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内科 >> 肝病 >> 血吸虫性肝病 >> 血吸虫性肝病相关搜索

血吸虫性肝病的治疗

http://zhuanti.qm120.com 2007-10-10 14:49:26

关键词:血吸虫性肝病

   ● 血吸虫虫卵在门脉小分支沉着,产生迟发型细胞免疫反应,引起门脉炎、门脉周围炎、门脉性纤维化以及门脉血栓形成,导致窦前型门脉高压。

    ● 抗血吸虫首选吡喹酮,30mg/kg,分3次口服,连用2日,总剂量60mg/kg。

    ● 血吸虫感染清除后,肝纤维化尤其早期可逆转。即使对于已有明显肝纤维化表现(门脉高压、肝脾肿大)者,抗血吸虫治疗仍有一定效果。

    ● 对于血吸虫病引起的门脉高压静脉曲张出血,可采用脾切除加血管剥脱术;内镜下硬化或套扎治疗也有效。b受体阻滞可作为出血的次级预防措施。

    绝大部分血吸虫性肝病由曼氏(schistosoma mansoni)(非洲、南美)和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引起(1)。本病系经皮肤、粘膜接触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成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病变由虫卵引起,主要累及结肠和肝脏。临床表现因感染程度和病期而回异,急性期表现为发热、痢疾样大便、肝脾肿大和嗜酸粒细胞增加,晚期有肝硬化症。

    血吸虫病的主要病理损害系由成虫产卵后所致的迟发型细胞免疫反应所致。沉积在组织间的成熟卵中的毛蚴分泌可溶性虫卵抗原,致敏T淋巴细胞。当再接触抗原时,T细胞便释放大量淋巴因子,招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