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外科 >> 骨科 >> 骨质疏松 >> 骨质疏松常识

骨质疏松与不良的生活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6-19 15:10:24

关键词:骨质疏松常识

问:最近看到报纸上说,饮食及生活习惯也会影响骨质疏松症,有道理吗?

答:生活习惯、疾病、药物等环境都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知道一些影响骨质疏松的环境因素。以下一些情况应引起注意:

1、因病需经常服用糖皮质激素者(如强的松、地塞米松)。这些药物使钙从体内的排出加速。

2、胃、小肠有病,经手术或长期用药者。由于钙的吸收需要胃酸的作用和小肠粘膜的吸收能力,故胃肠用药、疾病和手术均会影响钙的吸收。

3、因癫痫经常服用抗癫痫药物者。如常服鲁米那和苯妥英钠者,这类药物会影响钙的吸收。

4、过多抽烟、酗酒(一天2两白酒以上),一天喝三杯以上可乐、过多喝浓茶和浓咖啡者。尼古丁、酒精、碳酸饮料、不利于钙的吸收。

5、有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者。这类疾病通过内分泌激素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

6、缺少体育锻炼,尤其负重锻炼者。没有体育锻炼,吸收的钙转运到骨中的能力就明显下降。

7、缺少阳光照射者。因为人体 70%的维生素D来自紫外线照射后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成,缺少阳光照射者,就缺少维生素D,钙的吸收就受影响。

8、长期素食者。素食中钙的含量低,长期低钙饮食不利于骨骼的硬度。

9、长期卧床者。既然不运动,钙的吸收就受影响,因病长期卧床者发生骨质疏松也就比较常见了。

10、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多者。过多蛋白质和脂肪人体不能吸收,它们在排出体外时,会将一部分钙从体内带走,造成钙的流失加快。

  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影响是长期形成的,所以改变这些不良情况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比吃钙片重要得多。

如何补钙


  钙对人体至关重要,不但关系到骨骼健康,而且可能与高血压、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有关。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趋关注,很多人希望通过补钙来保护健康。然而,当人们面对众多补钙品时,常感到难以选择.有的自称含钙量高,有的说吸收好,真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事实上,选择补钙品的关键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含钙量二是在肠道中的溶解度,因为钙溶解后才能被吸收。补钙品的含钙量是指元素钙的含量,而不是钙化合物的含量。目前,在有补钙作用的保健食品中,一部分产品的含钙量不足,钙值大大低于产品标准值.还有一些标明的是钙化合物含量,而不是元素钙含量,所以看似含钙量很高,实际并非如此。因此,在选择补钙品时,应追究其含元素钙的量到底有多少。

  影响补钙效果的另一个关键,是补钙品在肠道中的溶解度。钙化台物只有在肠道内呈溶解状态,即不被其他物质结合或沉淀的情况下,才能被吸收,否则就从肠道直接排出。以下几种因素,可影响钙在肠道内的溶解度,并进而影响钙的吸收。

(1)膳食组成
膳食中过多的膳食纤维,如存在于菠菜、苋菜、笋类等植物中的草酸,可以与钙结合成难溶解的钙盐,阻碍钙的吸收。膳食中过多的脂肪或脂肪消化不良时,也可使钙吸收减少。

(2)维生素D的参与
维生素D3可以作用于小肠粘膜细胞,促进钙结合蛋白的合成,而钙结合蛋白可以与钙结合成一种可溶性复合物,加速钙的吸收。体内维生素D3的合成,大部分来自体内,即在室外紫外线的照射下,人体皮肤中维生素D前体物可合成维生素D,再经肝脏和肾脏中酶的活化,成为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3。维生素D3对钙的吸收是不可或缺的,任何钙的吸收都依赖维生素D3。

(3)其他因素
  蛋白质、乳糖、某些氨基酸等,可以与钙整合形成低分子量的可溶性络合物,也有利于钙的吸收。乳糖经肠道细菌的作用后酵解产酸,使肠腔处于酸性状态,钙呈离子状态,容易被吸收。酪蛋白磷酸肽(CPP)是一种能提高钙溶解度的营养物质,添加到钙剂中,可增加钙的吸收。

  影响人体对钙吸收的因素,除了上述影响钙化台物溶解度的因素外,还与人体需钙量和补钙量有很大关系。一般地说,人体钙吸收率在10%—30%,婴幼儿、孕妇和乳母需钙量较大,对钙的吸收较高。一般人每日摄入钙低于800毫克时,钙的吸收率随含量增加而升高,但如果补钙量大于800毫克,吸收率反而下降,这与机体内部的调节机制有关。但人体摄入总钙量不能超过每日2000毫克,否则很可能带来副作用,如肾结石、软组织钙化等。

  当然,最安全、最经济的补钙品还是奶类食物。牛奶除了含有丰富的钙之外.还可提供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对人体有益处较多。如果因患乳糖不耐受症,或因特殊原因不能喝牛奶时,可以选择乳钙制剂。乳钙制剂源自牛乳钙,加入酪蛋白磷酸肽和维生素D,并调整了钙磷比例,对胃肠道刺激较小。最后提一下,有些人把不同的钙片分别放入一杯开水中,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以此判断哪一种钙片溶解度高,进而决定选购某一产品。这是很不科学的方法。因为人体肠道的环境十分复杂,各种化学和物理因素交织,此消彼长,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决不是可以用人体外的某种溶液取代的。因此,人们在补钙前,不妨请医生出出主意。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