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的防治
http://zhuanti.qm120.com 2007-10-10 14:34:20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在人或牛、羊、猪与哺乳动物体内所引起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病,其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血吸虫病的防治涉及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各个方面,也是一项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社会系统工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血吸虫的防治,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血吸虫病防治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目前在江湖洲滩和山丘地区尚未控制其流行。一些地区的血吸虫病疫情正趋严重。因此,血吸虫病工作亟待加强。二○○四年召开的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总书记作了重要批示。江苏省制定了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2005-2010年),南京市也制订了血吸虫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2004-2008年)。因此,在中小学生中进一步加强预防血吸虫病的健康教育已迫在眉捷。
一、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一)地理分布与流行概况
世界上有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和湄公血吸虫5种血吸虫,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74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流行的只有日本血吸虫一种。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大规模的调整,证明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四川、浙江、广东、广西、上海、福建等12个省市自治区,381个县(市、区),查出钉螺面积145亿平方米,危害十分严重,五十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组织了大规模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南京市至70年代中期有螺面积大幅下降,病情得到控制。至2003年全市12个流行区县中已有2个达到血吸虫病阻断标准,2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然而,由于我市处于沿江地区,芦苇丛生,柳林交错,为钉螺孳生提供了极好的环境,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使血吸虫病疫情在我市明显回升。
(二)流行因素
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影响血吸虫生活史和钉螺的自然条件,如地理气候、气温、雨量、水质、土壤等。社会因素是指影响血吸虫病流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活动、生活习惯等。例如环境卫生、人群的文化素质、经济水平、生活方式和行为等都直接影响到血吸虫病的流行,特别是社会制度、卫生状况和全民卫生保健制度等对防治血吸虫病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流行区类型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按地理、钉螺分布以及流行病学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平原水网型、山区丘陵型和湖沼型。
1.平原水网型。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如上海、江苏、浙江等处,人们因生产、生活接触疫水而感染。
2.山区丘陵型。主要在我国南部四川、云南等地。华东的江苏、安徽、福建、浙江,华南的广西、广东都有此型。钉螺分单元性很强,严格按水系分布,面积虽不很大,但分布范围广,环境极复杂。
3.湖沼型。主要分布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的长江沿岸和湖泊周围,存在着大片冬陆夏水的洲滩,钉螺分布面积大,呈片状分布,占全国钉螺总面积的82.8%。
(四)流行环节。
1.传染源。日本血吸虫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终宿主除人以外,还有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在流行病学上病人和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在传播途径的各个环节中,含有血吸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以及人群接触疫水是三个重要的环节。
3.易感人群。不论何种性别、年龄和种族,人类对血吸虫皆有易感性。
二、血吸虫病的传播
(一)血吸虫的生活史
血吸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六个阶段。血吸虫病人和病畜的粪便均含有血吸虫虫卵,通过屙野粪、洗粪具等使血吸虫病人(畜)的粪便流入水里,在一定气温条件下,虫卵孵化成毛蚴。毛蚴在水中遇到钉螺,钻到钉螺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发育繁殖,变成成千上万条尾巴分叉的蚴虫,叫尾虫。尾蚴很小,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尾蚴从钉螺体内出来后,浮在水面游动,这样的水叫疫水。生长钉螺的地方的水(包括草上水珠和湿泥)里就可能有尾蚴。当人和牲畜接触虫疫水,如游泳、戏水、洗东西、捕鱼虾、打湖草等,尾蚴就会迅速钻进皮肤进入人(畜)体内,最快10秒钟。进入体内后,脱掉尾部变成童虫,童虫经血液流经心脏、肺脏,到达肝脏的血管中,约经过十天到达肠系膜静脉寄生,成为成虫。然后产卵使人和牲畜得病。每条雌虫一天可产卵1000-3500个,这样就构成了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成虫的循环链,如此周而复使引起了血吸虫病的传播流行。
血吸虫成虫寿命:一般4-5年,有报道最长年限为47年。
(二)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没有钉螺或已消灭钉螺,血吸虫整个生活史就不能完成。传播环节被中断,就不能造成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
钉螺形似螺丝钉,比谷粒稍大一点,长度不超过10毫米,宽不超过4毫米,壳呈现褐色或灰褐色,有6-8个螺旋。螺壳表面有明显纵肋的叫肋壳钉螺,孳生在湖池地带;没有纵肋的叫光壳钉螺,孳生在山丘地带。钉螺壳口呈卵圆形,有唇脊和 ,壳内软体部分有头、足和各器官。钉螺多孳生在土壤肥沃,杂草丛生,阴暗潮湿的地方。湖区一般分布在江、湖、洲、滩、沟渠、河道、池塘稻田等处。山丘钉螺一般沿水系分布在河溪、泉眼、沟渠、渗水山坡等处,它们还能随水流及依附于水中的漂浮物向周围或下游迁移扩散。人畜活动如搬动湖草、草皮、夹入家禽足蹄等方式也可带到别处去。
钉螺分雌雄,三、四、五月是交配产卵的高峰季节。成螺一年产卵2次,每个雌螺平均每年产卵150个左右,幼螺3个月内可以育为成螺。钉螺寿命平均一年左右,少数可活三年以上。钉螺适宜在15℃-25℃左右的气温下活动,冬季大多躲在草根、泥缝、松土、叶渣、等处陷蔽起来,不食不动,越过冬天再活动。夏天污期来临,江河水位上涨,钉螺可爬到2米多高的芦苇或树上求生,冬天可钻入土层下14厘米处越冬。
三、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得了血吸虫病,根据尾蚴侵入数量,机体免疫程度的差异,可有不同表现:
1.侵袭期
指尾蚴侵入人体皮肤后,到成虫产卵的一段时期。机体接触疫水后数小时至2-3天内,接触疫水的皮肤可出现小红点、渐渐变成丘疹,奇痒难忍,既尾蚴性皮炎,几天后可自然消退。还可出现咳嗽、畏寒、微热、风疹等症状。
2.急性期
如一次有大量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经过20-60天的潜伏期后,可引起急性血吸虫病。急性期的表现是畏寒、发热(早晨轻、下午重,夜间更重)、出汗、头痛等症状。高热病人有乏力、烦燥、头昏等不适,有腹痛、腹胀、腹泻、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大便带血等消化道症状,多数病人肝脾肿大,严重的病人全身出现黄疸,意识迟钝,听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急性血吸虫病因为发病快,变化多,危险大,如抢救不及时易发生死亡。
3.慢性期
少量多次感染尾蚴,不引起机体明显病变或急性期自然退热,急性期治疗不彻底,都可转为慢性血吸虫病。慢性期症状表现不一,常见症状可出现腹痛、腹泻、贫血,乏力、消瘦严重,出现粪便中带红白冻子,肝脾肿大等。
4.晚期
因为得了血吸虫病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重复大量感染尾蚴,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人。虫卵严重损害肝脏,引起肝硬化,脾肿大,以至腹水、贫血、上消化道出血,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弱,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血吸虫的成虫、虫卵、尾蚴和童虫对人(畜)均有致病作用,但危害最大的是虫卵,在肝脏、肠壁等组织中引起虫卵肉芽肿。
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身心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加重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儿童患病后未及时查治,可妨碍生长发育,个子矮小,成为侏儒。青年可影响生育。总之,血吸虫病的危害概括起来就是影响生产、生活、生命、生育、生趣。
四、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
消灭血吸虫病要全面落实“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血防工作方针,其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个体防护、查螺灭螺、查病治病,管理粪便、管理水源五大措施。
1.个体防护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将健康教育放在血防工作的重点位置。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使人们了解有关预防血吸虫病方面的知识,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和避免接触疫水,提高防护技能及主动接受血吸虫病的检查治疗。对于中小学生要教育其不到有螺洲滩打湖草、捕鱼虾、放牧;不到有螺的江、河、沟、塘水中游泳、戏水,必须接触疫水时要要带防护手套,穿长统胶鞋或涂擦血防专用防护药膏并做好家长、邻居的宣传教育和监督工作。形成学生带动家长,家长带动社区,社区带动社会的血防健康教育良好氛围。
2.查螺灭螺
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没有钉螺血吸虫无法生存繁殖和传播。因此,查螺灭螺是消灭血吸虫的一项重要措施。查螺先要查清钉螺分布情况,那些有钉螺孳生,又是人、畜常到的地方,通常叫易感地带。灭螺首先要灭易感地带钉螺。灭螺方法多种多样,可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如有结合生产翻耕垦植、平整土地、开新沟、填旧沟、药物喷洒等。化学药物灭螺,世界卫生组织推广应用氧硝柳胺。
3.管理粪便
管理好粪便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而且可以杀死血吸虫虫卵,阻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管理粪便可以两方面入手,一是防止粪便污染水源。二是杀灭粪便中的血吸虫虫卵。
4.管理水源
主要办法是打井水、修水池, 在流行区生活或接触疫区,一定要饮用安全水是避免血吸虫感染的重要措施。饮用井水、自来水、干净的池塘水。教育学生不喝生水,把水烧开后饮用,因摄氏60度的水1分钟即可杀死尾蚴或用漂消毒后再饮用。人畜分塘用水。
5.查病治病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域经常开展血吸虫普查普治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血吸虫病患者。有疫水接触史或有血吸虫病症状表现的人,要主动到当地疾控中心或卫生院检查治疗,同时疫区的耕牛也要及时进行查治。把传染源和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才能达到控制和切断血吸虫传播的目的。
疫区中小学生血防健康教育要纳入教育计划,常规开设血防知识课程,并定期进行考核。在疫区中小学中坚持开展学生血防“四个一”活动教育:上一堂血防知识课,看一次血防录像,查一次钉螺或观看钉螺样本,写一篇血防作文。使学生提高自我防护技能,并做好家长的血防知识宣传工作,加强学生校内教育。根据江苏省政府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中对疫区中小学生开展血防知识宣传教育的要求,到2007年底,疫区中小学生血防基本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95%以上,到2010年底,要求分别达到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