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
http://zhuanti.qm120.com 2007-11-16 17:42:29
主要症状是耳流脓、重听和耳鸣。单纯型耳脓呈粘脓性,不臭;胆脂瘤型的脓液有恶臭,虽经几天仔细地清洗,恶臭仍不消失。其他如耳痛、头痛、发热、眩晕等,往往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产生并发症的现象,宜赶快医治。
(2)分型
单纯型:此型患者耳内流脓多为持续性,常因上呼吸道感染脓量增多。一般无臭味。鼓膜穿孔在紧张部,呈中央性穿孔,大小不一,多呈肾形、椭圆形或圆形;听力下降,呈传导性,一般程度不严重。
胆脂瘤型:患耳持续流脓,量少而有恶臭味。鼓膜多在松弛部边缘或紧张部后上边缘穿孔。经穿孔可见灰白色鳞片状或腐乳状物质,有特异臭味。患者听力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早期为传导性耳聋;晚期为混合性耳聋。有时有耳鸣及眩晕感。胆脂瘤会严重破坏骨质,导致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3)慢性单纯性中耳炎与慢性胆脂瘤性中耳炎的区别,见下表。
(4)理化检查
X线摄片检查:单纯型乳突X线照片,除密度增加外,鼓窦区还可有扩大或骨质破坏。胆脂瘤型乳突X线照片可显示鼓隐窝、鼓窦和乳突有边缘整齐的团形透光区。
(5)治疗
西医治疗
单纯型的治疗
首先是清洁耳道脓液。方法是病耳朝上,滴入3%双氧水3-5滴,保留l-2分钟任其起泡沫后流出,用棉签子卷净。然后将病侧耳廓向后上方轻拉,将药水3-5滴对准耳道滴入,并用手指向耳屏挤压3-5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处进入中耳,并留待数分钟。每日三次。药液温度比较好与体温相近(过冷时宜稍加温,以免滴入后出现眩晕、恶心等前庭反应)。滴管不要触及外耳道壁,以免污染。常用的滴耳药有0.25%氯霉素或红霉素液、4%硼酸酒精等。
穿孔较大者,有时可吹用粉剂,如耳炎散、红棉散、枯矾粉、冰片等,任选一种,每日1次。用量宜少宜薄,切忌过多,以免结集成块,妨碍引流。
鼓膜干性小穿孔可用50%三氯醋酸烧灼穿孔边缘,促使愈合。较大的干性穿孔,若听小骨完整,听力检查骨传导较好者,可行鼓膜修补术。
胆脂瘤性的治疗:应行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若已发生并发症,则须及早手术,同时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近年来,根据中耳病变情况,采用中耳传音机构修建术(又名鼓室成形术),此手术适应症要求较严,须在脓液已干、耳咽管通畅和听力测验骨传导尚好等条件下酌情进行。
中医治疗
单验方
海螵蛸l克,麝香0.05克,冰片0.3克,黄连1.5克。共研细末,加入5毫升注射用水浸泡备用,滴耳,每日3次。
熟鸡蛋黄2个,冰片少许(研末)。熟鸡蛋黄置勺内烤至油出,用此油加冰片滴耳,每日2次。
(6)护理
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脓液时必须用消毒器械和敷料。清洗时须仔细耐心。
(7)预防
积极防治感冒。感冒后不可用手捏紧鼻孔擤鼻涕。鼻涕可向后抽吸,由口吐出,或将手帕放在鼻孔前,轻轻将鼻涕擤出,亦可轻捏一侧前鼻孔,轻轻地擤出对侧开放鼻腔内的鼻涕。不要用尖锐的东西(如发夹、绒线针等)挖耳,以免碰伤鼓膜。比较好戒除挖耳的习惯。对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应给予及时、适当的治疗,以防转化为慢性。游泳时须注意正确的姿势,防止鼓膜破裂和中耳发炎。患麻疹等急性传染病的病人,须注意口腔、鼻腔的清洁卫生,以防止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