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内科 >> 肝病 >> 庚型肝炎 >> 庚型肝炎相关搜索

病毒性肝炎

http://zhuanti.qm120.com 2007-10-10 17:11:17

关键词:庚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黄疽等,有的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成为慢性;少数人发展成为重症肝炎。重症肝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死亡原因主要为肝昏迷、肝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及继发性感染。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同时或先后感染,混合感染或重叠感染,使症状加重。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以粪一口传播为主,常见发热、黄疽,呈急性经过,罕见迁延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多经输血或血制品以及密切接触传播,易迁延发展成慢性,甚至肝硬化,已证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有一定关系。丁型病毒性肝炎需依赖于乙型肝炎病毒而存在并复制,常与乙型肝炎病毒呈混合感染或在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慢性乙肝病程中重叠感染。
    病毒性肝炎按病程和病情演变情况可分为:
    (1)急性肝炎:
    ①急性黄疽性肝炎: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乏力、厌食、厌油、恶心、呕吐等症状,约1周后尿色深黄,继而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疽,肝脾均可肿大,肝区触叩痈明显,约经2—3周后黄疽逐渐消退,精神、食欲好转,肝肿大逐渐消退,病程约1—2个月。
    ②急性无黄疽性肝炎:起病销缓,一般症状较轻,大多不发热,整个病程中始终无黄疽出现,其他症状和体征与急性黄疽性肝炎相似,但发病率高,约占急性肝炎总人数的
 70%。90%。
    (2)慢性肝炎:
    ①慢性迁延性肝炎:由急性肝炎迁延而至,病程达半年以上而病情未明显好转,仍有食欲减退、胁痛、乏力、肝肿大、肝区痛等。
    ②慢性活动性肝炎:病程超过1年,症状和体征及肝功能检查均有明显异常,主要症状为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痛等,且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黄疽、肝质较硬、脾肿大等体征。治疗后有的病人可恢复或稳定,有的则不断恶化,发展为坏死性肝硬化。
    (3)重症肝炎:
    ①急性重症:骤起高热,来势凶险,黄疽出现后迅速加深,肝脏缩小,伴有明显肝臭,肝功能显著减退。常有出血或出血倾向、腹水、下肢浮肿、蛋白尿、管型尿等,并可出现烦躁不安、谵妄、狂躁等精神症状,随后进入肝昏迷状态,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②亚急性重症:发病初期类似肝炎,经2—3周后病情不见减轻,反而逐渐加重,常有乏力、厌食、严重的腹胀、尿少、重度黄疽、明显的出血倾向和腹水,晚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亦可发生昏迷。多于发病后2—12周死亡,一部分患者可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
    预防肝炎要注意个人卫生,切断传播途径,病人用过的器具严格消毒。发病期要注意休息,饮食宜淡,忌油腻,不要过分补充营养,忌食烟酒和辛辣食物。急性肝炎患者应尽早卧床休息,直至黄疽消退,肝功能正常后继续休息1—2个月。慢性肝炎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应情绪乐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医生指导下活动和休息,注意不要过分疲劳、恢复期应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以利康复。饮食以清淡适口为宜,适当增加蛋质、糖类及维生意等,合理的营养可加速肝细胞的修复,但进食过量的蛋白质与营养反而会加重肝脏负担,尤其是在黄疽明显时,应当引起注意。临床症状严重者更应忌油腻。病毒性肝炎尚无特效药物,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对症治疗,重点为降酶、退黄和重症肝炎的抢救。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黄疸”、“胁痛”、“郁证”、“积骤”等范畴。湿热邪毒熏蒸肝胆、肝失疏泄是其主要病机,急性重症表现为热毒炽盛,慢性迁延者常兼夹气滞血瘀,肝阴亏损及脾虚湿困。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湿热困脾型:证见肮闷腹胀,食少纳呆,恶心呕吐,目赤或黄,头重身困,大便溏,小便清,舌质淡,苔白腻,脉缓。
    (2)肝气郁结型:证见胸胁胀痛,胸闷暖气,脘腹胀满,干呕少食。舌质淡红,苔薄,脉弦。
    (3)肝阴不足型:证见胁肋隐痛,疲乏无力,腹胀食少,大便偏干,头晕心悸,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
    (4)气血双虚型:证见面色少华,腹胀纳呆,倦怠乏力,胁下坠胀,大便溏薄,午后多发生重度或轻度水肿,嗜睡难眠,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沉细。
    (5)瘀血阻滞型:证见肝肿大,质偏硬,胁下隐痛或如针刺,人夜为甚,面色晦暗,鱼际发红,皮肤有蜘蛛病,舌质红或有紫暗,有瘀斑,脉弦细涩。
    一、可选用的西药
    1.复合维生素B:每次2片,一日3次口服。
    2.维生素C:每次0.2—0.3g,一日3次口服。
    3.维生互B6,每次20mg,一日3次口服。
    4.注射用基因工程干扰素α-2b:
    (1)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时,皮射每日500万单位或隔日1000万单位,应给药4个月。
    (2)用于慢性丙型肝炎时,皮射每日
 或隔日100万—500万单位,应给药4个月。
    (3)用于慢性丁型肝炎时,按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皮射500万单位,一周3次,应持续给药3—4个月。
    5,阿糖腺苷:每日按每千克体重用药lO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静脉滴注。
    6.辅酶Q10:每次10—20mg,一日3次,饭后口服。2—4周为一疗程。
    7.能量合剂:呕吐严重不能进食者可用
  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1,加维生素C1g,三磷腺昔80mg,辅酶A200单位,静脉滴注,一日1次。
    8. 联苯双酯:适用于迁延性及慢性肝炎转氨酶持续升高者,片剂每次口服25。50mg,一日3次,连服3个月,待血清转氨酶降至正常后改为每次50mg,一日2次。滴丸剂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治疗量为片剂的1/3,常用量为每次5—10丸,一日3次。
    9.水飞蓟素:适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初期肝硬化,每次2片,一日3次口服,连服8周,症状改善后减量为每次1片,以维持治疗。
    10.马洛替酯:每次O.2g,一日3次口服。
    11.齐墩果酸:每次30—50mg,一日3次口服。
    12.葡醛内酯(肝泰乐):适用于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变的治疗,口服每次0.1—O.2g,一日3次。小儿剂减半。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用于急症、重症病人,每次O.1—0.2g,一日1—2次。
    13.磷酸胆碱:每次0.25—0.5g,一日3次口服。
    14.门冬氨酸钾镁:每次0.15—0.3g,一日3次口服。或静脉滴注,每次1—2g,加入到5%—10%葡萄糖注射液中使用。
    15.谷氨酸钠:适用于肝昏迷,每次静脉滴注11.5—17.25g(每支5.75g的针剂2—3支),5%—10%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稀释,于1—4小时内滴完,必要时可于8—12小地后重复给药,24小时内不宜超过23g。
    16.谷氨酸钾:适用于肝昏迷,每次静脉滴注:18.9—25.2g(每支6.3g的针剂3、4支),用5%一10%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稀释,于1一4小时内滴完。
    17.精氨酸(服氨基戊酸):适用于肝昏迷,静脉滴注每次15—20g(每支5g的针剂3—4支),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稀释,每次滴注4小时以上。
    18.复合支链氨基酸(3-复合结晶支链氨基酸,肝脑清):适用于防治肝昏迷、肝硬化、肝炎、低蛋白血症等。静脉滴注,一般每次用本品250—500ml,一日1—2次。用于治疗肝疗肝昏迷时,应先输注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后再缓慢滴注本品,每分钟30—40滴,对肝昏迷病用量可酌量增加。有腹水、胸水时应注意水的平衡,避免输入量过多,并注意滴注速度每分钟不超过40滴。
    19.核糖核酸:用于治疗馒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等肝脏疾患。肌肉注射每次6mg,冻干粉以0.9%氮化钠注射液稀释,隔日1次,3个月为一疗程。或静脉注射一次30mg,一日1次;或者一次50n1g,隔日1次。
    20.乳果糖:主要用于肝功能受损伴发的内毒素血症,尤其是氨性肝昏迷的辅助治疗,口服,每次10ml,一日3次。根据患者肠道适应能力可适当增减。儿童酌减。
    21.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索:适用于亚急性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早期或中期)的辅助治疗,肌肉注射一次40mg,一2次。必要时也可将本品80—120mg加入到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一日1次。疗程视病情而定,一般为一个月。
    22.14-氨基酸注射液一823:静脉滴注,每日250—500ml,与5%—10%葡萄糖注射液混匀后以每分钟20—30滴的速度缓慢
 滴注。
    二、可选用的中成药
    1.湿热困脾型:
    (1)黄疽茵陈冲剂:每次20g,一日2次,开水冲服。
    (2)护肝片:每次5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3)茵陈五苔丸:每次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4)苗桅黄注射剂:每次2—4ml,一日2次,肌肉注射。
    (5)片仔癀:1—8岁儿童每次服用0.15—0.3g,8岁以上儿童及每次服用0.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6)肝友胶囊:每次4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连服1个月为一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
    (7)鸡骨草胶囊:每次4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8)鸡骨草肝炎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小儿酌减。
    (9)益肝灵片:每次2片,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10)舒肝平胃丸:每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肝气郁结型:
    (1)逍遥丸(冲剂):大蜜丸每次1丸,或水蜜丸每次6—9g,均为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冲剂每次15g,一日2次,开水冲服。
    (2)丹栀逍遥丸:每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越鞠丸:每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4)舒肝丸(片):大蜜丸每次1丸,或浓缩丸每次6丸,均为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片剂每次4片,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5)肝泰冲剂:每次1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
    (6)舒肝健胃丸:大蜜丸每次1丸,或水丸每次3—6g,均为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量的1/2,3—7岁儿童服量的1/3。
    (7)白金丸:每次3—6g,一日1—2次,温开水送服。
    3.肝阴不足型:
    (1)知柏地黄丸:大蜜丸每次1丸,或小蜜丸每次9g,或水蜜丸每次6g,或浓缩丸每次8丸,均为一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2)杞菊地黄丸(口服液):大蜜丸每次1丸,或小蜜丸每次9g,或水蜜丸每次8丸,均为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口服液每次服10毫升,一日2次。
    (3)归芍地黄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4)大补阴丸:每次1丸,一日2次;或水蜜丸每次6g,一日2—3次,空腹时用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
    (5)慢肝养阴胶囊:每次4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6)二至丸:每次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4.气血双虚型:
    (1)芪枣冲剂:每次1—2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
    (2)乌鸡白凤丸: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g,水蜜丸每次6g,一日2次,温开水或温黄洒送服。未成年女子可酌服1/2丸。
    5.瘀血阻滞型:
    (1)复方紫参冲剂:每次1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
    (2)鳖甲煎丸:大蜜丸每次2丸,或水蜜丸每次3g,一日2—3g次,温开水送服。
    (3)大黄蜜虫丸:大蜜丸每次1—2丸,或水蜜丸每次3g,或小蜜丸每次3—6g,一日1—2次,温开水送服。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