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钙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不同观点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6-19 14:08:48
钙剂为骨健康所必需的观点得到一致认可,而钙剂是否对骨质疏松症防治有用却受到争议。1960年Nordin的动物实验证实,饮食缺钙可导致骨质疏松,此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也支持缺钙可导致骨质疏松,从此改变了钙在骨质疏松中的地位。但时至今日,钙对骨质疏松疗效问题仍存在不同意见,讨论各方观点将有助于钙剂的合理应用。
有关钙需要量的不同观点
目前尚无直接测定钙摄入量的合适方法,因此,有关钙摄入的需要量都是推测性的。钙需要量的最恰当定义莫过于能使骨折发病率降至最低的钙摄入量。以骨折为终点的干预研究常需较多研究对象,而且也只能评估1或2个钙剂量,因而不能涵盖钙摄入量的上下限范围。众多研究已经明确了骨质丢失与骨折危险性的连锁关系,因此应用骨密度改变的纵向研究来估计钙需要量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钙平衡研究也能为钙需要量提供主要依据。临床用来评估钙摄入量的指标有:(1)最大钙存量,即美国食品和营养委员会根据人体钙平衡试验中“最大钙存留”提出的钙适宜摄入量(RT);(2)膳食参考摄入量(EAR);(3)推荐膳食供给量(RDA);(4)适宜摄入量(AI)和(5)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等。
各国制定的钙膳食供给量(RDA)有很大差别,反映了科学评估的不确定性。这种差别也必然影响钙剂对骨质疏松疗效的差异及不确定性。自42年前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钙RDA为500 mg/天以来,各国不断提高至800~1000 mg/天,后来有所降低,但近年又有增加,如澳大利亚为800 mg/天,英国为700 mg/天。由于99%钙存在骨骼中,因此钙的需求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骨骼需求量。最合适的摄钙量应与个体消耗水平相当,为获得最高骨峰值、维持骨量以及在老年期最大限度减少骨丢失所需的钙摄入量。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公布的成年男性及雌激素充足65岁以下妇女的RDA为1000 mg/天,65岁以上者为1500 mg/天。我国营养学会定为800 mg/天。
但上述RDA仅适用于西方国家。因为西式饮食中蛋白质和盐摄入过多,对钙的需求量较高,例如摄入40 g动物蛋白可增加40 mg尿钙排泄,2.3 g盐亦有同等排钙作用。在摄入动物蛋白少于20 g/天或钠1.15 g/天的国家或地区,钙的平均需要量为480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