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传染 >> 手足口病 >> 认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恐慌源于无知 并不等于EV71病毒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8-13 16:55:41

关键词:认识手足口病,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疫情从安徽蔓延至全国,山东省也不能幸免。根据山东省卫生厅发布的消息,截止到5月12日24时,山东省手足口病现症病人数为2425例,未出现手足口病死亡病例。面对手足口病,很多人开始盲目的恐慌。
 
  为此,记者专访了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副所长、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毕振旺。

  毕所长在采访中,特别强调:

  手足口病≠EV71病毒感染

  记者(以下简称“记”):最近,网上很多信息描述手足口病时,将之直接称为“EV71感染”。那么,“EV71感染”和“手足口病”是不是一回事呢?手足口病到底是什么病毒引起的?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副所长、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毕振旺(以下简称“毕”):EV71感染是指人体感染了肠道病毒71型(EV71),这并非一种疾病的名称,感染后可以发病,也可以不发病。而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夏季常见传染病,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B组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ECHO病毒等,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最为常见。

  根据国内外资料,与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相比,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出现并发症或重症病例的机会较大,病死率相对较高。

  诊断时,医生通常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主诉,以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但确诊是不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目前,山东省手足口病的实验室病原学检测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至于今年引起山东省手足口病的病原是否以EV71病毒为主,尚需一定的时间才能明确。

  死亡病例很少 “恐惧综合征”没必要

  记:手足口病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吗?

  毕: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过去我国各地也有发病报告。该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一周左右即可自愈或者通过对症治疗痊愈。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是引起死亡的原因。个别重症患儿病程进展迅速,易引起死亡,而且从发病到死亡常常不到24小时。山东省今年目前还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记:近几天,看到报道,说是每天都有很多家长因孩子“红疹”到医院就诊、咨询,甚至一看到孩子身上起红疹就过度紧张,患上“红疹恐惧综合征”。那么手足口病的疹子和蚊虫叮咬的疱疹,以及其他皮肤疹怎么区分呢?

  毕: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臀部的皮疹或疱疹不一定全部出现在同一患者。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记:为什么今年报告感染手足口病的人这么多?

  毕:根据卫生部门的监测,专家将目前报告的手足口病发病数与往年的发病数对比,认为今年疫情来得比较早,但仍属散发。今年报告感染手足口病的人这么多与手足口病纳入传染病管理密切相关。

  今年5月2日起,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病例及时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由于以往不要求报告,另外有病人因症状轻微没有就医,因此以往部分病例没被发现或未作报告。在要求依法报告后,特别是目前社会对该病的高度重视,报告数量有一定增加是合理的现象。

  记:手足口病可能会出现暴发吗?一旦出现能够控制吗?

  毕: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期间,可发生托幼机构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的情况。由于肠道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复杂、隐性感染比例大,常常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大范围的流行或暴发。

  但是,它绝对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传染病,只要做到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及时进行医疗诊治等,完全可以有效控制暴发疫情,大大降低病死率。

  担心孩子“有事” 除了送医院还要有效消毒

  记: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热、皮疹等症状,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毕: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家长应尽快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或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发生交叉感染或是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的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是住院治疗。患儿的家庭应该及时消毒。

  记:对于手足口病,怎样才能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消毒,杀灭肠道病毒呢?

  毕: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在外界

  环境中可以长期存活。对高温,含氯的消毒剂(象84消毒液、漂等),碘酒,以及紫外线消毒敏感,但对75%酒精和5%来苏水不敏感。含氯的消毒剂主要有84消毒液、漂等。

  家庭消毒的方法是,使用84消毒液、漂等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等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84消毒液或漂消毒;对衣物、被褥进行晾晒或消毒,也可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大人也会感染 不发病但成为传染源

  记:现在总是强调孩子应该注意预防手足口病,大人会感染手足口病吗?

  毕: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也就是说无论男女、儿童还是都可能感染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是非常常见的一组病毒,其实在正常人的消化道中也可以存在。

  记:那么,我可不可以说,只是儿童比更容易感染肠道病毒而发病呢?

  毕:可以这么说。根据有关数据,手足口病患者主要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占发病人数的将近95%。

  感染了肠道病毒是否发病,取决于人的自身免疫力,或者说抵抗力。由于的免疫系统较完善,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这也就是所谓的“隐性感染”,即感染了病毒之后没有任何的主观症状和临床体征。而“显性感染”是指感染了病毒之后出现了临床症状。5岁以下的孩子,免疫力较弱弱,因此也最容易感染病毒而发病。

  记:大人“隐性感染”后,会传染给孩子吗?

  毕:会的。“隐性感染者”是非常重要的感染源。显性感染和隐形感染两者之间的比例约为1∶100。

  隐性感染者在咽部、呼吸道分泌物以及粪便中可以检出病毒,也就是说他是带(病)毒者,可以传染给他人,同样是手足口病的重要的传染源。

  孩子勤洗手大人同样勤洗手

  记:大人可能不发病但会把疾病传染给孩子,那么大人是否也注意自身的卫生习惯?

  毕:确实非常重要。父母回家必须先洗手再接触孩子,经常接触孩子的妈妈、保姆等更需要经常洗手、仔细洗手,尤其是在给宝宝更换尿布以及处理粪便之后更要认真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记:除了隐性感染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不是比较复杂,甚至有点“防不胜防”的感觉?

  毕: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复杂,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以及呼吸道飞沫传播。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均可传播病原。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此外,门诊交叉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所以,轻症患儿一般不必住院,宜在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洗手 预防的关键措施

  记:目前最关键的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是什么呢?

  毕: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疫苗。因此做好个人、家庭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尤其是认真洗手。千万不可小看洗手,饭前便后以及从外面回来进家后正确的洗手知识很重要。正常情况下,没有接触传染源,可以用肥皂或清水洗手,把手洗干净就可以。如果有直接接触到患者的分泌物、含病毒的液体可以用消毒液洗手。消毒纸巾不能代替洗手。至于洗手的时间没有规定,专家建议比较好在20秒以上。同时,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用流动的水洗手,并把水龙头也要清洗干净。

  除了洗手,还要注意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

  一次得病并非终生免疫

  记:感染肠道病毒后,是否可以获得免疫力,以后再也不得手足口病了?

  毕:这个问题要分两步回答。首先可以肯定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都可以获得针对患病病毒的特异性的免疫力,但是持续时间都不太长,免疫的强度也不是太大。其次,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二十多种,不同病毒的各型之间是不存在交叉免疫的。所以说,感染过手足口病的人还可能发生再次感染,也可以发生交叉感染,举个例子:在感染EV71病毒引起手足口病后,如果又接触了柯萨奇病毒A16型,还可以再次患上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的手足口病。这个道理就像一个人可以在一年之内反复感冒多次一样。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