诊断并行手术切除肿瘤,它又是临床可治愈的一种继发性高血压。

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组成,髓质起源于外胚层,由大多角形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可被重铬酸盐染成棕色,故称为嗜铬细胞。在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胞浆内有大量嗜铬颗粒,它们在电镜下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囊泡,嗜铬颗粒囊泡主要分泌和储存儿茶酚胺(CA),即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嗜铬细胞按其不同的形态、功能及组织化学特征分为产生E或NE的两种细胞,人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主要产生E。

嗜铬细胞瘤是由神经嵴起源的嗜铬细胞产生的肿瘤,这些肿瘤合成、贮存和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表现为高儿茶酚胺血症,故近年来有的学者又称其为儿茶酚胺分泌瘤(catecholamine-secreting tumors)。90%的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但由于神经嵴起源的嗜铬细胞可分布在颈动脉体、主动脉化学感受器、交感神经节、嗜铬体(zuckerkandl 体)等肾上腺外部位,故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又可按其解剖部位不同而称为副神经节瘤、化学感受器瘤、颈动脉体瘤或膀胱嗜铬细胞瘤等。嗜铬细胞瘤除产生E和NE外,还可分泌嗜铬粒蛋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心钠素(ANP)、舒血管肠肽(VIP)、神经肽Y物质(NPY)、生长抑素等多种肽类激素。1993年从嗜铬细胞瘤中发现了一种由52个氨基酸组成的新的降压-肾上腺髓质素,因它在嗜铬细胞瘤中有很高的含量,而推测其在该病的血压调节中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儿茶酚胺几乎影响体内每一组织和器官,它通过靶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即a1、a2、b1、b2、多巴胺-1(DA1)及多巴胺-2(DA2)等不同的肾上腺能受体亚型,在全身多个系统中发挥不同的生理学效应。

(二)临床表现

当嗜铬细胞瘤阵发或持续性地分泌释放大量CA,作用在不同组织上的a-及(或)b-肾上腺能受体时,可产生不同的效应。由于上述不同的分泌方式、肿瘤的大小、E 和NE分泌量的多少及比例不同等差异,使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1、高血压

嗜铬细胞瘤病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即是血压增高,由于肿瘤分泌E 及NE的方式不同,高血压可表现为阵发性、持续性或在持续性高血压的基础上阵发性加重。约50~60%的病人为持续性高血压,其中有半数病人呈阵发性加重;40~50%的病人为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持续的时间可为几分钟、几小时、1天或数天不等;开始时发作次数较少,以后逐渐发作频繁,可由数周或数月发作一次逐渐缩短为每天发作数次或十余次;其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可达26.7~40kpa (200 ~ 300 mm Hg),舒张压可达20~24 kpa (150~180mmHg)以上。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是嗜铬细胞瘤病人的特征性表现,平时血压正常,而当变换、压迫腹部、活动、情绪变化或排大、小便等时可诱发发作。有的病人病情进展迅速,严重高血压发作时可出现眼底视网膜血管出血、渗出、视水肿、视神经萎缩以致失明,甚至发生高血压脑病或心、肾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嗜铬细胞瘤病人高血压发作时,一般降压药治疗常无明显效果。也有部分阵发性高血压病人由于发作时间很短,甚至持续不到1分钟而不易观测到发作时的血压,故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近年来随着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的临床应用,对短暂发作的血压增高可进行及时记录,而为诊断嗜铬细胞瘤病人提供了手段。

2、头痛、心悸、多汗三联症

嗜铬细胞瘤高血压发作时最常见的伴发症状为头痛、心悸、多汗,其发生率分别为59~71%、50~65%、50~65%。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出现剧烈头痛,甚至呈炸裂样,病人往往难以忍受;心悸常伴有胸闷、憋气、胸部压榨感或濒死感,病人感到十分恐惧;有的嗜铬细胞瘤病人平时即怕热及出汗多,发作时则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近年来较多学者认为高血压发作时伴头痛、心悸、多汗三联症,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其特异性及灵敏性均为90%以上。

3、性低血压

大多数持续性高血压的嗜铬细胞瘤病人,在治疗前常出现明显的性低血压,其原因可能与长期儿茶酚胺水平增高而使血管收缩、循环血容量减少、肾上腺能受体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致反射性外周血管收缩障碍等多因素有关。有作者报告约40%的伴性低血压的嗜铬细胞瘤病人有低血浆容量;也有极少数病人的低血压是因肿瘤主要分泌多巴和多巴胺而使血管扩张所致。高血压病人伴有性低血压及头痛、心悸、多汗三联症时,其诊断嗜铬细胞瘤的特异性可高达95%。但是嗜铬细胞瘤病人在接受a-受体阻断剂及扩容治疗后,随着血压降低,性低血压亦明显减轻。

4、嗜铬细胞瘤高血压危象

当嗜铬细胞瘤病人的血压时而急剧增高,时而骤然下降,出现大幅度波动,即高、低血压反复交替发作,甚至出现低血压休克时,称为嗜铬细胞瘤高血压危象发作。有的病人可同时伴有全身大汗、四肢厥冷、肢体抽搐、神志不清及意识丧失,有的病人在高血压危象时发生脑出血或急性心肌梗塞。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嗜铬细胞瘤突然大量分泌、释放CA并作用于血管舒缩中枢,影响血管运动反射;特别是当肿瘤分泌大量E,兴奋b-肾上腺能受体时可产生较强的血管舒张效应;此外,由于血管收缩,加之大量出汗,造成血容量减少;长期高浓度CA损害心肌致儿茶酚胺心肌病、心功能衰竭;肿瘤内坏死、出血或栓塞以及与体内多种调节血压的激素水平发生动态变化等因素有关。

5、代谢紊乱

嗜铬细胞瘤分泌大量CA可引起糖代谢功能障碍,E和NE在体内可促进肝糖原、肌糖原分解及糖原异生;抑制胰岛素分泌及对抗内源或外源性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而使血糖升高。因此嗜铬细胞瘤病人高血压发作时可伴有血糖增高,有的病人可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甚至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肿瘤分泌大量E和NE还可引起其他代谢紊乱,如促进脂肪分解,使血中自由脂肪酸浓度升高;增加代谢率,病人可有怕热、多汗、体重减轻等代谢增高的症状和体征;部分病人平时为低热,当血压急剧上升时体温亦随之增高,有时可达38~39 ℃,并伴有白细胞增高而被误诊为感染性疾病。

6、其他系统的症状

(1) 心血管系统:嗜铬细胞瘤病人由于长期高CA水平,使心肌细胞出现灶性坏死、变性、心肌纤维化而引起CA心肌病,此外,还可出现多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梗塞、甚至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症状。在主要分泌E 的嗜铬细胞瘤病人中,临床表现可仅有收缩期高血压,也有的病人为低血压,此外,还可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和/或非心源性肺水肿等不同的发作症状及体征。

(2) 消化系统:高血压发作时病人常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长期高浓度CA使肠蠕动减慢而出现便秘、结肠扩张、甚至肠梗阻;还可发生胃肠道壁内血管增殖性或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而致腹痛、肠梗死、溃疡出血、穿孔、腹膜炎等;CA可使胆囊收缩力减弱、胆汁贮留致胆石症;如肿瘤位于盆腔或直肠附近,用力排大便时因腹压增加可诱发高血压发作。

(3) 泌尿系统:约1%的嗜铬细胞瘤位于膀胱,又称为膀胱嗜铬细胞瘤,它来源于膀胱壁内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组织,其中40%在膀胱三角区。如果肿瘤瘤体较大并与肾脏紧邻时,可使肾脏位置下移或压迫血管而致肾动脉狭窄。长期、严重的高血压可使肾血管受损、肾功能不全,有的病人在高血压发作时可出现蛋白尿。如肿瘤位于膀胱壁,病人可有血尿并且排尿时可诱发高血压发作。

(4) 神经系统:有些病人在高血压发作时有精神紧张、烦燥、焦虑,甚至有恐怖或濒死感,有的病人可出现晕厥、抽搐,症状性癫痫发作等神经、精神症状。

(5) 内分泌系统: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MEN) II 型中,除嗜铬细胞瘤外,可同时或先后发生甲状腺髓样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或合并有MEN-I 型的疾病如垂体瘤、胰腺肿瘤等而组成MEN混合型,此时可表现出相应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6) 腹部肿块:约15%的病例在腹部可触及肿块,如瘤体内有出血或坏死时则在相应部位出现疼痛等症状,出血多时可有血压下降。在给高血压病人,特别是同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做腹部检查发现肿块时,应高度怀疑嗜铬细胞瘤,尤其是轻轻按压腹部肿块而使血压明显升高时,更支持该病的诊断。但应注意按压肿瘤时为避免高血压危象发作,应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

(三)实验室检查

1、激素及代谢产物测定

在嗜铬细胞瘤的定性诊断中,测定血浆或尿游离CA(包括 NE、E、DA)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较灵敏的测定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HPLC)电化学检测分析法、放射免疫测定法及气相色谱/质谱法。

1)尿CA测定:

正常人尿CA排泄量呈昼夜周期性变化,即白昼的排泄量高于夜间,并在活动时排量增多。尿CA(NE+E)正常排量为591~890nmol/d (100 ~ 150 mg/d),其中80%为NE, 20%为E。

大多数嗜铬细胞瘤病人在发作或不发作时的尿CA均明显增高,往往大于1500nmol/d (250mg/d),但少数阵发性高血压病人,在不发作时尿CA水平可正常,故对此类病人应收集高血压发作时的尿来进行测定。有时因发作时间很短,尿CA排量短暂增高,如仍留24 h尿则可被全日尿量所稀释而测定值正常,故应收集发作一段时间(如2~4h)的尿测定CA排量,并与次日不发作时的同样时间和同样条件下收集的尿所测定的CA值比较,如明显增高则应进一步检查以帮助诊断。有的病人需多次留尿进行测定,或在24h动态血压监测下,分段留尿,观察CA排量与血压的关系。留尿时间应准确,于收集尿标本的容器中应加入6N HCI使其尿pH<3.0,并放置在低温下以保持CA测定的稳定性。由于尿CA 的排量受尿量及肾功能的影响,特别与肌酐清除率有关,因此在测定尿CA的同时最好应测定肌酐值来进行校对。24 h尿CA的正常值因各实验室的测定方法不同而有差异。

2)尿VMA或HVA排量测定:

VMA 即3-甲氧基,4-羟基-扁桃酸,是NE及E的最终代谢产物,正常值< 7mg /d (35mmol/d);HVA即高香草酸,是DA通过儿茶酚甲基转移酶(COMT)和单胺氧化酶 (MAO)的降解产物,正常值< 7mg / d (45nmol /d)。同时测定尿CA及其代谢产物的水平可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并可判断肿瘤分泌CA的转化率。如肿瘤重量小于50g时其CA转化率较快,主要释放大量CA入血,此时尿中的CA排量相对较多,而代谢产物浓度较低;如肿瘤重量大于50g,则CA转化率较慢,有相当一部分CA在瘤体内被代谢,故主要释放CA的代谢产物,如VMA入血。因此,瘤体虽小但其分泌释放功能活跃的患者往往血或尿CA水平较高而尿VMA正常,且临床症状较瘤体大者为重;瘤体较大的患者则可能以尿VMA水平增高为主。

3)尿MN及NMN排量测定:

MN(3-甲氧基肾上腺素)及NMN(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是E和NE的中间代谢产物,正常人尿MN+NMN排量<1.3mg/d (7.2mmol/d), 其中MN<0.4mg/d (2.2mmol/d), NMN<0.9mg/d (5.0mmol/d)。大多数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尿MN+NMN排量高于正常值2~3倍,此排量的多少可反映嗜铬细胞瘤分泌CA的功能活性。

有作者比较尿CA及代谢产物的上述测定结果后发现,嗜铬细胞瘤病人测定尿MN+NMN的诊断阳性率为97%,而尿CA和VMA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6%和88%。也有作者报告三者的假阴性率:MN+NMN<5%, CA为1~21%, VMA为10~29 %。因测定MN+NMN的灵敏性及特异性较CA 及VMA 高,故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4)血浆CA 浓度测定:

测定血浆CA浓度主要有放射酶法、高效液相(HPLC)电化学检测分析法和酶免疫分析法(EIA)。目前常用为HPLC电化学检测分析法。

由于血浆CA测定受多种生理、病理因素及药物的影响,而且每个血标本仅代表单一的时间点,它并不能代替收集时间段尿的累加作用,因此应在病人空腹、卧位和安静状态下抽血,用保留针头取血的方法于静脉穿刺后至少保留20 min再抽取血标本,置入用肝素抗凝的试管中混匀、在1小时内进行低温离心、分离血浆、冷冻储存于 -20℃以下,并尽快进行测定。正常人在平卧及安静状态时血浆NE浓度<500~ 600 pg /ml (3.0~ 3.5 nmol /L),E浓度<100pg/ml (545pmol/L);而大多数嗜铬细胞瘤病人往往血浆NE > 1500pg/ml (9 nmol /L), E > 300 pg/ml (1.6 nmol/L)。

5)其他:

二羟苯甘醇(DHPG):近年来有人提出:如果同时测定NE和它的代谢产物二羟苯甘醇(DHPG),可以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断特异性,因为DHPG仅从神经元,而不从血循环中的NE降解所产生,因此如仅有血浆DHPG水平增加或血浆NE : DHPG > 2.0, 即提示嗜铬细胞瘤,如该比值小于0.5则可除外。在剧烈活动、精神紧张、充血性心衰时,其比值可增高,但不超过1.0,在分泌E为主的嗜铬细胞瘤病人中NE : DHPG可在正常范围内。

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 CGA): CGA是一种酸性可溶性单体蛋白,它伴随NE一起在交感神经末梢颗粒中合成、储存和释放。近年来有报告嗜铬细胞瘤病人的CGA水平增高,其灵敏度为83%,特异性为96%。血浆CGA水平高低与肿瘤大小、瘤体中NE和CGA的含量以及尿VMA排量相关,而与血压、血浆或尿CA水平无相关,此外,肾功能衰竭时血浆CGA水平也升高。

内啡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神经肽Y ( NPY ):它们存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嗜铬细胞瘤以及某些肿瘤病人的血浆中。所有良性嗜铬细胞瘤病人的血浆NSE水平正常,而在半数恶性嗜铬细胞瘤病人中却明显增高。因此,测定血浆NSE水平可用于鉴别良、恶性嗜铬细胞瘤。

虽然恶性嗜铬细胞瘤病人的血浆NPY水平增高与良性肿瘤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但血浆NPY水平增高的两组病人的百分数却无明显区别。

2、激素及代谢产物测定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在上述各种测定中,没有一种单一的测定手段可100%的肯定诊断嗜铬细胞瘤,但测定24h尿CA或MN+NMN水平却有相对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因此如能同时或多次测定基础状态下及高血压发作时的血或尿CA 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则可大大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断符合率。然而部分有典型发作史的嗜铬细胞瘤病人在血压正常及未发作时测定血或尿CA浓度正常,而不能因此除外嗜铬细胞瘤的存在;有些有嗜铬细胞瘤家族史的病人虽无症状和体征,CA测定亦正常,但影象学检查确实发现有嗜铬细胞瘤,在此类病人中,有时可有致命性的高血压发作,因此,这种病人的血或尿E水平测定尤为重要;此外,某些分泌E为主的肿瘤同时也可分泌大量NE。但在一些发作性血压增高的病人,如发作时多次测定血或尿 CA值均为正常,则基本可除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除了卒中、出血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急性心肌缺血、血管造影、应激或剧烈运动时可使血、尿CA水平明显增加外,多种药物或食物因有荧光反应、刺激内源性CA的合成或代谢、或产生干扰性代谢产物而分别影响血、尿CA及其代谢产物的排泄或测定,现分述如下:

增加尿CA浓度:四环素、红霉素、去甲金霉素、奎宁、奎尼丁、尼古丁、、水合氯醛、氯丙嗪、阿斯匹林、扑热息痛、柳胺苄心定、丙氯拉嗪、大剂量核黄素、异丙肾上腺素、左旋多巴、甲基多巴、茶碱、乙醇、香蕉、快速扩血管治疗如用甘油、硝普钠、钙通道阻断剂,或突然停用可乐定。

减少尿CA浓度:胍乙啶、可乐定、利血平、溴隐停、放射造影剂等,或长期服用钙通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增加尿MN及NMN排量:CA类、扑热息痛、氯丙嗪、氨苯蝶啶、四环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减少尿MN及NMN排量:心得安、放射照影剂等;

增加尿VMA及HVA排量:CA类、异丙肾上腺素、萘啶酸、甘油、利血平、四环素、含香草醛的食物或药物;

减少尿VMA及HVA排量:明、阿斯匹林、戒酒硫(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一种抗氧化剂)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

由于上述多种药物对CA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有干扰,因此为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收集尿标本前及留尿过程中最好停用一切药物,如可能也应包括所有的抗高血压药,并避免摄取茶、咖啡、可乐、香蕉及抽等。

(四)药理试验

1、激发试验

适用于临床上疑诊为嗜铬细胞瘤的阵发性高血压病人,在其血压正常时或较长时间未能观察到症状发作而不能排除或确诊的病人。因该类试验有一定危险性,故对持续性高血压或年龄较大的患者,不宜做此试验,以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某些阵发性高血压病人在发作时已测定到血、尿CA水平明显增高并已能确诊者,也不需再做此试验。此外,应先做冰水冷加压试验以观察患者的血管反应性,并准备a-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以用于治疗可能发生的严重高血压或高血压危象。近年来随着血、尿CA及其代谢产物测定的广泛应用,激发试验已有被激素测定取代的趋势。

(1) 冷加压试验:试验前停降压药一周,停镇静剂至少48h,试验日病人安静卧床30min,每隔5min测一次血压,待血压平稳后,将病人左手腕关节以下浸入4℃冰水中,1min后取出,自左手开始浸水起分别于30s, 60s, 90s, 2min, 3min, 5min, 10min, 20min时各测右臂血压一次。正常人浸冰水后,血压较对照值升高1.6/1.5 kpa (12/11mmHg),正常高反应者血压升高4.0/3.3 kpa (30/25mmHg), 高血压病人反应更大,不宜做此试验。

(2) 胰高糖素试验:受试者于试验前停服所有药物,空腹10h以上,在冷加压试验后待患者血压下降至基础值时;或血压正常者保持安静平卧状态下,于一侧上臂测血压,另一侧行静脉穿刺并点滴生理盐水以保持静脉通道,待血压稳定后,快速静脉内注射胰高糖素1mg,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3 min分别采集血标本,并在10min内每分钟测一次血压、心率。因胰高糖素仅刺激嗜铬细胞瘤分泌CA,而对正常肾上腺无此作用,故注药后3 min内,血浆CA浓度如增加3倍以上,或NE >11.8 nmol/L (2000pg/ml),血压较冷压试验最高值增高2.7/2.0kpa (20/15mmHg)以上时为阳性反应,可诊断嗜铬细胞瘤。如注射胰高糖素后血浆CA浓度不增高,则有助于在疑难病例中除外嗜铬细胞瘤。此试验特异性为100%,但灵敏性却只有81%。为预防血压升高,可于试验前60~90min时口服哌唑嗪或硝苯地平;同时应准备酚妥拉明,如注射胰高糖素后血压很快升高,则立即静脉注射酚妥拉明5mg以阻断高血压发作。目前国外主要采用此激发试验。

因组织胺试验有较大危险性,可引起严重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甚至病人死亡,近年来国外已不采用,并被胰高糖素试验所取代。

(3) 酪胺试验:由于有3%假阳性及在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病人中有较多假阴性,且有一定危险性,目前也很少使用。

(4) 胃复安试验:国外有的学者采用静脉快速注射胃复安作为激发试验,因为胃复安是一种很强的促CA释放的药物,试验时可先静脉注射1mg,如无反应,再试用10mg。因此在疑诊为嗜铬细胞瘤的病人中,应慎用或不用胃复安。

2、抑制试验

适用于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期、或上述激发试验阳性的病人,当血压3 22.7/14.7kpa (170/110mmHg)或血浆CA水平中度升高在5.9~11.8 nmol / L (1000~2000pg/ml)时,可做下述抑制试验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1) 酚妥拉明(regitine)试验:酚妥拉明是短效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可阻断CA在组织中的作用,因此用来鉴别高血压症群是否因嗜铬细胞瘤分泌过多CA所致。当病人血压3 22.7/14.7 kpa (170/110mmHg)时,可做此试验。

试验时患者先安静平卧20~30 min,从上肢较大静脉中穿刺并滴注生理盐水以保持静脉通道,同时每2~5min测一次血压,心率,如血压平稳并持续 3 22.7/14.7 kpa (170/110mmHg)时,从输液皮管中快速静脉注射酚妥拉明5mg,于注药后每30s 测血压、心率一次,至3 min,以后每1min 测一次至10min,于15、20 min时再各测一次血压及心率。如注射酚妥拉明后2~3min内血压较用药前降低4.7/3.3 kpa( 35/25mmHg)且持续3~5min或更长时间,则为阳性反应,高度提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但其阳性率约为80%,因此如能同时测定血或尿中的CA水平,则能明确诊断。

由于有的嗜铬细胞瘤病人在注射酚妥拉明后可出现低血压反应,因此可先注射1 mg酚妥拉明观察血压变化,如无明显下降再按上述剂量使用。此试验易受药物及多种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如肾功能衰竭或服用血管扩张剂治疗的病人可有假阳性反应,故试验前应停用所有降压、镇静、物至少48h,也有的学者建议停药1w。如注射酚妥拉明后病人出现低血压休克时,首先应加快输液速度,尽快增加血容量,如仍有严重低血压则立即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或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2)可乐定(clonidine,氯压定)试验:可乐定是作用于中枢的a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当a2受体被激活后,CA释放减少,故可乐定能抑制神经原性所致的CA释放增多。正常人及非嗜铬细胞瘤的高血压病人在紧张、焦虑时,由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血浆CA释放增多,而嗜铬细胞瘤病人因肿瘤分泌大量CA直接进入血循环中,而可乐定抑制非嗜铬细胞瘤病人的CA释放,却对嗜铬细胞瘤病人分泌和释放CA无抑制作用。此试验安全,仅适用于基础血浆CA水平异常升高的病人。

患者安静平卧,先行静脉穿刺并保留针头以备采取血标本,于30min时采血做为CA对照值,然后口服可乐定0.3mg,服药后1、2、3h分别取血测定CA水平。服药后大多数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可下降,而正常人及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浆CA 水平可被抑制到正常范围(按此标准,灵敏性87%,特异性93%)或抑制至少50%(按此标准,灵敏性97%,特异性仅67%),大多数嗜铬细胞瘤病人血浆CA水平却不被抑制。但是也有个别嗜铬细胞瘤病人服可乐定后血浆CA 正常或非嗜铬细胞瘤病人血浆CA不被抑制,在这些病人中如同时做胰高糖素试验,则可帮助进行诊断。在试验中偶见血压明显下降者,需予以治疗。试验前应停用降压药,试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五)定性诊断

由于嗜铬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使诊断有一定困难,但是在下述情况时应首先考虑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

1、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病人,伴有头痛、心悸、多汗、面色苍白、胸、腹部疼痛、紧张、焦虑、濒死感等症状及高代谢状态;

2、患急进性或恶性高血压的儿童、青少年;

3、原因不明的休克;高、低血压反复交替发作;阵发性心律失常;改变或排大、小便时诱使血压明显增高;

4、在手术、麻醉、妊娠、分娩过程中出现血压骤升或休克,甚至心跳骤停者;按摩或挤压双侧肾区或腹部而诱发高血压症群者;

5、服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血压下降不满意,或仅用b-肾上腺素能受体阻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