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妇科 >> 妇科病 >> 宫颈疾病 >> 子宫肌瘤 >> 子宫肌瘤的治疗

子宫肌瘤的微创介入治疗

http://zhuanti.qm120.com 2010-03-05 11:35:06

关键词:子宫肌瘤的治疗

  治疗机理:通过穿刺进入导管对子宫动脉进行栓塞,造成肌瘤的去血管化,肌瘤失去血液供应,引起肌瘤的缺血缺氧。由于肌瘤细胞的分裂程度相对活跃,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差,变性、坏死的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因而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肌瘤细胞大量坏死,体积萎缩,从而缓解或消除其所伴有的一系列症状(如出血、经期廷长、压迫症状、流产等)。而子宫动脉栓塞后,由于子宫有丰富的侧枝循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建立新的血供,因而不会发生大面积的子宫坏死。因而它是一个相当安全的治疗方法,而由于其对病变的病源及位置进行针对性极强的治疗,除了治疗彻底、不复发;安全性高;恢复快外还可以保留子宫和卵巢的功能,保证女性的内分泌功能,为部分尚末生育的患者保留了生育能力。

  为什么子宫动脉栓塞后不会造成子宫坏死?

  因为子宫是人体内多血管脏器之一,具有较完善的交通血管网。子宫内有丰富的侧枝血供,如左图,1、卵巢动脉;2、子宫动脉;3、阴道动脉及其它盆腔内血管在子宫形成一道密集的血管网。在子宫动脉被栓塞后,子宫仍可以通过这些侧枝来维持子宫的正常营养。

  而子宫肌瘤,它的血供来源只有子宫动脉这一条唯一的通道,一旦子宫动脉被彻底栓塞,没有别的侧枝血管能提供其生长所需的营养。因此,在进行子宫动脉栓塞后,子宫肌瘤就会因缺血、缺氧而坏死。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通过股动脉行Seldinger穿刺,将直径约3mm的导管在透视监视下送入子宫动脉,经造影证实导管已进入子宫动脉,而后释放栓塞剂栓塞子宫动脉。一般要进行双侧的子宫动脉栓塞,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子宫肌瘤的分型

  子宫肌瘤可根据其生长方式可分为五类

  1、肌壁间肌瘤:肌瘤生长于子宫的肌层内,因为所有的宫体肌瘤均原发于子宫肌层,因而此型最为多见,约占60%~70%。

  2、浆膜下肌瘤:约占20%~30%。此型多由于子宫肌层的收缩,把靠近子宫浆膜层的肌壁间肌瘤挤向子宫表面,肌瘤的外层仅由浆膜层覆盖。

  3、带蒂浆膜下肌瘤:当浆膜下肌瘤进一步生长,瘤体逐渐长向宫腔外面,可形成带蒂浆膜下肌瘤。此类型较为少见约占1.5%。由于带蒂浆膜下肌瘤如行栓塞治疗,瘤体会脱落于盆腔内,造成盆腔感染。故此型肌瘤不适于行介入栓塞治疗。一般通过B超检查能进行鉴别。

  4、粘膜下肌瘤:多单发,肌瘤向粘膜方向生长,凸向子宫腔,表面仅由粘膜层履盖,约占10%。

  5、带蒂粘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由于本身重量关系,逐渐向宫腔内生长,形成一细蒂连于子宫肌层,因肌瘤在子宫腔内形成异物,刺激子宫腔,造成子宫收缩,因而常被挤出子宫颈而进入阴道。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1、肌瘤大小及压迫症状的变化:介入治疗在瘤体缩小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般在治疗后三个月,即可见到瘤体明显缩小,缩小程度在25%~85%不等。而随着肌瘤的缩小,相应的尿频、尿急、尿潴留及便秘等压迫症状都相应的得到明显改善。临床上通常以B超或MRI作为监测肌瘤大小客观变化的指标。

  2、经量过多的变化:在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一方面子宫血流受阻,内部发生缺血、坏死,瘤体及子宫体积缩小,子宫腔面积也相应缩小;而同时,子宫内膜也出现部分坏死。从而使月经过多的症状随之好转。绝大多数有经量过多的肌瘤患者,在术后第二个月,月经增多的症状即可得到明显改善。

  3、肌瘤的消除:粘膜下肌瘤在介入术后半个月至一年半内可以阴道自行排出,部分患者肌瘤脱落后可嵌顿于宫颈口,可经阴道直接切除瘤蒂,无需缝合止血,对于较大的残留瘤体可行清宫术清除。而其它类型的肌瘤,如:肌壁间肌瘤和浆膜下肌瘤,则坏死物经机体吸收后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编辑推荐:如何才能够控制子宫肌瘤生长?]]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