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外科 >> 普外科 >> 直肠癌 >> 直肠癌最新资讯

结直肠癌常被误诊为痔疮

http://zhuanti.qm120.com 2009-06-02 16:59:55

关键词:直肠癌最新资讯
  ●结直肠癌的误诊率很高,最易被误诊为痔疮、肠炎、胃溃疡、阑尾炎等。

  ●指检是临床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其简单易行而且直观明确。

  ●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在节节攀升,约有七成患者可保肛。

  在广州,结直肠癌已经跃居“癌老三”,而且每年仍以一定的增速不断攀升。“结直肠癌发病率近年来居高不下,几乎绝大部分患者在患病初期都会误以为是痔疮、肠炎、胃溃疡、痢疾等。”专家表示,虽然部分症状容易让人们混淆,但仔细分辨还是可以发现明显不同。

  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腹科万德森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腹科潘志忠主任,从症状到饮食预防,从检查手段到治疗情况,两位专家进行了全方位讲解,希望能给部分患者以借鉴。

  文/记者涂端玉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腹科万德森教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腹科潘志忠主任

  案例

  “里急后重”原是肿瘤堵塞肠

  80岁的刚刚接受完直肠癌切除手术。两年前他就经常解不出大便,但每天却要频繁上十几趟厕所,好不容易费力排出一点点还往往伴有便血,他以为是痔疮,就没有太当回事。不久前,发现大便的颜色开始反常,偏向黑色,就去医院检查,结果医生在其不远处摸到一个硬物,最后其被诊断为恶性直肠癌。

  “这种频繁想拉又拉不出来并有便血的情况被称为‘里急后重’现象,这是由于结直肠肿瘤堵塞肠腔,导致肠腔狭窄所致。”潘志忠介绍,“虽然这种现象在临床非常普遍,但却不一定能被市民正确识别。一方面是由于老人对疾病的症状可能感觉比较‘迟钝’,不会轻易认识到其严重性;另一方面,结直肠癌很多症状确实可能被混淆为其他疾病。”潘志忠介绍,在国内,直肠癌的误诊率高达50%以上。

  “结直肠癌被误诊的疾病中,排第一的就是‘痔疮’,但实际上,两者有很大不同。”潘志忠介绍,真正的痔疮会滴血,而结直肠癌则是大便带血;痔疮发生时,鲜血清晰可辨,而结直肠癌发展到后来,大便混合血液会变成黑色,甚至成为“芝麻糊”状;外痔可以用手摸到,而结直肠肿瘤则要由专科医生指检才能摸到;痔疮只要便秘发生时就会出血,结直肠肿瘤便中带血现象不一定次次发生。

  除痔疮外,结直肠肿瘤还易被误认为肠炎、胃溃疡、阑尾炎、痢疾等疾病。

  检查

  指检即可准确识别肿瘤

  指检是临床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其简单易行而且直观明确。“只要在进行直肠指检时摸到肿块的位置、大小,即可判断得出很多信息。”万德森介绍,“与欧美等国不一样,目前中国依然是直肠癌居多,与结肠癌比例大约为6:4,除了少数大城市已出现结肠癌过半的现象,其他大部分地区都还是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患者较多。因此,指检的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此外,专家介绍,当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很多结直肠癌患者也可以自己摸到腹部有肿块,其可能发生游走移动现象,也可能逐渐固定不动。“越瘦削的人群越容易清晰摸到肿块,建议中老年人如果摸到腹部有肿块,最好到医院进行明确诊断以排除肿瘤可能。”万德森表示。

  预防

  年满40岁 每五年应检查一次

  “医生,我最近感觉腹部不舒服,大便也不正常,但我不想做肠镜,因为听说很痛苦。还有别的办法吗?”这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幕,不仅是女性,很多男性都表示害怕接受肠镜检查。

  “毋庸置疑,肠镜检查确实比较‘辛苦’,但其非常有必要。”潘志忠介绍,美国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下降,其中很大原因就是社区结直肠癌筛查工作做得好,肠镜检查得以普及。

  潘志忠指出,但凡有家族肠癌遗传病史的人群(主要指直系亲属中有患大肠癌者,特别是连续两代以上、患病年龄在50岁以下者)、接受过盆腔放射性治疗的人群、有胆囊切除史者、结肠息肉病史者都属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最好每两三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其余年满40岁的普通人群,则建议至少每五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另外,肠癌与饮食结构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专家指出,现代都市人普遍摄入动物蛋白多,而含纤维的食品不够多,再加上没有养成合理的大便习惯,经常便秘或腹泻,造成很多废物无法及时从体内排出,导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肠癌可防可治,每个人都可以从饮食结构调整做起。市民要多加注意补充富含长纤维的食物,长叶蔬菜就是一种好的选择,譬如韭菜、油麦菜等,每天要保证充足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同时应适当减少进食动物蛋白。”万德森表示。

  治疗

  七成直肠癌患者能保肛

  “因为中国患者中很多都是低位直肠癌,而过去的手术切除范围是连带肿瘤周围5厘米的肠也一块儿切除,所以很多人都保不住。”万德森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患者的保肛率在节节攀升,且手术后5年生存率在持续提高。

  “与早几年只有30%患者能保肛不一样,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实现七成患者保肛。”万德森介绍,余下的三成患者则必须在手术后开辟人造,改变排便习惯,成为“造口人”。“具体操作方式就是在病人腹部开一个口,用它代替,成为大便的出口,俗称人工。”他解释。 

  “‘造口人’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恐怖,他们不是残废,如果训练护理得好,完全可以回归社会,正常工作,正常生活。”万德森介绍,广州已经组建了“造口人”联谊会,其中不少病友经常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爬山、游泳经历,与其他病友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