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结膜炎
http://zhuanti.qm120.com 2007-10-26 15:11:27
关键词:结膜炎
病毒性结膜炎(viral conjunctivitis),是一种常见的结膜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临床上可归纳为两组。一组以急性滤泡性结膜炎为主要表现,包括流行性角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咽结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单疱病毒性结膜炎和新城鸡瘟结膜炎。一组表现为相对的亚急性或慢性结膜炎,包括传染性软疣性睑结膜炎(molluscum contagiosum blepharoconjunctivitis)、水痘-带状疱疹性睑结膜炎、麻疹性角结膜炎等。轻度的病毒性结膜炎有迅速自限性,严重的可有全身症状。除典型者外,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这和致病病毒的毒力及个体免疫状况有关。这里仅介绍两种常见的病毒性结膜炎。
一、流行性角结膜炎
病因 由腺病毒8、19、29和37型(人腺病毒D亚组)引起,传染性强,可散在或流行性发病。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常合并有角膜病变。患者多为20~40岁成年人及儿童,急性发病,潜伏期5d~7d。
初发时自觉异物感、水样分泌物、疼痛、畏光和流泪等。眼睑水肿、睑球结膜显著充血、球结膜水肿,睑结膜及结膜穹窿部48h内出现大量滤泡。结膜滤泡可被水肿的结膜掩盖。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偶有结膜下出血,少数严重者可出现结膜假膜或膜的形成。也可出现腺病毒性角膜炎,随病程病变由轻到重,早期表现为上皮型角膜炎,继后发生上皮下和浅基质层点状浸润。浸润呈圆形,边界模糊,直径(0.5~1.5)mm,形态和大小基本一致,数个或数十个不等,可集聚成簇位于角膜中央区。视力可略受影响,以后恢复正常。角膜混浊斑点可于数月后逐渐吸收,也有持续数年者。多局限于外眼表现;儿童可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咽痛、中耳炎、腹泻等。
诊断 根据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并发浅层点状角膜炎、耳前淋巴结大和压痛、分泌物涂片镜检见单核细胞增多等特点,即可诊断。
治疗 以局部治疗为主,主要为支持疗法,无特效药物。常用的抗病毒滴眼液有0.1%疱疹净、0.1%三氮唑核苷、4%吗啉双胍等,每小时一次。因不常合并细菌感染,一般不需使用抗菌药。局部冷敷和使用血管收缩剂,可缓解症状。
预防 本病属接触传染,且传染性极强,易流行。传染期间(发病后7d~10d)应注意隔离。患者接触过的用具应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医生检查完患者后,应常规洗手。不使用可能污染的滴眼液等。
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epidemic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s),是一种暴发流行的自限性眼部传染病,号称“阿波罗11号结膜炎”。1969年首先在非洲加纳发现。1971年曾在我国大范围流行。世界各洲和大部分岛屿都发生过流行。本病传染性极强,可大面积迅速流行。
病因 病原体为70型肠道病毒。偶由A24型柯萨奇病毒引起。
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约在24h内发病,多为双眼,一般持续10d左右或更短。自觉畏光、流泪、眼红、异物感和剧烈眼痛等。眼睑及结膜充血、水肿,睑结膜滤泡明显增生。球结膜点状或片状出血,多自上方开始。耳前淋巴结肿大。病初角膜上皮有一过性、细小点状的上皮型角膜炎。部分患者有发热不适及全身肌痛。在印度和日本,曾报告过个别病例出现类似小儿麻痹样的下肢运动障碍。婴幼儿一般不患此病,即使感染,症状亦轻。
诊断 急性滤泡性结膜炎的症状,同时有显著的结膜下出血,耳前淋巴结肿大等为诊断依据。
治疗和预防 同流行性角结膜炎。
一、流行性角结膜炎
病因 由腺病毒8、19、29和37型(人腺病毒D亚组)引起,传染性强,可散在或流行性发病。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常合并有角膜病变。患者多为20~40岁成年人及儿童,急性发病,潜伏期5d~7d。
初发时自觉异物感、水样分泌物、疼痛、畏光和流泪等。眼睑水肿、睑球结膜显著充血、球结膜水肿,睑结膜及结膜穹窿部48h内出现大量滤泡。结膜滤泡可被水肿的结膜掩盖。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偶有结膜下出血,少数严重者可出现结膜假膜或膜的形成。也可出现腺病毒性角膜炎,随病程病变由轻到重,早期表现为上皮型角膜炎,继后发生上皮下和浅基质层点状浸润。浸润呈圆形,边界模糊,直径(0.5~1.5)mm,形态和大小基本一致,数个或数十个不等,可集聚成簇位于角膜中央区。视力可略受影响,以后恢复正常。角膜混浊斑点可于数月后逐渐吸收,也有持续数年者。多局限于外眼表现;儿童可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咽痛、中耳炎、腹泻等。
诊断 根据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并发浅层点状角膜炎、耳前淋巴结大和压痛、分泌物涂片镜检见单核细胞增多等特点,即可诊断。
治疗 以局部治疗为主,主要为支持疗法,无特效药物。常用的抗病毒滴眼液有0.1%疱疹净、0.1%三氮唑核苷、4%吗啉双胍等,每小时一次。因不常合并细菌感染,一般不需使用抗菌药。局部冷敷和使用血管收缩剂,可缓解症状。
预防 本病属接触传染,且传染性极强,易流行。传染期间(发病后7d~10d)应注意隔离。患者接触过的用具应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医生检查完患者后,应常规洗手。不使用可能污染的滴眼液等。
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epidemic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s),是一种暴发流行的自限性眼部传染病,号称“阿波罗11号结膜炎”。1969年首先在非洲加纳发现。1971年曾在我国大范围流行。世界各洲和大部分岛屿都发生过流行。本病传染性极强,可大面积迅速流行。
病因 病原体为70型肠道病毒。偶由A24型柯萨奇病毒引起。
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约在24h内发病,多为双眼,一般持续10d左右或更短。自觉畏光、流泪、眼红、异物感和剧烈眼痛等。眼睑及结膜充血、水肿,睑结膜滤泡明显增生。球结膜点状或片状出血,多自上方开始。耳前淋巴结肿大。病初角膜上皮有一过性、细小点状的上皮型角膜炎。部分患者有发热不适及全身肌痛。在印度和日本,曾报告过个别病例出现类似小儿麻痹样的下肢运动障碍。婴幼儿一般不患此病,即使感染,症状亦轻。
诊断 急性滤泡性结膜炎的症状,同时有显著的结膜下出血,耳前淋巴结肿大等为诊断依据。
治疗和预防 同流行性角结膜炎。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