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诱发电位改变对多发性硬化3例误诊分析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7-02 14:12:21
1 病历介绍
例1,男性,40岁。6个月前以智力减退起病,病情持续加重无缓解。曾诊断脑动脉硬化“血管性痴呆”。因出现小脑、脑干、锥体路异常而入院。查视觉诱发电位(VEP)双眼各波分化不整,左眼各波峰潜伏期明显延长。P100潜伏期延长。脑干诱发电位(BAEP)左耳各波及右耳Ⅰ-Ⅲ波分化不清,右耳Ⅲ-Ⅴ波峰潜伏期延长。体感诱发电位(SEP),双皮层各波潜伏期延长。头CT示脑室周围低密度。确诊MS,治疗10d左右,好转出院。
例2,女性,23岁。2年前以走路不稳、共济失调等小脑症状起病,曾诊断小脑性共济失调。入院前出现双眼视力及双耳听力下降。VEP双眼各波峰潜伏期明显延长,P100潜伏期延长且波形低平不规整。BAEP双耳Ⅰ-Ⅲ波波幅低,Ⅰ-Ⅲ、Ⅲ-Ⅴ波峰潜伏期延长。SEP双皮层各波潜伏期延长。头CT脑室周围淡片状低密度。确诊MS,治疗2周左右,显效出院。
例3,女性,41岁。3个月前双下肢麻木瘫痪,曾诊为脊髓蛛网膜炎,用皮质激素等药治愈。入院前9d突然四肢瘫,伴尿潴留,3d达高峰,四肢O级伴呼吸困难。入院诊断:急性脊髓炎,治疗好转但自觉视力减退,MRIC2~T1示低信号分布不均,T2MRI高信号分布不均。VEP双眼各波缺失呈水平电活动。SEPC6刺激双侧皮层波潜伏期延长,C5以下各节段刺激波形均缺失。确诊MS,治疗2月余,基本痊愈。
2 讨论
目前多发性硬化(MS)诊断标准是:多发性病灶,缓解与复发过程,除外其他疾病。本文3例初诊或复诊均非MS,延误确诊时间3个月~2年。分析其误诊原因:①初诊时3例均为单一症状,分别表现为智力减退。小脑共济失调、脊髓症状,即根据首发症状予以诊断。②病程呈持续性进展无缓解,例1达6个月,例2达2年,不符合MS缓解—复发过程。③急性起病,例3,3d内病情达高峰,易诊断为急性炎症。④以视力障碍和脊髓症状表现的例3,未作SEP前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3例所作诱发电位检查,VEP、SEP全部异常,BAEP1例检查异常,为无临床症状的例1,双视神经例2、3皮层。说明诱发电位不但能检出与临床一致病灶,尚能发现无症状的隐匿的病理改变〔1〕,从而确定多病灶的存在,MS得以确诊。
MS病人由于神经髓鞘的脱失或硬化斑块的形成,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出现各波潜伏期延长,而传导的离散出现波形改变。诱发电位时MS诊断阳性率各家报道不一,周清潮资料〔2〕分别为VEP83.3%,BAEP66.7%,SEP81.2%,可见诱发电位对MS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组3例所查的诱发电位全部有阳性改变可能与病程较长、病损明显有关。1例视神经脊髓炎经SEP检查发现皮层病灶确诊为MS,与潘映辅资料〔3〕相符。综上分析,我们体会少数MS病例可在相当长时间内表现为单一病灶,或持续进展无缓解—复发过程,或急性起病形式。为及时确诊不典型病例,笔者认为,在MS诊断标准“多发病灶”一条中不只包括临床表现,也应包括诱发电位表现异常的潜在临床病灶。
作者单位:何海珠 修淑岩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毛俊雄.多发性硬化脑诱发电位观察.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7,20:30
〔2〕周清潮.多发性硬化应用电生理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5,8:(1)
〔3〕潘映辅.临床诱发电位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