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妇科 >> 妇科病 >> 月经疾病 >> 月经不调 >> 月经不调最新资讯

月经不调诊疗常识

http://zhuanti.qm120.com 2014-02-27 14:40:29

关键词:月经不调最新资讯

  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发生异常改变。大多数妇女28~30天行经一次,但提前或延后7天以内仍属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一般3~7天,一次月经出血量约为30~50毫升。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过少等。

  [临床表现]

  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色、经量、经质等不规律的变化,并可伴有头晕、腰酸、小腹隐痛或胀痛、心烦易怒、畏寒喜暖等。

  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血热内扰:月经量多,色红质粘,夹有小血块,烦热口渴,尿黄便艰,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2)气不摄血:月经质稀色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弱。

  2.月经后期: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血寒凝滞: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2)肝血亏虚:月经量少,色淡无块,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3)肝气郁滞:月经量少,色暗红或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或胸腹、两胁、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3.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或先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肝气郁滞: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胸胁、及小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肾气不足:月经量少,色淡暗,质稀,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弱。

  4.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

  (1)气不摄血:经来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或小腹空坠,舌淡,脉细。

  (2)血热内扰: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粘,或有小血块,常伴心烦口渴,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滞胞宫:经来量多,或多时不净,色紫黑,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5.月经过少:经期虽准,但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减少,或经期不足2天,经量少。

  (1)肝血亏虚: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块,或伴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

  (2)肾阳亏虚:月经量少,色淡红或暗红,质稀,腰脊酸软,头晕耳鸣,或小腹冷,夜尿多,舌质淡,脉弱或沉迟。

  (3)瘀滞胞宫:月经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弦涩。

  (4)痰湿阻滞: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稠,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白带多粘稠,苔白腻,脉滑。

  [诊断依据]

  1.月经先期

  (1)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月经周期提前半月,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别。

  2.月经后期

  (1)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育龄妇女周期延后,应与妊娠、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

  (3)妇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3.月经先后无定期

  (1)月经周期或前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月经周期紊乱应与青春期、更年期月经紊乱相区别。

  (3)妇科检查及B超等排除器质性病变,测基础体温、阴道涂片、宫颈黏液结晶检查以了解卵巢功能情况。

  4.月经过多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增多,在50毫升以上,或时间超过7天。

  (2)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排除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

  (3)排除血小板减少症及凝血机制障碍所致月经过多。

  5.月经过少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很少,不足30毫升,甚或点滴即净。

  (2)本病应与早孕相鉴别。

  (3)排除因结核病引起的月经过少。

  [鉴别诊断]

  1.经间期出血:在两次月经之间出血,持续2~3天,血量少于正常月经量,并有周期性,可伴有腰酸、少腹作胀作痛,作胀作痒,带下增多,质粘如蛋清。基础体温示低高温相交替时出血者,可作本病诊断依据。

  2.崩漏:其特点是月经的期、量发生严重紊乱,月经不按周期而妄行,出血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甚至屡月未有尽时。与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月经先后无定期等,虽同属月经期、量异常的一类病证,但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3.绝经前后诸症:发病年龄一般在45~55周岁绝经前后,有月经紊乱,情志异常,面红潮热,烘热汗出,皮肤感觉异常等症。

  [治疗]

  一、推拿治疗

  (一)基础手法

  1.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站立于其旁,用双手拇指点揉天枢(双),以有热胀感为宜。

  2.医生用掌心按揉患者下腹部,重点施术于关元,时间2分钟。随后用双手拇指连续按压五枢、尾道区域,按压时由轻至重,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点按中极,时间1分钟左右。

  3.医生沿患者大腿内侧阴廉至血海做掌揉法,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随后点按血海,时间1分钟。用双手拇指连续交替按压阴陵泉至三阴交,时间2分钟。

  4.患者取俯卧位,医生沿患者背部(肝俞至腰骶部)两侧做掌揉法,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点按肝俞、、肾俞,时间各约1分钟。

  5.医生握拳,用指背部拨揉患者腰骶部,以局部有热感为宜。随后用双手拇指点按次髎,时间1分钟。

  (二)对症处理

  1.经期腹痛:按压劳宫、第5腰椎下痛经反应点。

  2.月经先期:重点按压膈俞、血海、太冲。

  3.月经后期:按压曲池、阳陵泉。

  4.月经先后无定期:提拿小腹部,配合震颤,使小腹内有温热感。点按足底涌泉外1寸调经穴。

  5.月经量多:同月经后期。

  6.月经量少:同月经先期,加足三里。

  7.白带增多:按压箕门、阴陵泉。

  二、针灸

  1.月经先期基本配方:关元、血海、三阴交。

  2.月经后期基本配方:气穴、三阴交、中极。

  3.月经先后无定期基本配方:中极、三阴交。肾虚者加关元、肾俞;肝郁者加太冲、期门、肝俞。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三、耳针

  取肝、肾、子宫、卵巢,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四、中药

  (一)月经先期

  1.气虚型:宜补气摄血调经,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2.血热型:宜清热凉血调经,方用清经散加减。

  (二)月经后期

  1.血寒型:宜温经散寒,活血行滞,方用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汤加减。

  2.血虚型:宜补血益气调经,方用人参养营汤加减。

  3.肝郁型:宜理气调经,方用乌药汤,或柴胡疏肝散加味。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肾虚型:宜补肾调经,方用固阴煎加减。

  2.肝郁型:宜舒肝解郁,养血调经,方用逍遥散。

  月经量多或月经量少应对症治疗。

  [预防与护理]

  1.注意生活调养和经期卫生。

  2.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或安逸。

  [入院指征]

  1.月经周期紊乱,量多或量少,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

  2.月经不调伴有全身症状明显、体质虚弱者。

  [疗效标准]

  一、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1.治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以上。

  2.好转: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

  3.未愈:月经周期未见变化。

  二、月经过多、月经过少

  1.治愈:经量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以上。

  2.好转: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期正常(月经过多);经量明显增多或经量恢复正常(经量过少),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

  3.未愈:月经周期、经量无变化。

  [出院标准]

  月经周期、经量、经色恢复正常,全身伴随症状消失。

  [临床评定指标]

  治愈率>70% 好转率>20% 未愈率<10% 病死率0

  温馨提示:女性月经不调可以适量的补充维生素C,或多吃橘子、橙子、猕猴桃等水果,这对提高女性抵抗力等都是有着很好的作用的,了解更多月经不调相关知识可登录qiuyi网进行查阅。

  【参考文献:《按摩治疗月经不调》《月经不调调养与护理》】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