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妇科 >> 妇科病 >> 宫颈疾病 >> 子宫肌瘤 >> 子宫腺肌瘤

子宫腺肌瘤的MRI诊断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10-29 11:56:43

关键词:子宫腺肌瘤,MRI诊断

       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价值,子宫腺肌病的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
  
  方法: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的MRI表现,包括子宫大小、形态、自旋回波(SE)序列T1WI和T2WI的信号特点及增强规律,评价MRI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结果:MRI对子宫腺肌病的确诊率为95%。

  MRI表现:子宫体增大,T1WI显示为低或混杂信号及灶状高信号,T2WI显示子宫的带状形态扭曲或消失,多发片、带状低信号区,其间可见斑片状高信号。
  
  结论:MRI扫描能准确地检出和识别子宫腺肌病,多数子宫腺肌病具有典型的MRI征象,该征象同组织病理学相关。MRI可明确病变范围并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磁共振成像; 子宫腺肌病; 病理学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因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妇科常见病[1]。既往依赖超声和临床检查,结果不甚满意,笔者收集了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评价MRI在子宫腺肌病检查中的用途,子宫腺肌病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均为已婚经产妇女,年龄33~58岁,平均39岁,3例行子宫次全切术,17例行子宫全切术,均有详细的手术记录和病理诊断。

  使用GE Signa 1.0T MR机。检查前禁食4~6h,排空尿液,取仰卧位。采用相控振线圈,行SE T1

  WI横断、矢状面和FSE T2

  WI横断、矢状及斜冠状面,T2WI加脂肪抑制扫描。层厚5~7mm,间隔1.5~2mm,视野(FOV)18cm×18cm~24cm×24cm,矩阵256×192。运用呼吸补偿(RC)减少伪影。其中6例按0.2ml/kg静脉推注扎喷替酸葡(Gd-DTPA)增强扫描。

   2 结果

    2.1 检出率:20例患者明确诊断的19例,检出率为95%。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后经手术证实为多发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存在。

    2.2

  子宫腺肌病的分型及MRI表现:子宫腺肌病分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类[1]。本组20例弥漫型10例,局限型10例,其中后壁7例,前壁2例,宫颈1例。合并子宫肌瘤2例。弥漫型主要表现为子宫的体积增大,壁弥漫性增厚,子宫带状结构扭曲、变形(10/10)。T2

  WI像显示内带变窄且有多发斑片状结构伸入肌壁,结合带增厚,5~12mm不等,平均8.6mm,部分与子宫肌层界限不清(7/10),呈大片状低信号区,并可见散在分布的局灶性高信号区。部分灶状高信号与内带相连(图2)。T1

  WI呈均匀低信号(图1),5例表现有环状、花边状更低信号区及灶状高信号(5/10)。注射GdDTPA 20min扫描,T1

  WI像可见点状、片状及不规则强化(7/10)。局限型10例,除病变部位局限外,其MRI表现与弥漫型一致。合并子宫肌瘤2例,其中1例术前明确诊断,另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多发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病存在。

   图1 横断位T1 WI,子宫体积增大,呈低信号,信号强度与横纹肌相似,边缘光整.

    图2 矢状位T2 WI,子宫体积增大,前壁显著增厚,内可见散在分布的局灶性高信号区,部分与内带相连.

  3 讨论
   
  子宫腺肌病是因子宫内膜及间质侵入肌层引起一种妇科疾病,有的作者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诊断标准为子宫内膜基底层肌层交界处以下2~3mm可见到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一般认为多次妊娠和分娩时子宫壁的损伤及慢性子宫内膜炎是导致此病的原因[1],因此多见于已婚经产妇女,这和我们统计的临床资料相一致。由于子宫内膜基底膜下缺乏黏膜下层,根据腺肌病常会并有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因此有作者认为该病发病与高雌激素刺激有关[1]。病理切片示:弥漫型者前后壁均受累,且以后壁为著,结合带均匀/不均匀增厚,肌壁间见到粗厚的纤维带和微小囊腔,即在T1

  WI、T2 WI表现为带片状低信号区;腔内有时可见有陈旧性出血,T1 WI、T2

  WI均呈斑点状高信号;肌间内有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在T2

  WI相上呈现出斑片状高信号,病变无包膜存在,因此与正常肌层无明确边界,病理改变与MRI特点,在T2

  WI像上有明显的相关性,并被多数作者认为是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最佳扫描序列。有作者提出结合带厚度>10mm才可以肯定诊断,但笔者认为结合带厚度不应视为唯一的定性标准,了解该病的病理基础及MRI信号特点,尤其是T2WI像的信号特点,结合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由于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不同,前者往往需子宫全切,而后者可做局部摘除[2],因此两者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子宫肌瘤病灶边界清楚,肿瘤在T2WI像或呈极低信号(低于结节带)或极高信号(高于内膜)子宫呈不对称性增大,掌握和仔细分析两者的MRI信号不同特点一般不难鉴别,但对多发细小子宫肌瘤尤其是合并有子宫腺肌病存在诊断仍存在一定难度。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