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肺气肿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10-16 15:45:53
关键词: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隐潜。以慢性支气管炎为病因者,有多年的咳嗽咳痰史。吸烟者常在晨起床后咳嗽和咳粘液痰。并发呼吸道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咳嗽、咳痰症状多在冬季加重,翌年气候转暖时逐渐减轻。病变严重者咳嗽、咳痰长年存在,无冬重夏轻季节性变化的规律。肺气肿患者常有气急症状,早期多在活动后如登楼或快步行走时感气急,以后发展到走平路时亦感气急。若在说话、穿衣、洗脸乃至静息时有气急,提示肺气肿相当严重。此外尚有疲乏、纳差和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急性发作期并发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可出现相应症状。肺气肿患者出现头痛可能提示CO2潴留,应进一步作动脉血气分析。低氧血症者有发绀,也可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本病早期体征多无异常,严重肺气肿者胸廓前后径增加,外观呈桶状,肋间隙饱满。叩诊胸廓回响增加,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降。呼吸音和语音均减弱,呼气延长,有时两肺底可闻及干湿罗音。心音低远。
本病由于肺脏过度充气,残气量增加,X线检查肺透明度增加。但在早期这一X线征象不够敏感。重度肺气肿时胸廓饱满,肋骨走行变平,肋间隙增宽。侧位片胸廓前后径增大,胸骨后间隙过宽。膈肌位置下移,膈穹窿变为扁平。两肺透明度增高,肺野外带血管纹理纤细、稀疏。心影呈垂直狭长。透视下可见胸廓和膈肌活动度减弱。也有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的,肺透明度增高不明显,肺门部肺动脉增宽,心脏常扩大。
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种类型(表1),当然还有不少患者并不符合某一种类型的典型表现。
表1 两种类型的阻塞性肺气肿
支气管炎型(BB型)
气肿型(PP型)
临床特征
肥胖、臃肿、发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有咳嗽、咳痰、反复呼吸道感染、水肿和右心衰竭史
消瘦、气促、不发绀、痰少、无下肢水肿和右心衰竭史
支气管粘液腺肥大
显著
不显著
肺气肿程度
不严重
严重
通气功能(FEV1MMEF,MBC等)
减低
减低
肺总量
轻度增高
显著增高
气体分布
不均匀
均匀
弥散功能
正常
减低
PaO2(mmHg)
<70
<70
PaCO2(mmHg)
>45
>45
红细胞压积
>60
>55
胸部X线征象
肺气肿不显著,肺野正常或充血,心脏扩大
肺气肿显著,周围肺血管纤细,心脏正常或狭长垂直
[注]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MM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MBC:最大通气量
PaO2:动脉血氧分压
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1、支气管炎型亦称紫绀臃肿型(BB型) 支气管病变较重,粘膜肿胀,粘液腺增生,肺气肿病变轻微。患者常有多年吸烟史及慢性咳嗽、咳痰史。体检肥胖、紫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两肺底闻及罗音。胸部X线片检查肺充血,肺纹理增粗,未见明显肺气肿征。肺功能测验通气功能明显损害,气体分布不匀,功能残气及肺总量增加,弥散功能正常,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红细胞压积增高,易发展为呼吸衰竭和(或)右心衰竭。
2、肺气肿型亦称无绀喘息型(PP型) 肺气肿较严重,但支气管病变不严重。多见于老年,体质消瘦,呼吸困难明显,无紫绀。患者常取特殊的姿态,如两肩高耸、双臂扶床、呼气时两颊鼓起和缩唇。X线胸片两肺透明度增加。通气功能虽亦有损害,但不如支气管炎型那样严重,气体分布均匀,残气占肺总量比值增大,肺泡通气量正常甚至有通气过度,因此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不明显,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降低。
诊断
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较不易,应结合病史、体征、胸部X线检查及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凡有逐渐加重的气急史,肺功能测验示残气及残气/肺总量增加,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减低,最大通气量降低,气体分布不匀,弥散功能减低;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肺功能无明显改善,诊断即可成立。
应注意与肺结核、肺部肿瘤和职业性肺病的鉴别诊断。此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均属慢性阻塞性肺病,且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均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但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等同。慢性支气管炎在并发肺气肿前病变主要限于支气管,可有阻塞性通气障碍,但程度较轻,弥散功能一般正常。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和肺过度充气,气体分布可严重不匀。但上述变化可逆性较大,对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较好。弥散功能障碍也不明显。而且支气管哮喘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肺功能昼夜波动也大,为其特点。
本病起病隐潜。以慢性支气管炎为病因者,有多年的咳嗽咳痰史。吸烟者常在晨起床后咳嗽和咳粘液痰。并发呼吸道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咳嗽、咳痰症状多在冬季加重,翌年气候转暖时逐渐减轻。病变严重者咳嗽、咳痰长年存在,无冬重夏轻季节性变化的规律。肺气肿患者常有气急症状,早期多在活动后如登楼或快步行走时感气急,以后发展到走平路时亦感气急。若在说话、穿衣、洗脸乃至静息时有气急,提示肺气肿相当严重。此外尚有疲乏、纳差和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急性发作期并发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可出现相应症状。肺气肿患者出现头痛可能提示CO2潴留,应进一步作动脉血气分析。低氧血症者有发绀,也可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本病早期体征多无异常,严重肺气肿者胸廓前后径增加,外观呈桶状,肋间隙饱满。叩诊胸廓回响增加,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降。呼吸音和语音均减弱,呼气延长,有时两肺底可闻及干湿罗音。心音低远。
本病由于肺脏过度充气,残气量增加,X线检查肺透明度增加。但在早期这一X线征象不够敏感。重度肺气肿时胸廓饱满,肋骨走行变平,肋间隙增宽。侧位片胸廓前后径增大,胸骨后间隙过宽。膈肌位置下移,膈穹窿变为扁平。两肺透明度增高,肺野外带血管纹理纤细、稀疏。心影呈垂直狭长。透视下可见胸廓和膈肌活动度减弱。也有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的,肺透明度增高不明显,肺门部肺动脉增宽,心脏常扩大。
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种类型(表1),当然还有不少患者并不符合某一种类型的典型表现。
表1 两种类型的阻塞性肺气肿
支气管炎型(BB型)
气肿型(PP型)
临床特征
肥胖、臃肿、发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有咳嗽、咳痰、反复呼吸道感染、水肿和右心衰竭史
消瘦、气促、不发绀、痰少、无下肢水肿和右心衰竭史
支气管粘液腺肥大
显著
不显著
肺气肿程度
不严重
严重
通气功能(FEV1MMEF,MBC等)
减低
减低
肺总量
轻度增高
显著增高
气体分布
不均匀
均匀
弥散功能
正常
减低
PaO2(mmHg)
<70
<70
PaCO2(mmHg)
>45
>45
红细胞压积
>60
>55
胸部X线征象
肺气肿不显著,肺野正常或充血,心脏扩大
肺气肿显著,周围肺血管纤细,心脏正常或狭长垂直
[注]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MM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MBC:最大通气量
PaO2:动脉血氧分压
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1、支气管炎型亦称紫绀臃肿型(BB型) 支气管病变较重,粘膜肿胀,粘液腺增生,肺气肿病变轻微。患者常有多年吸烟史及慢性咳嗽、咳痰史。体检肥胖、紫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两肺底闻及罗音。胸部X线片检查肺充血,肺纹理增粗,未见明显肺气肿征。肺功能测验通气功能明显损害,气体分布不匀,功能残气及肺总量增加,弥散功能正常,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红细胞压积增高,易发展为呼吸衰竭和(或)右心衰竭。
2、肺气肿型亦称无绀喘息型(PP型) 肺气肿较严重,但支气管病变不严重。多见于老年,体质消瘦,呼吸困难明显,无紫绀。患者常取特殊的姿态,如两肩高耸、双臂扶床、呼气时两颊鼓起和缩唇。X线胸片两肺透明度增加。通气功能虽亦有损害,但不如支气管炎型那样严重,气体分布均匀,残气占肺总量比值增大,肺泡通气量正常甚至有通气过度,因此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不明显,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降低。
诊断
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较不易,应结合病史、体征、胸部X线检查及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凡有逐渐加重的气急史,肺功能测验示残气及残气/肺总量增加,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减低,最大通气量降低,气体分布不匀,弥散功能减低;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肺功能无明显改善,诊断即可成立。
应注意与肺结核、肺部肿瘤和职业性肺病的鉴别诊断。此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均属慢性阻塞性肺病,且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均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但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等同。慢性支气管炎在并发肺气肿前病变主要限于支气管,可有阻塞性通气障碍,但程度较轻,弥散功能一般正常。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和肺过度充气,气体分布可严重不匀。但上述变化可逆性较大,对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较好。弥散功能障碍也不明显。而且支气管哮喘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肺功能昼夜波动也大,为其特点。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