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假性囊肿CT诊断分析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7-03 17:56:55
【摘要】
目的 探讨胰腺假性囊肿保守治疗的方法。
方法 回顾14例胰腺假性囊肿非手术治疗临床经验。
结果 9例治愈,治愈率64%。其中3例采用经皮超声引导囊内造影并硬化,同时使用奥曲肽治疗,全部治愈。
结论 胰腺假性囊肿保守治疗疗效可靠,囊肿硬化治疗并加用奥曲肽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传统手术治疗之前进行28周保守治疗有利于降低手术率。
关键词 胰腺假性囊肿 治疗
1998~2004年我院内科共收治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14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4~64岁,平均41.4岁。共有囊肿19,胰头部4个,胰体部6个,胰尾部9个,最大145mm×88mm,最小42mm×19mm,平均84mm×53mm。病因:胰腺炎8例占57%,外伤4例占29%,肿瘤及不明原因各1例。
1.2 诊断方法
全部病例经过B超、CT检查证实,2例囊肿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造影。
1.3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营养支持,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本组均使用大剂量奥曲肽,平均用量达到13.2mg,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本组3例采用此方法,全部治愈。
1.4 治疗结果
1.4.1 判断标准
治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好转,依从性好,淀粉酶下降,囊肿逐步减小直到消失。无效:经过10~20天治疗,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囊肿无明显消退或消退后再次长大,患者依从性差。
1.4.2 结果
本组有效患者住院时间28~42天,平均33天。14例患者中7例(8个囊肿)内科保守治疗后囊肿完全吸收,痊愈出院;2例患者(2个囊肿)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淀粉酶正常,囊肿明显缩小,患者自动要求出院。两者占病例数64%,囊肿数53%;4例(7个囊肿)保守治疗失败转外科手术;1例(2个囊肿)自动出院放弃治疗,2年后随访,死亡。内科保守治疗的9例(10个囊肿)随访及B超检查4个月~4年不等,1例6个月后复发,进行外科治疗,3例有中上腹不适疼痛,但是可以自行缓解,5例无任何不适。
2 讨论 [1~5]
胰腺炎症或外伤等引起胰腺坏死物、胰液及血液等积聚于胰腺周围、大网膜以及小网膜内,些渗出液刺激周围组织,使结缔组织增生形成一纤维性囊性结构谓之胰腺假性囊肿。典型的假性囊肿与主胰管交通,这种胰腺囊肿因囊内有胰液的分泌压力,可不断地向四周扩大,并持续存在。1982年Bozeman首次报道手术治疗PPC之后,外科手术成为PPC标准的治疗方法。据报道仍然有80%左右的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但是外科手术往往创伤大,手术后并发症较多。
近年来有学者报道PPC半数以上可以自行消退并且提出了期待疗法,胰腺囊肿造影显示,部分囊肿与胰管瘘管经过保守治疗后可以自行封闭,这是PPC非手术治疗的病理基础。随着临床药物和介入技术发展,非手术治疗逐步得到临床医生认可。Lansden等使用善得定治疗PPC获得成功。本组病例使用善得定取得显著疗效,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胰酶分泌,降低囊肿内压力,减轻临床症状。同时降低胰管内压力有利于胰管水肿的修复,促进瘘管闭合。
有报道在CT或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囊肿抽吸囊内液体,约30%~80%的病例可使囊肿消失。本组病例3例患者在抽吸囊液同时注射泛影葡胺进行囊腔造影,随后注射鱼肝油酸钠硬化剂,手术前后使用奥曲肽皮射或静脉维持点滴抑制胰酶分泌,3例全部治愈。由于采用细针穿刺,形成胰瘘风险小于胃管引流术,患者依从性较好,临床容易推广,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奥曲肽组。本组共有9例治愈,治愈率64%,高于文献报道平均水平,这可能与采用超声硬化治疗有关,不过本组病例数较少,多的经验有待于临床资料的积累。
因此笔者认为PPC治疗中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时机较为关键。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延期手术为适宜,以便有足够的时间让囊肿壁形成成熟的纤维化包膜,同时为保守治疗留下充足时间。最佳治疗的方案是在观察期内用B超监测囊肿大小的变化,同时监测血、尿淀粉酶变化,观察囊肿有无消散或增大。只要没有囊肿增大倾向以及囊肿感染迹象,即便患者症状体征改善较慢也应该采用积极的保守治疗方案,尽量避免手术治疗。一旦发现囊肿增大或7周后仍然没有消散征象或不能排除肿瘤性囊肿者,则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