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五官 >> 耳鼻喉 >> 耳源性脑脓肿 >> 耳源性脑脓肿相关搜索

耳源性眩晕

http://zhuanti.qm120.com 2007-11-21 14:58:50

关键词:耳源性脑脓肿
   耳源性眩晕是耳膜迷路积水引起的内耳前庭器官功能发生障碍时出现的—种主观症状。多发生于男女青年,是常见的单发性耳病。本病属中医“眩晕”、“眩冒”、“头眩”、“头风眩”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肾气虚弱,命门火衰,水液气化失调,水湿上泛清窍而致眩晕。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虚阳上亢,上扰清窍,髓诲动乱而致眩晕。脾阳不足,胃气虚弱,水谷运化失职,聚而为痰湿,上蒙清窍而致眩晕。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化火生风,风火上扰,或暴怒伤肝,怒则气上,开发太过,上扰清窍而致眩晕。也可因外伤脑脉髓海失养而致眩晕。
    现代西医学认为耳源性眩晕的原因主要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变态反应、代谢紊乱、内分泌功能障碍、膜迷路系统机械性阻塞或内淋巴吸收障碍。
    本病病理变化:膜迷路积水膨大,蜗管和球囊积水扩张显著,膨大的球囊占据整个前庭,而椭圆囊和壶腹膨大不明显,每内淋巴囊和膜半规管无膨大现象。由于内淋巴压力增高,首先使前庭膜破裂,内淋巴液相混,裂孔不愈或反复破裂,则出现血管纹、盖膜、毛细血管及周围的支持细胞发生退变。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低盐低脂饮食,少饮水,禁烟酒,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劳累过度。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肝阳上亢
    眩晕因情绪波动而作或加重。平时性情急躁,胸胁胀闷。舌虹,苔黄,脉弦。
    [治法] 平肝熄风,滋阴潜阳。
    [方药]  天麻钩藤汤加减:天麻12克,钩藤12克,石决明35克,栀子12克,黄苓12克,益母草12克,川牛膝10克,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夜交藤16克,茯神12克。
    2.痰浊中阻
    眩晕而胸脘痞闷,泛吐,咽喉痰多而黏。苔白腻,脉滑。
    [治法]  健脾和中,化痰祛湿。
    [方药]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2克,天麻12克,茯苓12克,陈皮7克,白术12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如痰湿较重者加苍术12克,泽泻12克,如恶心、呕吐甚者加淡竹茹16克。
    3.脾气虚弱
    眩晕因疲劳而发,或发作后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  健脾益气。
    [方药]  六君子汤加味:党参16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12克,陈皮7克,半夏12克,太子参16克,黄芪16克,扁豆12克,薏苡仁16克。
    4.肾阴亏虚
    眩晕、耳鸣常有发作,腰膝酸软,记忆力差,手足心热。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  滋阴益肾,壮水制火。
    [方药]  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16克,杭白菊12克,泽泻12克,淮山药16克,丹皮12克,茯苓12克,山茱萸12克,熟地16克。失眠多梦者加磁石16克,夜交藤12克;咽干口燥者加黄柏12克。
    5.肾阳亏虚
    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精神萎靡,腰痛背冷,面色恍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治法]  温阳补肾。
    [方药]  金匮肾气丸加味:肉桂12克,附子12克,熟地16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山茱萸12克,淮山药16克,首乌16克,枸杞16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镇静剂;安定2.5毫克,每日3次。可酌情用冬眠灵。
    (2)抗胆碱能药:如山莨菪碱、东莨菪碱。
    (3)利尿脱水剂:如氯噻酮、25%山梨醇碱。
    (4)维生素剂:大量使用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E。
    (5)能量制剂:三磷酸腺苷(ATP),40毫克,每日3次。肌苷o.4克,每日3次。辅酶A250单位肌注,每日1次。
    (6)血管扩张剂:常用脑益嗪、氟桂嗪、培他啶、烟酸等。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用黄瓜藤鲜品200克或干品60克,加红糖煎水服,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五)针刺疗法
    (1)体针:取内关,风池,听宫,听会,翳风,翳明配三阴交,太冲,合谷,丰隆,,肝俞,足三里,中脘,行间,神庭,神门等穴。
    (2)耳针:取心,脾,肾,肝,神门,内耳,额(皮质下)等穴。
    (六)手术疗法
    对上述疗法疗效不滿意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如内淋巴引流术,球囊刺破术,迷路冷冻术或超声手术。
    (七)艾条疗法
    随着灸法的临床运川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扩大和深入,艾灸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报道也越来越多。百会是众临床报道所首选的艾灸治疗本病的穴位。在百会穴用压灸方法治疗,每获殊效。急性发作时,患者的百会穴基本是麻木的,是本病的特殊反应点。故用艾绒压灸百会穴治疗,方法是将艾炷直接置于百会穴上,燃至无烟时,术者用薄纸片将其压熄,压力由轻到重,每次压灸25~30壮,使患者自觉有热力从头皮渗入脑内的舒适感。
    预防与护理
    (1)眩晕发作期中,患者应自选卧床休息。卧室保持极度安静,光线尽量暗些,但空气要流动通畅。戒绝刺激性饮食及烟、酒,宜用少盐饮食。
    (2)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及顾虑,对药物中毒引眩晕者应立即停药,多饮水。
    (3)在间歇期不宜单独外出,防止突然发作,出现事故,对于位置性眩晕患者,可加强前庭锻炼,注意精神调理,保持心情舒畅。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