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内科 >> 消化 >> 胰腺炎 >> 胰腺炎的诊断治疗

胰腺炎的病因

http://zhuanti.qm120.com 2009-04-21 10:18:41

关键词:胰腺炎的诊断治疗

      胰腺炎分急性胰腺炎(AP)和慢性胰腺炎(CP),其发病因素多而复杂,现归纳如下。

      胆道疾病 胆道疾病是胰腺炎最常见病因,包括胆石症、胆道感染及蛔虫等。近年来日益重视对胆总管小结石病(CBDM)的研究,认为其可直接刺激Oddi括约肌,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痉挛、功能紊乱甚至逆向收缩,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合胆汁分析可早期确诊。上述病因致壶腹部狭窄或(和)Oddi括约肌痉挛或松弛,造成胆汁逆流入胰管,或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胰管,或使细菌、毒素、游离胆酸等扩散到胰腺,激活胰酶而致病。

      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致使在短时间内有大量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刺激水肿,使Oddi括约肌痉挛,且同时分泌大量胰液,使胰管内压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而诱发AP。

      大量饮酒 乙醇使胰腺分泌增加,且大量饮酒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十二指肠水肿,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增加。据报道,每周摄入酒精>420g,发生AP的风险明显增加。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 高脂血症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清脂质栓塞胰腺血管致胰腺微循环障碍及甘油三脂水解后生成的游离脂肪酸,造成局部微栓塞及毛细血管内皮和胰腺细胞损伤,且甘油三脂与胰腺炎发病关系较胆固醇更密切,并有反复发作倾向。高钙血症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过多、多发性骨髓瘤等,Ca2+在碱性胰液中易形成结石,使胰管钙化,且刺激胰腺分泌,激活胰酶。妊娠、尿毒症、糖尿病昏迷也为少见病因,亦有低血糖酮症并发AP的报道。

      胰管阻塞 胰管结石或蛔虫、胰管狭窄、肿瘤等可引起胰管阻塞,导致胰腺炎;胰腺分裂症时大部分胰液通过相对较细的副引流引起梗阻而排出不畅,也可能与AP有关。

      手术与创伤 腹腔手术,尤其是胰、胆或胃手术可直接损伤胰组织与循环供血;逆行胰胆管术后AP发病率达1%~4%;腹部钝挫伤,体外震波碎石术后也易诱发AP。

      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OD):真正病因不完全清楚,但大多数仍为胆道疾病所致,诊断主要依据ERCP和Oddi括约肌流体压力测定(SOM)。据报道,所研究90例难以解释病因的胰腺炎患者中SOD占31%。

      感染 如急性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柯萨奇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cho病毒、肺炎衣原体感染等,并有结核杆菌引起胰腺炎的报道。病毒或细菌及其毒素经血液循环或淋巴管进入胰腺组织而诱发AP。这些患者病情多较轻,且往往随感染的控制而自行消失。但对未证实有感染者,多不主张使用抗生素。

      药物和毒物 已知有许多药如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四环素、磺胺类、华发令、拉米夫定、硫唑嘌呤、斯伐他汀等均可诱发AP;锌是人体必需元素之一,注射后体内以胰腺含量最高,金属硫蛋白结合锌能减少镉、铜、汞的毒性,但大剂量可诱发AP。

      胰腺肿瘤 肿瘤可压迫导致梗塞、缺血,或直接浸润而激活胰酶诱发AP。据报道,胰腺癌与吸烟、饮酒、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十二指肠病变 十二指肠旁憩室、部的良恶性病变、十二指肠球后穿透性溃疡等造成狭窄,使胰液引流不畅而诱发本病,其中旁憩室误诊率较高,须经ERCP确诊。

      缺血 如房颤患者发生AP时,常伴有短暂性脑缺血、脾梗死、下肢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等,这些患者在临床上易被漏诊或误诊,延误治疗时机,尤应注意。

      其他 如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肾或心脏移植术后、输入袢综合征等。虽然胰腺炎病因很多,但仍有约8%~25%的患者病因不明,有报道甚至为28.9%。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