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地形图诊断脑中风的可行性探讨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7-02 14:08:22
为了评价脑电地形图(BEAM)对脑中风的诊断价值,我们测定70例脑中风患者的BEAM,同步观测头部CT和脑电图(EEG)变化,结合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分析
1.1 对象 急性期脑中风患者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40岁~70岁,平均56岁。全部病人均经头部CT诊断,其中脑梗塞40例,脑出血30例,同时测定60例病人的EEG。
1.2 方法 应用国产DYD-500型BEAM,根据10~20系统,安装16个电极,经前置放大器放大,再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快速付立叶转换,使脑电波振幅—时间关系转变为功率—频率关系,并在显示器的头颅模式图上打出δ、θ、α1、α2、β1、β2,6个频段各电极位置上的脑电功率值,并以不同的色彩表示功率值的高低。
2 结 果
详见附表。
附表 脑中风BEAM与CT、EEG的对比分析
BEAM CT EEG
例数 异常例数(%) 例数 异常例数(%) 例数 异常例数(%)
脑出血 30 26(86.6) 30 30(100.0) 25 9(36.0)
脑梗塞 40 24(60.0) 40 37(92.5) 35 7(20.0)
合 计 70 50(71.4)* 70 67(95.7)* 60 16(26.6)
注:*与EEG组比P<0.01
3 讨 论
BEAM是一种新的电生理测定仪器,它是在EEG的基础上对脑部主要区域进行监测,Nagate认为BEAM能更好地反映大脑机能性损害的范围和程度。魏俊华等认为BEAM对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脑血管的诊断,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于各类脑血管病,BEAM的阳性率均高于EEG,略低于CT。因此,BEAM与EEG相比,具有准确性、敏感性、提示病变部位的优点,这是因为脑中风作为一种严重的脑损害,势必引起受损部位脑组织的水肿、缺血、乏氧进而引起BEAM的慢波功率的增高和EEG的异常波出现,特别是脑出血更为明显 。但与CT相比,不能确定病变的性质,是其主要的缺点,而且,BEAM所提示的病变部位往往大于CT的病灶范围。这可能与脑中风后病灶周围形成的水肿带有关。由于CT尚未普及,价格昂贵,BEAM简便、经济,异常检出率高,结合一般临床资料,临床医生不难确定出脑中风病变的性质,以利及时的治疗。因此,BEAM不仅是诊断癫痫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诊断脑中风的一项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