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内科 >> 血液 >> 贫血 >> 贫血预防

青少年运动预防贫血

http://zhuanti.qm120.com 2010-01-14 14:13:30

关键词:贫血,血液病,贫血预防

    摘要:另一方面,运动本身也会增加铁质的过多消耗。运动锻炼中人体出汗较多,汗水中铁浓度可达40-60微克/毫升。出汗多意味着铁的流失增多;运动后肌肉量增大,血红蛋白及血中含铁酶的水平比正常人高,机体对铁的需要量相应增大;运动较多者红细胞的寿命比运动较少的人短,其铁代谢率和转化率亦会增高。因此,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激烈运动锻炼容易致机体缺铁,严重者可出现缺铁性贫血。

    贫血是临床常见病,在经常运动锻炼的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青春期少男少女更为多见。参加体育运动者如常感头晕、失眠、厌食等,多意味着这是机体贫血或是缺铁的征兆。青少年运动易患贫血症,过去人们将其认为是偏食等生理因素造成的。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研究认为,其原因是复杂的。

    众所周知,铁在人体中主要参与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血色素和多种细胞氧化酶类。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载体,它在肺泡毛细血管结合氧,运送到组织,再把组织内的二氧化碳运往肺部呼出体外;肌红蛋白是肌肉内贮存氧的场所,可以在运动者最缺氧的时候释放出大量的氧;血色素和细胞氧化酶则都是细胞线粒体有氧氧化产生能量必不可少的物质。人体内67%的铁质分布在负责运送氧气的血色素中。27%的铁质储存在肝脏、脾脏和骨髓中,其余储存在肌红蛋白中。

    经运动医学研究发现,青少年机体尚处于发育中,机体对铁质的需求量大,如不主动、有意识的补充铁质,容易产生机体缺铁症状。

    另一方面,运动本身也会增加铁质的过多消耗。运动锻炼中人体出汗较多,汗水中铁浓度可达40-60微克/毫升。出汗多意味着铁的流失增多;运动后肌肉量增大,血红蛋白及血中含铁酶的水平比正常人高,机体对铁的需要量相应增大;运动较多者红细胞的寿命比运动较少的人短,其铁代谢率和转化率亦会增高。因此,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激烈运动锻炼容易致机体缺铁,严重者可出现缺铁性贫血。

    除上述原因外,不久前日本专家研究发现,激烈运动也会损坏红细胞,或是造成肌肉损伤致铁质的过多流失,带来缺铁性贫血症状。千叶县慈惠医科大学学者北岛在1991年就注意到运动会导致贫血的现象。近年来,他把每周参加5天以上训练的青少年称为“运动族”,除此以外的称为“非运动族”,对他们进行调查后发现,“运动族”中有贫血症状的青少年很多,没有出现贫血症状但缺乏铁质的也为数不少。**之间没有差别。对经诊断患有贫血和缺乏铁质的107名“运动族”进行统计后发现,很多从事田径、篮球和排球的青少年出现上述症状。北岛解释说,运动者脚踩地面时,脚底部的血管受到冲击,或者由于肌肉运动,红血球与血管壁发生碰撞,有可能使红血球受损。准备活动不充分和过量的运动都会损伤肌肉,致使血色素脱离肌肉。

    铁对人体健康起着关键作用,缺铁必然会导致种种不良反应。缺铁时,锻炼中会有氧运动能力下降,无氧阀低;最大摄氧量降低,运动耐力下降;乳酸堆积增多,容易产生疲劳;运动时呼吸急促,极点出现早,反应强;运动时心脏负担加重,运动后心率快,且恢复慢。医院检查可见血色素和铁蛋白质的水平下降,铁卟啉水平增高等等。如果达到贫血的程度,那么,稍一活动就会心悸、气短、头晕、眼结膜、口唇、指甲苍白,严重的可见匙状指。

    预防运动所致的贫血症,主要是运动者发现自己有浑身乏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或小便发红、发黑(红细胞受损的表现)等现象时,就要注意减少运动量,避免强度较大运动项目,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运动中应穿舒适的鞋以减缓地面对脚的冲击;平时要注意多摄入含铁量高的食物,如猪肝、瘦肉、豆类和绿叶蔬菜类等,也可采用含铁制剂,如葡萄糖酸亚铁、硫酸亚铁等。另外,在青春发育期,尤其应注意不要人为地节食。

  [[编辑推荐:女性贫 血的饮食小妙方]]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