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外科 >> 泌尿外科 >> 肾癌 >> 肾癌病理

肾癌病理常识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8-21 11:55:21

关键词:肾癌病理,肾癌

    [概述]

    肾癌亦称肾细胞癌、肾腺癌,是最常见的肾脏实质恶性肿瘤,由于平均寿命延长和医学影像学的进步,肾癌的发病率比前增加,临床上并无明显症状而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肾癌日见增多,可达1/2~1/5。肾癌发病年龄多在45~60岁,以男性患者为多见,在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膀胱肿瘤。因肾癌在临床上常见有血尿、腰痛和肿块等证候,在中医学文献中多属于“溺血”、“腰痛”、“症积”等范围内。

    [病因学]

    肾脏肿瘤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各族及地理条件不是引起肾脏肿瘤的重要因素。有报道芳香族碳氢化合物、芳香胺、黄曲霉毒素、激素、放射线和病毒可引起肾癌;某些遗传性疾病如结节性硬化症、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可合并肾细胞癌;肾细胞癌合并肾盂癌,可能与局部长期慢性刺激有关。有学者在1990年提出吸烟与肾癌的关系,戒烟者比从不吸烟者患肾癌的危险性高2倍,重度吸烟者较轻度吸烟者发病率更高,吸烟时间长短与患病率直接相关,并认为吸烟者尿内各种诱变活性物质含量增高;烟草中的二甲基亚硝基胺导致肾癌,虽尚未得到临床证实,但动物实验中已使家兔诱发了肾癌,因而他们认为吸烟习惯加上其他危险因素如酗酒、职业接触等,可进一步增加发生肾癌的危险性。

    [中医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肾气衰弱,水湿不化,湿毒内生,或外受湿、热邪毒,乘隙入里,留而不去,内外合邪,结于肾中,日久渐成癌瘤。临床常见的病因病机是肾虚蕴毒、湿热瘀毒、气血两虚。本病多见于年老体弱者,此时肾气日衰,易为邪毒所侵。肾虚不能摄血而溺血尿;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背疼痛;湿热结毒,日久气滞血瘀而形成肿块。

    [临床表现]

    肾癌患者的主诉和临床表现多变,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肾位置隐蔽,与外界主要的联系是尿,因此血尿是发现肾癌最常见的病状,但血尿的出现必须在肿瘤侵入肾盂后方有可能,因此已不是早期病状。多年来,把血尿、疼痛和肿块称为肾癌的“三联征”,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具有1个~2个病状,三联征俱全者占10%左右,很少有可能治愈。

    1.血尿:

    血尿常为无痛性间歇发作肉眼可见全程血尿,间歇期随病变发展而缩短。肾癌出血多时可能伴肾绞痛,常因血块通过输尿管引起。肾癌血尿的血块可能因通过输尿管形成条状。血尿的程度与肾癌体积大小无关。肾癌有时可表现为持久的镜下血尿。

    2.腰痛:

    腰痛为肾癌另一常见症状,多数为钝痛,局限在腰部,疼痛常因肿块增长充胀肾包膜引起,血块通过输尿管亦可引起腰痛已如前述。肿瘤侵犯周围脏器和腰肌时疼痛较重且为持续性。

    3.肿块:

    肿块亦为常见症状,大约1/3~1/4肾癌患者就诊时可发现肿大的肾脏。肾脏位置较隐蔽,肾癌在达到相当大体积以前肿块很难发现。一般腹部摸到肿块已是晚期症状。

    4.疼痛:

    疼痛约见于50%的病例,亦是晚期症状,系肾包膜或肾盂为逐渐长大的肿瘤所牵扯,或由于肿瘤侵犯压迫腹后壁结缔组织、肌肉、腰椎或腰神经所致的患侧腰部持久性疼痛。

    5.其他症状:

    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刚发觉时已转移,有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贫血、咳嗽和咳血等肺部症状。另外,肾腺癌的作用是由肿瘤内分泌活动而引起的,包括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低血压、高钙血症,发热综合症。虽然这些全身性、中毒性和内分泌的作用是非特殊性的,但约30%的病人首先有许多混合的表现。因而是有价值的线索,这种发现考虑为肿瘤的系统作用。

    [转移与播散]

    肾癌可通过直接浸润、淋巴途径和血运三种途径转移。肺和骨髂是常见的转移部位。

    1.直接浸润:肾癌逐渐长大,穿破肿瘤包膜朝四周扩散,向内侵入肾盂,向外突破肾包膜侵及肾周脂肪和筋膜,蔓延到邻近组织如结肠、肾上腺、肝、脾及横膈等。

    2.淋巴途径:据统计15%~30%的肾癌可经淋巴途径转移。左侧转移到肾蒂、主动脉前和左外侧淋巴结;右侧累及肾门附近、下腔静脉前淋巴结、主动脉和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3.血运转移:是肾癌重要的转移途径,癌细胞侵犯静脉,从毛细血管、肾内静脉至肾静脉,在静脉内形成瘤栓,可进一步伸入下腔静脉到达右心房,并向肺、骨髂和其他脏器,引起广泛的血运转移。

    [诊断]

    l.一般检查:

    血尿是重要的症状,红细胞增多症多发生于3%~4%;亦可发生进行性贫血。双侧肾肿瘤,总肾功能通常没有变化,血沉增高。某些肾癌患者并无骨骼转移,却可有高血钙的症状以及血清钙水平的增高,肾癌切除后症状迅速解除,血钙亦回复正常。有时可发展到肝功能不全,如将肿瘤肾切除,可恢复正常。

    2.X线造影术为诊断肾癌的主要手段

    (1)X线平片:

    X线平片可以见到肾外形增大,轮廓改变,偶有肿瘤钙化,在肿瘤内局限的或广泛的絮状影,亦可在肿瘤周围成为钙化线,壳状,尤其年轻人肾癌多见。

    (2)静脉尿路造影,静脉尿路造影是常规检查方法,由于不能显示尚未引起肾孟肾盏未变形的肿瘤,以及不易区别肿瘤是否肾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囊肿,所以其重要性下降,必须同时进行超声或CT检查进一步鉴别。但静脉尿路造影可以了解双侧肾脏的功能以及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的情况,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肾动脉造影:

    肾动脉造影可发现泌尿系统造影未变形的肿瘤,肾癌表现有新生血管,动静脉瘘,造影剂池样聚集(Pooling)包膜血管增多。血管造影变异大,有时肾癌可不显影,如肿瘤坏死,囊性变,动脉栓塞等。肾动脉造影必要时可向肾动脉内注入肾上腺素正常血管收缩而肿瘤血管无反应。

    在比较大的肾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时亦可随之进行肾动脉栓塞术,可减少手术中出血肾癌不能手术切除而有严重出血者可行肾动脉栓塞术作为姑息性治疗。

    3.超声扫描:

    超声检查是最简便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可作为常规体检的一部分。肾脏内超过lcm肿块即可被超声扫描所发现,重要的是鉴别肿块是否是肾癌。肾癌为实性肿块,由于其内部可能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因此回声不均匀,一般为低回声,肾癌的境界不甚清晰,这一点和肾囊肿不同。肾内占位性病变都可能引起肾盂、肾盏、肾窦脂肪变形或断裂。肾状囊腺癌超声检查酷似囊肿,并可能有钙化。肾癌和囊肿难以鉴别时可以穿刺,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是比较安全的。穿刺液可作细胞学检查并行囊肿造影。囊肿液常为清澈、无肿瘤细胞、低脂肪,造影时囊壁光滑可肯定为良性病变。如穿刺液为血性应想到肿瘤,可能在抽出液中找到肿瘤细胞,造影时囊壁不光滑即可诊断为恶性肿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肾内实性肿瘤,其超声表现为脂肪组织的强回声,容易和肾癌相鉴别。在超声检查发现肾癌时,亦应注意肿瘤是否穿透包膜、肾周脂肪组织,有无肿大淋巴结,肾静脉、下腔静脉内有无癌栓,肝脏有无转移等。

    4.CT扫描:

    CT对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可以发现未引起肾盂肾盏改变和无病状的肾癌,可准确的测定肿瘤密度,并可在门诊进行,CT可准确分期。有人统计其诊断准确性:侵犯肾静脉91%,肾周围扩散78%,淋巴结转移87%,附近脏器受累96%。肾癌CT检查表现为肾实质内肿块,亦可突出于肾实质,肿块为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或模糊,平扫时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块,CT值>20Hu,常在30~50Hu间,略高于正常肾实质,也可相近或略低,其内部不均匀系出血坏死或钙化所致。有时可表现为囊性CT值但囊壁有软组织结节。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正常肾实质CT值达120Hu左右,肿瘤CT值亦有增高,但明显低于正常肾实质,使肿瘤境界更为清晰。如肿块CT值在增强后无改变,可能为囊肿,结合造影剂注入前后的CT值为液体密度即可确定诊断。肾癌内坏死灶,肾囊腺癌以及肾动脉栓塞后,注入造影剂以后CT值并不增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于其内含大量脂肪,CT值常为负值,内部不均匀,增强后CT值升高,但仍表现为脂肪密度,嗜酸细胞瘤在CT检查时边缘清晰,内部密度均匀一致,增强后CT值明显升高。

    5.核磁共振成像(MRI):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肾脏是比较理想的。肾门和肾周间隙脂肪产生高信号强度。肾外层皮质为高信号强度,其中部髓质为低信号强度,可能由于肾组织内渗透压不同,两部分对比度差50%,这种差别可随恢复时间延长和水化而缩小,肾动脉和静脉无腔内信号,所以为低强度。集合系统有尿为低强度。肾癌的MRI变异大,由肿瘤血管,大小,有无坏死决定。MRI不能很好地发现钙化灶,因其质子低密度。MRI对肾癌侵犯范围、周围组织包膜,肝、肠系膜、腰肌的改变容易发现查明。尤其是肾癌出现肾静脉、下腔静脉内癌栓和淋巴结转移。

    [中医辨证与治疗]

    (1)湿热蕴肾型

    主证:血尿频频出现,腰痛坠胀不适,伴有低热,口渴,乏力,纳呆,恶心呕吐,腰腹部可扪及肿块,舌质暗红,苔黄白,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散结

    方药:龙蛇羊泉汤加减。

    (2)肾虚毒蕴型

    主证:小便短赤带血,潮热盗汗,眩晕耳鸣,疲倦乏力,纳少,腰痛喜按,腰腹部肿块,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凉血解毒。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味。

    (3)脾肾阳虚型

    主证:腰部或腹部包块日渐增大,腰痛,腹胀,血尿加重,面色苍白无华,消瘦,纳少,乏力口淡,恶心呕吐,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健脾益肾,软坚散结。

    方药;右归丸加减。

    (4)气血两虚型

    主证:精神萎靡,气短乏力,面色恍白,形体消瘦,心悸心烦,腰部或腹部肿块明显增大,腰痛,腹胀,口千,低热,舌淡,白苔或黄白苔,脉虚沉细。

    治法:补气益血,扶正祛邪。

    方药:八珍汤加减。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