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病毒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8-27 14:17:03
来源于猪,春节是其感染高峰———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戊型肝炎是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郑英杰博士和姜庆五教授在国际感染性疾病的权威期刊《感染性疾病杂志》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猪是戊型肝炎病毒的宿主。既然猪是戊肝的宿主,那么,它是如何传播到人类身上的?哪些人感染的几率最大?我们应如何预防?
戊型肝炎的感染比例在上升,但还没有疫苗应对。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可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型别,这5个人类的“杀手”都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发病率高的特点。5种病毒性肝炎按传播途径可归为两大类:一类,主要经胃肠道传播,有甲型、戊型,可治愈,不易转为慢性;另一类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包括母婴垂直传播、与使用不洁医疗器械相关的医源性传播及性传播等,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
长期以来,理论上对戊型肝炎的认识,还停留在它与甲型肝炎的致病原理一致的层面上。但是在实际中,戊型肝炎产生的病理损害比甲肝明显,恢复缓慢。其血清胆红素升高的水平和持续的时间都比甲肝要长。两者在易感人群的年龄和性别、某些临床表现和肝功改变以及愈后方面也存在着差别。而近几年来,各地传染病上报的数据显示,由于甲肝疫苗的接种普及,使得甲型肝炎感染人数呈下降趋势,而戊型肝炎的感染人数却在上升。
在5种肝炎型别中,戊型肝炎的死亡率还是很高的,达到了2.5%。正是这两个原因使两位科学家决心探索出戊型肝炎的真正出处,以揭开它罪恶的“面纱”,加快疫苗研制的速度,并能像甲肝病毒那样被早日攻克。
猪是戊型肝炎的宿主,从事和猪接触密切的职业者感染的几率较高。
人们可能对在1986~1988年间的新疆南部和田地区最大一次戊型肝炎流行还记忆犹新。当时,当地的发病人数超过了12万,死亡人数高达707人,其中414名孕妇死亡。一直以来,戊肝在世界各地也爆发不断,迄今有报道的万例以上大爆发已达9次之多。
近年来,华东地区戊型肝炎的比例有所上升,因此,从2002年开始,郑英杰博士和他的导师姜庆五教授一起开始做戊肝病毒的研究。在随后的研究中,焦点逐渐聚焦在了猪身上,猪体内的戊肝病毒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但大家却并不清楚,病毒是由猪传染给人的,还是由人传染给猪的。因此,找到这个病毒的宿主是当时研究的初衷。
研究中,找人们最常见的猪颇费了一番周折。首先就是调查人不配合,现在的猪场一般都是私人承包,猪场老板对这项研究很忌讳,认为会影响大众对食用猪肉的看法。因此,联系调查的猪场,两位专家就跑细了腿。多方努力后,他们在浙江省北部的德清县的数个猪场的配合下展开了调查研究。
郑博士和姜教授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养猪、销售、屠宰和兽医4类猪相关职业人群,记录个人背景特征和职业暴露情况并采血,用检测该人群的HEV-IgG抗体水平。结果在409例猪相关职业人群中,抗HEV-IgG阳性者297人,总感染率72.62%,在各种数据的支持下,最终确定,猪是戊型肝炎病毒的宿主。
[Page]中国老百染戊肝高峰期在春节前后
郑博士解释,根据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从事和猪接触密切的职业者感染的几率也很高,那么,和猪并不直接接触的人又是怎么感染戊肝的呢?研究表明,这主要和养猪场将废水、污水就地排放有关。饮用被污染的水源就很可能致病。另外,通过这次研究,发现我国的戊型肝炎的感染人群以中老年男性为多,40岁以上的人数明显增多,发病的高峰是每年的3~5月,扣除潜伏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感染高峰是在春节前后,这可能也和老百姓的饮食有很大关系。
姜庆五教授介绍,面对戊肝,人们不必恐慌。防止戊型肝炎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要生熟分开。同时,不要为了图口腹一时之快,而将猪肉或猪内脏一过火就食用,在食堂、饭店就餐时,尤其要注意火爆腰花或溜肝尖等菜肴要尽量煮透。同时,姜教授也坦言,不必矫枉过正,大家不要因为这个发现而拒食猪肉,因为戊肝病毒在高温下,只要一分半钟就会灭。
戊肝病毒的疫苗尚在研制中
戊肝病毒也在和人类“捉迷藏”,它是在不断变异的。郑博士介绍,和1986~1988年间的新疆南部和田地区的戊型肝炎流行不同的是,由于病毒的变异,戊肝病毒已经从基因I型发展到现在的基因IV型。同时,各国的情况也是各有差异的,欧洲的戊肝病毒是基因Ⅲ,而越南、中国、日本等国的戊肝病毒现在基本都是基因IV型,但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要更为严重些,现在我国戊肝病毒的疫苗尚在研制中。
甲、乙、丙型肝炎都有了疫苗,而戊型肝炎何时能有“克星”?姜庆五教授告诉记者,了解了猪是戊肝病毒的宿主这对对付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下一步的研究目标就是考虑如何攻克这个病毒,研究有效的疫苗。就目前而言,戊肝病毒培养不活,对研制疫苗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疫苗研制成功后,他们还将是给猪打,还是给人接种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也需要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