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五官 >> 眼科 >> 白内障 >> 白内障相关搜索

白内障的防治

http://zhuanti.qm120.com 2007-10-26 14:17:11

关键词:白内障
      晶体失去正常透明性,呈局灶性或弥漫性混浊,光线通过受阻,即为白内障,严重发展导致失明。老年白内障随着人类寿命的增长,已经成为首位致盲性眼病。患者起病缓慢,有家族遗传倾向。由于体内醛糖类化合物容易进入晶体,它在生物酶作用下还原成醇类后沉积在晶体内,引起渗透性肿胀,引发白内障。紫外线和各种放射线照射,会使晶体产生大量自由基,造成细胞脂质过氧化而肿胀、破裂,形成晶体混浊。农药、维生素缺乏、营养障碍、内分泌失调都可引发白内障。自由基的清除和生物酶的活性都与各种矿物元素有关,体内矿物元素失衡也是白内障致盲的重要原因。
      晶体内细胞代谢通过糖的无氧酵解获得能量,它需要多种含锌生物酶的参与。人体缺锌使糖酵解低下,细胞经山梨醇通路获能增强。后者的产物不易从细胞膜渗出而积聚在晶体中,使细胞处于高渗状态,引发大量水份进入,造成晶体纤维化、肿胀而混浊。钙在维持晶体透明上有重要作用。晶体细胞内钙过低会出现水肿和混浊;但钙过高会抑制糖酵解和三磷酸腺苷(ATP)的生成,使细胞能量代谢发生障碍,引发白内障。缺镁使晶体细胞膜上Na+—K+三磷酸腺苷主动运载能力下降,致细胞内高Na+、低K+,造成水过量进入晶体而混浊。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它是晶体内最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缺硒引发脂质过氧化使蛋白质降解、细胞肿胀,晶体混浊。老年患者晶体中硒含量仅为正常人的1/6。体内缺铬,使胰岛素利用下降,血糖上升,结果晶体细胞渗透压上升,引发晶体混浊。晶体中糖酵解供能时需要含铁生物酶的参与,缺铁使糖酵解下降、山梨醇供能增强,造成晶体混浊。高铁时,铁会显出强的氧化还原性,使晶体内自由基增殖,损伤细胞膜引发白内障。镍是白内障的致病因子,过量的镍使细胞去极化,细胞膜表面电位改变,对Na+、K+通透性增强,导致水份进入晶体,造成混浊。体内过量的汞会在晶体前囊蓄积,使晶体细胞中Na+增加、K+下降,导致水份过量进入,造成白内障。另外,晶体中铜、磷、钾、铷过低,氟、、钠、氯、钴、铝等过高,都会改变细胞膜上Na+、K+的通透性,使水份过量进入细胞中,致细胞损伤,使晶体混浊。
      晶体混浊原因复杂,进展缓慢,老年人高发是晶体长期处于异常状态的结果。晶体中混浊点呈弥散状时不会影响正常视力。一旦串联成片,就可能进展较快,而且难于恢复,直到失明。所以白内障的早期防治和中期控制发展是很重要的。白内障的生长至少与体内二十多种元素含量异常密切相关。我国是个农业社会,几千年来生产发展缓慢,生活处于温饱的边缘,饮食结构和习惯变化不大。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提高很快,食物追求“高、精、新”,多次精加工的米、面、盐、糖几乎丢掉了原来含有的各种矿物元素的90%以上,造成体内铬、锰、钙、硒、钼等元素的缺乏。现代大工业生产把原来人们很少接触的元素开采出来,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例如油漆、塑料制品、汽油中的铅、除草剂、杀虫剂中的砷、食品添加剂、膨松剂中的铝。这些有潜在毒性的微量元素大量进入人体,给器官和组织造成很多意想不到的伤害。工厂化饲养鸡、猪、鱼、蟹等,通过强化饲料和添加生长激素,使生长期缩短了近十倍。食物是丰富了,但它们的矿物元素含量与野生放养相比,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有害物质增加了。人类对微量元素的调控系统,面对着食物构成和饮食习惯的突然改变,很难保持体内矿物元素原来的均衡状态,再加上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高,白内障必然高发。从美国引进的“CMD”浓缩均衡矿物滴含有人体需要的七十多种矿物元素,可以进行全面的补充。更可贵的是,各种元素含量的比例十分接近于健康人体的均衡状态。它可以激发人体的调控能力,促使过量的元素排出体外。这样人体内的矿物元素就可以从非均衡状态恢复到均衡状态。所以“CMD”对早期防治白内障和控制它的进一步发展都有很好的作用。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