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内科 >> 精神病 >> 躁狂症 >> 躁狂症案例

Blog躁狂症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9-25 09:26:52

关键词:躁狂症案例,博客

  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躁狂的时代,每个人都像是中了躁狂病毒, 经不起折腾, 已经弱智了, 再时不时诱之以一夜暴富法, 那么, 任何似乎可以带来改变的新技术都不过是再次纵容我们的坏习惯而已。

  文/ 连岳

  王小波先生在《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里,就我们这儿强势存在的文艺批评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我总觉得,科学、艺术不属福利事业,不应以关怀弱势群体为主旨。 这样关怀下去没个底。 就以弱智人为例,我小时候邻居有位弱智人,喜欢以屎在墙上涂抹,然后津津有味地欣赏这些图案。如果艺术的主旨是关怀弱势群体, 恐怕大家都得去看屎画的图案。倘若科学的主旨是关怀弱势群体,恐怕大家都得变成蜣螂一类─我对这种前景深为忧虑。”

  小波先生这篇文章应该常看,因为以“弱智人为标准”的文艺批评法, 依旧是主流。虽然小波先生点醒了一批人,但是多数人依旧是以弱智的状态发出质问。这在大学作为学问主战场的“旧时代”,有门槛存在,弱智不容易进入大学课堂,教授的时间就不太会浪费在一些无理取闹的混蛋身上。我记得十几期前,《外滩画报》上的小七专栏里面把这种方法归纳成“小宇宙法”; 而江湖最后一个哲学大佬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序言里也把狠话放在前面: 如果你要在这里面找几句似乎矛盾的话,那不难,不过这本书还是要以一个整体来理解。意思很清楚,如果你要来玩弱智争论, 恕不奉陪。

  不过,躲不了了,现在已经到了必须接纳弱智标准的时代了。在三年前美国入侵伊拉克之时, Blog 作为网络时代的媒体就一役走红,此后,从马德里恐怖袭击到伦敦地铁爆炸再到伊朗妇女争取**平权运动,Blog 都取代了传统媒体成为资讯的第一发布现场。《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等老牌报纸这几年都经历了发行量下降的困苦,阵痛后, 传统的媒体人基本上已经有了共识, 就是纸媒体要从“新闻纸”转变成“观念纸”,由资讯提供者成为思想供应商。同时,积极吸纳Blog 这种新形态作为新闻的补充。

  说了一堆,好像与弱智无关。且让我把话题回到国内的Blog 界,由于前有木子美,今有徐静蕾,而且后者的点击数直奔2000 万而去,Blog 正成为媒体议论的热点。可是你看徐静蕾的Blog,类似“今天很累,想早点休息”这样的话语下面有近千条回复, 上十万的点击,你就知道,这与媒体人期待的新闻变革无关。

  除了内容的弱智以外,许多Blog 的主人还得面对无门槛交流的弱智氛围。应该承认,即使环境不同,还是存在着一些有恒心、有理念、有勇气的高质量Blog。一个善于发现的人,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得到优良资讯。可是伴随着这些资讯的弱智评论、无理纠缠、恶意构陷甚至谩骂攻击却使资讯后期的观念形成相当难产; 这时候, 你还不能跟传统的大学一样,说对不起,我们需要交流的人具备基本常识, 请你们走吧——这做不到。这在网

  络空间却是必须面对的新现实,它已经由精英对话变成草根民意的自由表述,无法关闭,即使你的Blog 没有留言功能,读者也能把诅咒Mail 给你。

  《泰晤士报》一个专栏作者说过,他有一篇批评小布什的文章发表的第二天,邮箱里就塞了一百多封美国读者辱骂他的电子邮件。

  中国的Blog 作为相对落后、先天不足的产物,从内容提供到互动都还处在“弱智阶段”,现在来过分夸大它的作用,为时过早。

  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躁狂的时代,每个人都像是中了躁狂病毒,经不起折腾,已经弱智了,再时不时诱之以一夜暴富法,那么,任何似乎可以带来改变的新技术都不过是再次纵容我们的坏习惯而已。

  我的朋友刘韧认为blogger 首先抢走的是专栏作家的饭碗。因为中国的媒体养活了一批毫无价值的专栏作家,在Blog里,比他们写得好的人很多。Blog 让民间的写字天才,成批地浮现出来,他们无需讨好编辑,也无需取悦读者。传统媒体,让很多真正的天才没有说话的地方。Blog 拆除了这道篱笆。

  刘韧作为一个以IT 为主业的人, 我理解他对新技术成效的歌颂,不过, 我除了赞同他对媒体专栏作家的低评价以外,不同意他的其他判断。真正的写字天才,从来都不会被阻碍,其实,写Blog 让民间天才的写作成本大大增高,你要有电脑、有钱上网,而不是像海子一样在纸上涂抹即可。不讨好编辑也不取悦读者的写作方式从来都存在,在前Blog时代,甚至更纯粹更不功利,而Blog 的功利性( 换句话说,被承认的渴望) 是其基本要

  素之一。现在像样一点的纸媒体基本上只看网上传来的稿件,也不断在网罗Blog 上冒头的写字高手。其实,那些不会用电脑、不写Blog 的天才,他们的机会才真正被压榨消失了——现在有哪一个编辑会去拆一封贴了邮票的投稿?

  在一个创作力本身就不高,评价与沟通体系又被网络拉低至弱智的新时代里,对技术变革的过分期许,也许都是有害的。大河之上的泡沫每天都是新的,而只有它从数千公里以外的源头逐渐壮大而来的水流才有力量。独创云门舞集的林怀民对台湾报业重镇《联合报》有这样的建言:“我觉得你可不可以辟出一个租界区,年底再来算账,别撤来换去,现在报纸改版,比换行政院长还来得快,一天到晚改,读者简直找不到要的东西。

  读《纽约时报》,知道去那里找你要的, 而且是一辈子、几个世代下来,就是

  这个样子,大家要吵架可以在同一个地方。”

  其实媒体也好,Blog 也好,力量的养成,都是靠“一辈子、几个世代” 的功力,这份定性在弱智者更爱发问的网络与Blog 时代,更是显得重要; 所以先别信Blog 给我们带来的灿烂期权,先看看谁能坚持更新三五年吧。-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