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概论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10-13 10:42:45
一、概述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近年发病有增加趋势。在尿路上皮性肿瘤中,膀胱移行上皮性肿瘤的发病率亦占最高。
二、病理
膀胱肿瘤可分为两大类,即来源于上皮组织和非上皮组织的肿瘤。
1.从上皮组织发生的肿瘤,主要包括移行上皮性肿瘤,腺癌及鳞状上皮癌,98%的膀胱肿瘤来自上皮组织,其中移行上皮性肿瘤占95%。
(1)移行上皮性肿瘤:主要包括原位癌、状瘤、状癌及实体性癌。后两者可在一个肿瘤同时出现,称为状实体性癌。这种分类便于临床应用,但从肿瘤生物行为来说,它们是一个病的不同阶段的连续发展还是在开始时就独自出现,是很有争论的问题。
a.原位癌,是一个特殊的移行上皮性肿瘤,开始时局限于移行上皮内,形成稍突起的绒毛状红色片块,不侵犯基底膜,但细胞分化不良,细胞间的粘附性丧失,故细胞容易脱落而易于从尿中检查。原位癌的自然过程难以预测,有些长期无症状,不出现浸润,有些发展很快,以原位癌发展为浸润癌一般需时间1年~5年,有长达20年的,因此有人认为原位癌存在两种形式,一种代表有浸润能力的实体性癌的前身,另一种却无浸润的能力,称为矛盾性癌,是比较良性的。
b.状瘤,是一良性肿瘤组织学上可见肿瘤源起于正常膀胱粘膜,像水草样突入膀胱内,具有细长的蒂,其中可见清楚的纤维组织及血管的中心束。状瘤有复发的特点,5年内复发率为60%,其中48.6%复发两次以上。术后有必要定期膀胱镜随诊。
c.状癌,在移行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病理特点是,各粗短融合,瘤表面不光洁,坏死或有钙盐沉着,瘤基底宽或蒂粗短。有时状癌或长如小拳,但仍保留一蒂,对其他部位无浸润。此形虽不多见,但应注意,以免作不必要的全膀胱切除术。
d.实体性癌,在移行上皮性肿瘤中最为恶性,表面不平,无明显形成,肿瘤表面有溃物,溃物边缘高起,表面呈结节状,早期向深处浸润,故又称为浸润性癌。
各种移行上皮性膀胱的出现可能和移行上皮不同情况有关,在单纯上皮增生而无上皮发育异常的情况下要以发展为表浅的状瘤;当增生和发育异常同时存在时可以发展为恶性程度高的状癌;若单纯发育不良而无增生则可发展为扁平的原位癌。
移行上皮性膀胱肿瘤复发问题有时甚难分辨是复发还是新生的肿瘤。所谓的复发,可能有三种原因:①膀胱上皮继续遭受尿内致癌物质的影响,反映膀胱上皮的不稳定性及已潜在广泛的上皮改变;②复发常出现于膀胱切口或膀胱顶部,说明是由于游离的瘤细胞种植;③原肿瘤未切除干净或遗留未被肉眼发现的肿瘤。
(2)腺癌:又称腺样癌,粘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属较少见的膀胱肿瘤。腺癌多见于膀胱三角,侧壁及顶部。膀胱三角的腺癌常起源于腺性膀胱炎或囊性膀胱炎。而腺性和囊性膀胱炎与泄殖腔发育有关,因为在胚胎期,泄殖腔分隔为泌尿生殖窦及直肠,若肠粘膜在分隔时被遗留在泌尿生殖窦一侧,将来则可能出现腺性上皮并可能发生腺性或囊性膀胱炎。慢性刺激亦能引起移行上皮的腺性化生。位于膀胱顶部的腺癌多起源于脐尿管残余,位置隐蔽,出现症状时往往已到晚期。膀胱也可以出现转移性腺癌,可来自直肠、胃、子宫内膜、卵巢、乳腺或前列腺等原发腺癌,当然很罕见,有报告5000例尸检中占0.26%。
(3)膀胱鳞状细胞癌:亦不多见,国内近年12篇膀胱肿瘤报告中占0.58%~5.55%。膀胱的移行上皮在各种刺激下能化生为鳞状上皮。有报告指出局灶性鳞状上皮化生可达60%,但主要仍属移行细胞癌,只有在肿瘤各部出现一致的病理改变时,才能诊断为鳞状细胞癌。国内有不少膀胱结石伴发膀胱癌的报道。一般说来,膀肮鳞状细胞癌比移行性上皮癌恶性度高,发展快,浸润深,预后不良。
2.非上皮性膀胱肿瘤:为来自间叶组织的肿瘤,占全部膀胱肿瘤20%以下。计有血管瘤,淋巴管瘤,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或肉瘤,肌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嗜铬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息肉、类癌、浆细胞瘤、纤维瘤、纤维肉瘤、粘液性脂肪肉瘤、癌肉瘤,组织细胞瘤、神经鞘瘤、软骨瘤、恶性畸胎瘤及皮样囊肿等。其中恶性淋巴瘤可能是全身性疾病;血管瘤可能与毗邻器官的血管瘤同时发生并有相连,使手术困难。横纹肌肉瘤起源于膀胱三角区或膀胱粘膜下组织,一方面向粘膜下层扩展,另一方面,肿瘤推顶着膀胱粘膜向膀胱内生长,形成小分叶状肿物,状如葡萄串,故又称为葡萄状肉瘤,但少数也可形成实块性肿瘤。显微镜下可见横纹肌样纤维及幼稚的胚样间叶细胞。
三、症状
膀胱肿瘤的临床表现在不同的个体差异很大,但80%以上的患者以血尿就诊。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是其典型和常见症状。有作者统计,在膀胱癌患者中94%有血尿表现为间歇性全程血尿,有时可伴有血块或镜下血尿。因此,在临床上,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被认为是膀胱肿瘤的典型症状。虽然出血量、血尿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肿瘤大小、范围和数目有一定关系,但不一定成正比。有的病例,当发生肉眼血尿时,肿瘤已经很大或已经晚期,有时很小的肿瘤却有严重的血尿;由于血尿呈间歇性表现,当血尿停止时,很可能给病人造成错觉,误认为疾病康复,而不作及时的进一步检查。当膀胱肿瘤仅表现为镜下血尿而不伴有其他症状时,常不易被发现,直到出现肉眼血尿时才引起病人的重视。
早期膀胱肿瘤较少出现尿路刺激症状。若同时伴有感染,或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时,尿路刺激症状可以较早出现。此外,还必须警惕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提示膀胱原位癌的可能性,因此,凡是缺乏感染依据的膀胱刺激症状者,应采取积极全面的检查措施,以免漏诊。
少数病人不以血尿为首发症状,面晴现为排尿困难功转移部位的症状或体征,有时以远处转移灶为首发症状。因肿瘤较大,或膀胱肿瘤发生在膀胱颈部,或血块形成,可造成尿流梗阻、排尿困难甚至出现尿潴留。当肿瘤伴有膀胱结石时,常以膀胱结石的症状为主,如尿痛、尿频、尿急、血尿、排尿过程中突然有排尿困难,改变后消失。
晚期膀胱癌发生盆底周围浸润或远处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肺、骨等。当肿瘤浸润到后尿道、直肠、前列腺时,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当肿瘤位于一侧尿管口附近,并浸润输尿管引起梗阻,可造成该侧输尿管积水、扩张,进一步引起肾积水。孤立肾的病人可出现肾功不全。
四、常见治疗方法
一般是手术资料和化疗。
五、扩散与转移
膀胱肿瘤的转移途径包括经淋巴道、经血行、经直接扩散及瘤细胞直接种植等。淋巴道转移是最常见的一种途径,膀胱癌可转移到髂内、髂外、闭孔淋巴结群,或可到髂总淋巴结。有人指出髂内及闭孔淋巴结是膀胱癌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
经血行转移,常见于晚期病例,最多见于肝脏,其次为肺及骨骼。皮肤、肾上腺、肾、胰腺、心脏、睾丸、涎腺、卵巢、肌肉及胃肠均曾有报道,但均占少数。
直接扩散常出现于前列腺或后尿道。膀胱癌可延伸至膀胱外与盆腔粘连形成固定块,或蔓延至膀胱顶部的粘膜。
肿瘤细胞直接种植可以出现于手术过程中,术后在膀胱切口处或皮肤切口下发生肿块。膀胱内肿瘤的复发或出现多发性的肿瘤,有一部分也是由于肿瘤细胞种植所致。膀胱全切除术后尿道残端出现肿瘤也可能是手术种植的结果。
六、预后
膀胱癌的治疗效果与癌肿的类型有密切关系。其中移行上皮细胞癌的治疗效果较好;原位癌是高度恶性细胞,在发生浸润之前治疗效果较好,但一旦发生浸润,则患者的存活率明显下降;膀胱鳞形上皮细胞癌和腺癌均为广基肿瘤,恶性程度高,除手术切除外,对化疗、放疗都不敏感,当前效果差。移行上皮细胞癌的预后又与肿瘤浸润程度的分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