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传染 >> 细菌性痢疾 >>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

急性细菌性痢疾可转成慢性菌痢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9-12 18:10:07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细菌性痢疾如何变成慢性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急性菌痢主要表现为病急、发热、腹痛、腹泻及粘液便等症状。若腹泻迁延不愈,病程超过两个月者即为慢性菌痢。

  小儿得了急性菌痢后应该积极治疗,除了注意休息,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之外,还要进行药物治疗,一般可选用复方甲基异恶唑、磷霉素、多粘菌素等。

  如果治疗不彻底,细菌可产生耐药性,或小儿本身患有营养不良、免疫低下及有寄生虫病并存等因素,可使病程迁延而变成慢性菌痢。 慢性菌痢的主要表现为腹泻迁延不愈,为粘液脓性便或成形便常带粘液和少量脓血,时有腹痛、腹胀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为大便次数多,明显的粘液便,但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

  小儿急性菌痢转为慢性后,应注意生活有规律,避免患儿吃得过饱或过少,以少渣、易消化的食物为宜。抗菌药物的疗程应适当延长,对反复或持久不愈者,除全身药物治疗外,可采用局部灌肠治疗。同时可服用维生素B、胃蛋白酶、胰酶等。 病人与带菌者为菌痢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水传播,还可通过生活接触及苍蝇传播。要预防菌痢,首先应隔离患儿,患儿的排泄物及污染物品必须随时消毒治疗结束后,停药3天再作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此外,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加强环境卫生,消灭苍蝇,保护食品、水源免受污染。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