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护理
http://zhuanti.qm120.com 2014-02-27 09:44:45
近年来,宫外孕发生率越来越高,呈明显上升趋势,成为妇产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往宫外孕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而保守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青年女性。
1.临床资料
主要来源于我院治疗的20例宫外孕住院患者,均有生育功能,年龄在18-43岁之间,平均25岁,停经50天以内。其中有重复宫外孕者。
2.药物治疗
2.1 适应症:患者要求尽量保留生育功能,病变早期尚未流产或破裂者,无药物治疗的禁忌症,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小于4厘米,血β-HCG小于2000U/L。
2.2 治疗方法
2.2.1 米非司酮50mg日一次口服,于治疗后的每周三复查血β-HCG,并复查彩超。
2.2.2 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消症为治则的宫外孕汤,每3天调整药方案(少用)。
2.3 治疗效果评价 20例患者,其中16例病人症状逐渐减轻,血β-HCG明显下降、正常或接近正常,出院后继续检测。2例因治疗过程中腹痛加重,有腹腔内出99%。
3.护理
宫外孕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在宫外孕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在护理此病人时要注意下几点:
3.1心理护理 (宫外孕【译】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也称“宫外孕”。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病因常由于输卵管管腔或周围的炎症,引起管腔通畅不佳,阻碍孕卵正常运行,使之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发育,导致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在流产或破裂前往往无明显症状,也可有停经、腹痛、少量阴道出血。破裂后表现为急性剧烈腹痛,反复发作,阴道出血,以至休克。检查常有腹腔内出血体征,子宫旁有包块,超声检查可助诊。治疗以手术为主,纠正休克的同时开腹探查,切除病侧输卵管。若为保留生育功能,也可切开输卵管取出孕卵。)患者大都为年轻女性,发病急,对疾病知识缺乏,突然住院,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护士要态度和蔼,关心体贴患者,鼓励患者说内心感受及提出有关疾病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讲述药物保守治疗的优点、预后及保守治疗期间需观察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建立配合医护治疗的耐心,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药物保守治疗。
3.2用药期间的护理 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面色、血压、脉搏等。②详细记录下腹痛出现和持续的时间,腹痛的性质及伴随症状,阴道流血情况,如阴道出血增多,腹痛加剧,坠胀感明显等,应及时报告医生。本组2例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腹痛加重,内出血增多均被及时发现而中转手术治疗。③要正确留取标本,监测患者血β-hCG的变化,以观察治疗效果。每周查血β-hCG 1次。
3.3生活和饮食护理 患者在治疗期间以卧床休息为主,减少活动。避免腹部按压、热敷以及咳嗽、用力排便等所有可能引起腹压增加的动作,改变宜缓慢,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输卵管妊娠破裂的几率。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进食高营养、富含维生素的软食,不可暴饮暴食,禁食生、辣、冷等刺激性食物,保持排便通畅,防止因呕吐、腹泻、便秘等原因导致宫外孕破裂。
3.4疾病知识宣传 在异位妊娠中,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其中输卵管炎症是引起输卵管妊娠的常见原因。故应向患者讲述本病的发生与附件炎症的关系及有关知识,嘱患者保持会阴清洁,阴道出血期间勤换会阴垫,防止逆行感染。
3.5其他 防止宫外孕破裂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做好输血输液准备及开腹探查术准备。
3.6出院指导 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自觉症状消失,B超示盆腔包块缩小或无明显增大;血β-HCG降至100mlU/ml以下时即可出院,但出院后仍须严格限制活动,每周来院复查血β-HCG,直到降至正常。因血β-HCG降至很低时仍有发生输卵管妊娠破裂的危险。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勤洗浴、勤换衣,发现盆腔炎后须立即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因此,应告诫患者准备怀孕之前须行输卵管通液或造影检查,在被证实输卵管通畅后方可怀孕,且怀孕后宜及早做B超检查以排除再次发生宫外孕的可能。
4 讨 论
宫外孕保守治疗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妇女,治疗方法简单、方便,且对患者损伤小,同时能够保留输卵管及生育能力,故深受广大有生育要求妇女的欢迎。在宫外孕保守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环节,适当且正确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对患者的早日康复十分有益。因此,护士在护理观察中,应严格观察病情,主动与患者沟通,以了解相同疾病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尤其应注重心理护理并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作用。出院后需严格避孕半年比较好是1年,可电话随访同时进行指导以帮助患者达到健康。
温馨提示:半月内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和剧烈的活动,避免接触冷水。多吃些鱼类、肉类、蛋类、豆类制品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和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以加快身体的康复。,了解更多宫外孕相关知识可登录qiuyi网进行查阅。
【参考文献:《妇产科学》《妇产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