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外科 >> 普外科 >> 肛裂 >> 肛裂常识

肛裂的发病原理

http://zhuanti.qm120.com 2005-12-14 16:37:47

关键词:肛裂

  肛裂的发病学说有以下几种:

  (1) 解剖上的缺陷学说;肛裂多发生于后位,主要是由于外括约肌浅层在肛管前后方各形成"Y"形薄弱区,耻骨直肠肌又加强肛管两侧的力量。因此后部及前部不如两侧坚强。肛管向下后与直肠后壁形成一角度。排便时,干燥的粪便对后方薄弱区的压力最大,又因肛管之后中线血运差,弹力较少,故造成后方易受伤撕裂。这就是肛裂裂口的位置常发生于后方的原因。

  (2) 感染学说:肛管上端齿线处的特殊结构如肛窦、瓣、肛、肛腺等,容易硬的粪团下移时所损伤,使局部产生感染和炎症,或导致肛腺阻塞化脓,溃破后形成肛裂,由于局部炎症刺激,括约肌痉挛,血液供应不足,伤口久不愈合,形成慢性溃疡。

  (3) 括约肌痉挛学说:外括约肌皮下部由于病理性因素,纤维化而失去柔软的特性,在外括约肌浅层"Y"形薄弱区下端形成无弹性的横闸,当干硬粪团通过肛管时,此薄弱区容易破裂而出现裂口,裂口久不愈合形成慢性溃疡。

  编辑推荐:肛裂治疗以止痛为原则

  (4) 外伤学说—狭小学说:大多数学者认为干硬粪团通过肛管时,易引起肛管撕裂,尤其是先天性发育不良者,更易受到损伤。
以上几种学说的共同特点是与排出干硬粪便有关,又与局部解剖结构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可以说肛裂的发生是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