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感染会导致死亡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8-12 14:30:36
■化脓性感染是导致死亡的最大因素
创伤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伤口,如裂伤、割伤、刺伤、盲管伤、穿通伤等,会引起不同类型的感染,其感染的程度与伤口的大小、深浅、污染程度等密切相关。轻度感染的伤口仅出现红、肿、热、痛的局部症状。感染较严重者除伤口出现明显的局部症状外,还会出现高热、昏迷等全身性中毒症状。
创伤后感染可发生在软组织,也可发生在肺、泌尿系统、骨骼部位,可以是非特异性的化脓性细菌感染,也可形成特异性的细菌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
创伤后化脓性感染是创伤感染中较为常见的病症。其中创伤由伤口引起软组织和骨关节的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创伤卧床时间较长而引起的并发感染,如褥疮、肺炎、尿路感染等。感染影响了组织的修复、伤口的愈合和骨的连接,甚则威胁患者的生命,应及时治疗和积极地预防。
化脓性感染包括的败血症、脓血症和毒血症,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它们是导致死亡的最大因素。
败血症病人的血循环中有细菌并迅速繁殖生长,起病急骤,在突然寒战后体温迅速上升,可达40~41℃,皮肤或皮下出现出血点。病人表情淡漠,严重者神志模糊,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晚期体温常低于正常,白细胞减少,很快发生感染性休克。发生的脓血症的患者脓肿转移至各脏器,可出现相应脏器的脓肿症状。毒血症是全身中毒现象,多有严重损伤、感染等病史。其症状随感染不同而异,但都有高热的特点,严重时可神志不清或昏迷。
■特异性的细菌感染后果更严重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内繁殖、分泌毒素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粪便之中,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创伤时其可污染深部组织,若伤口较深,又有坏死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就形成了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
所有造成伤口感染的细菌都是侵入组织引起局部变化和全身中毒。但破伤风杆菌与其他病原菌不同,无论菌体或其产生的外毒素,在伤口均不产生明显的病理改变,它是通过分泌出和扩散到全身的毒素而导致发病,其产生的外毒素毒力强,对神经有特别的亲和力,经吸收后,分布于脊髓、脑干等处,易危及生命。
破伤风的发生发展较为迅速,必须及时治疗。患者应隔离在安静而弱光的病室,尽量避免光、风、声、震动等外界刺激,并注意口腔清洁和防止褥疮及其他并发症发生。伤口有脓或引流不畅者,将伤口扩大,除去坏死组织和异物,并用3%的过氧化氢或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和湿敷伤口。如破伤风抗毒素试验阴性者,可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以中和毒素。
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自动免疫疗法共注射3次,第一次皮射,间歇6~8周,再进行第二次注射,可获得基础免疫;在半年至一年后注射第三次,可获得较稳定的免疫力;以后每5年加强注射一次。对伤前未接受自动免疫者,应尽早皮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因其作用时间短,有效期为10天左右,所以对深部创伤、污染严重的伤员,可在一周后再注射1次。但破伤风抗毒血清是马的血清制剂,用前必须常规作过敏试验,若阳性,应按脱敏疗法注射。
气性坏疽是梭状芽孢杆菌,属细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软组织感染,多见于软组织严重开放性损伤,多发生在下肢和臀部肌肉丰富部位的严重创伤后,潜伏期一般为1~4日,也有短至6小时者。局部伤口剧烈疼痛不能缓解,伤口周围水肿,初起皮肤苍白发亮,随后转为暗紫色,最后变为灰黑色,并出现有暗红色液体水疱,伤口内可流出带有恶臭的浆液性或浆血性液体。患者初、中期表现为发热,口渴,烦躁,全身不适感;后期则表现出极度虚弱,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高热,出冷汗,脉数,呼吸急促,以后可出现谵妄,甚至昏迷,亦可出现黄疸和明显贫血,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一经确诊,应立即清除变色肌肉、异物,直到颜色正常、有出血的健康组织为止。如果肢体整个筋膜腔的肌肉毁损严重,有粉碎性骨折和大血管损伤,动脉搏动已消失,并有严重毒血症时,应考虑作高位截肢术。患者还应严格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正确及时处理感染伤口
处理感染伤口一方面要根据伤口的感染程度和全身反应情况作全身治疗;另一方面要进行伤口的清理和换药,充分清除伤口内异物和坏死组织,排除脓液,防止炎症扩散,使肉芽组织顺利生长,以争取愈合或为以后的缝合、植皮作准备。尽管伤口已发生感染,但换药一般也要求按常规无菌操作,感染重而又较深的伤口应去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