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五官 >> 耳鼻喉 >> 外耳道疖 >> 外耳道疖相关搜索

外耳道疖病因

http://zhuanti.qm120.com 2007-11-19 14:55:26

关键词:外耳道疖

   外耳道疖为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毛囊及皮脂腺的局限性化脓性感染。

    病因及危险因素

    其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常因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导致感染。

    症状表现

    外耳道疖患者耳痛甚剧,常影响张口、咀嚼及睡眠,重症者可有低热、便秘、周身不适。外耳道疖未穿破时,耳道内仅有微湿感;穿破后流出脓性分泌物,疼痛亦明显减轻。

    病人有张口受限,牵引耳廓、压迫耳屏时可加重痛感。故检查时动作要轻柔,以免加重病人痛苦。耳疖多见于外耳道软骨部前下壁,呈局限性充血肿胀,外耳道口因肿胀而变狭窄。疖肿成熟时,可见顶端有一黄白色脓点,重症者可有多个疖肿存在,可使耳后软组织肿胀,耳后沟消失,耳周围淋巴结可肿大且有压痛。

    治疗方法

    1.戒除挖耳恶习,防止污水入耳。

    2.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宜清热解毒、泻火利湿,方用五味消毒饮。对湿邪偏重者,宜加茯苓、白术、地肤子;以健脾利湿。

    3.全身应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用镇痛剂以止痛。

    4.局部早期应用超短波透热治疗,常可使炎症顿挫。如应用在炎症的浆液期,有可能使炎症不经化脓而治愈。局部热敷有改善血液循环及止痛消炎作用。

    5.局部可用防腐消毒剂,加2%~5%石炭酸甘油、10%鱼石脂油膏,以小纱条或棉球浸之,松塞于外耳道内;或以8%醋酸铝溶液;局部湿敷。如疖未破,则应切开引流,消毒盾以小尖刀刺破疖肿顶端之脓点,切口不应超出疖肿范围。疖破后,应勤清洁外耳道,以利早愈。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