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腺癌
http://zhuanti.qm120.com 2007-10-16 17:28:31
子宫体癌又称子宫内膜腺癌(endomertrial adenocarcinoma),是由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多见于50岁以上绝经期和绝经期后妇女,以50-59岁为高峰。近年来由于子宫颈癌发病率降低,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以及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的应用,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子宫体癌的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认为与雌激素长期持续作用有关,患者常有内分泌失调的表现。另有部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似乎与体内雌激素增加及子宫内膜增生无关,而是在非活动性或萎缩子宫内膜基础上发生。这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偏大,肿瘤分化较差,其中某些肿瘤组织形态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相似,称为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常有p53基因过度表达,预后较雌激素相关的子宫内膜癌差。
病理变化
肉眼观,子宫内膜癌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弥漫型表现为子宫内膜弥漫性增厚,表面粗糙不平,灰白质脆,常有出血坏死或溃疡形成,并不同程度地浸润子宫肌层。局限型多位于子宫底或子宫角,常呈息肉或状突向宫腔。如果癌组织小而表浅,可在诊断性刮宫时全部刮出,在切除的子宫内找不到癌组织。
左图 子宫内膜癌 (弥漫型):切面见癌组织灰白色, 质实, 充满宫腔
右图 子宫内膜样腺癌:腺体排列紊乱,局部可见腺体共壁,细胞异型性明显
镜下,以高分化腺癌居多。①高分化腺癌:腺管排列拥挤、紊乱,细胞轻度异型,结构貌似增生的内膜腺体。②中分化腺癌:腺体不规则,排列紊乱,细胞向腺腔内生长可形成或筛状结构,并见实性癌灶。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易见。③低分化腺癌:癌细胞分化差,很少形成腺样结构,多呈实体片状排列,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
在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中,若伴有良性化生的鳞状上皮,称腺棘癌(adenoacanthoma);腺癌伴有鳞癌上皮成分,则称为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
扩散
子宫内膜癌一般生长缓慢,可局限于宫腔内多年,转移发生较晚。扩散途径以直接蔓延和淋巴道转移多见,血道转移比较少见。
1.直接蔓延 向上可达子宫角,相继至输卵管、卵巢和其它盆腔器官;向下至宫颈管和阴道;向外可侵透肌层达浆膜而蔓延至输卵管卵巢,并可累及腹膜和大网膜。
2.淋巴道转移 宫底部的癌多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子宫角部的癌可经圆韧带的淋巴管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累及宫颈管的癌可转移至宫旁、髂内外和髂总淋巴结。
3.血行转移 晚期可经血道转移至肺、肝及骨骼。
临床病理联系
早期,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阴道不规则流血,部分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红色。如继发感染则呈脓性,有腥臭味。晚期,癌组织侵犯盆腔神经,可引起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等症状。
根据癌组织的累及范围,子宫内膜癌分期如下:Ⅰ期,癌组织限定于子宫体;Ⅱ期,癌组织累及子宫体和子宫颈;Ⅲ期癌组织向子宫外扩散,尚未侵入盆腔外组织;Ⅳ期,癌组织已超出盆腔范围,明显累及膀胱和直肠粘膜。Ⅰ期患者手术后的五年生存率接近90%,Ⅱ期降至30%-50%,晚期患者则低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