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梅毒 如何发现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8-07 14:18:19
梅毒大概是在明朝末年由国外传入我国的。梅毒的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其病情可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梅毒虽然只会引起患者皮肤和黏膜的损害,但由于患者的体内已经存在大量的梅毒螺旋体,所以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晚期梅毒患者虽然没有传染性,但由于患者的内脏各器官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极易引起梅毒性心脏主动脉瘤、梅毒性脑膜炎、梅毒性脑动脉瘤、梅毒性脊髓炎、梅毒性视神经炎等并发症,从而会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因此,及时地发现早期梅毒,对患者能否康复至关重要。那么,早期梅毒患者都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一般来说,在与患有梅毒的人发生的3周后即可使人出现皮肤黏膜的损害。这种损害主要位于梅毒螺旋体的侵入部位(主要是生殖器官),男性患者的受损部位多为冠状沟、包皮系带、包皮内侧、龟头部、体上、阴囊或尿道口处;女性患者的受损部位则多为大、、系带、或阴道口,也可发生于阴道黏膜、子宫颈上。早期梅毒患者的皮肤黏膜受害的主要特点是:初起可长出一个米粒大的红色丘疹,其质地较硬,边界清楚,接着该丘疹可很快增大为黄豆大的且明显隆起的圆形丘疹。不久圆形丘疹的表面便发生糜烂,并有黏性液体渗出,然后会干燥结痂。此类皮肤黏膜损害,在医学上叫。梅毒患者通常只会出现一个。这种既不疼也不痒,大约在一个月以后便可自行痊愈,所以很容易被患者忽视,尤其发生于女性阴道黏膜和子宫颈的,则更容易被忽视。
虽然可以不治自愈,但是梅毒的病原体——梅毒螺旋体并不能自行离开患者的体内,因此,这以后患者的全身将会出现大量的黄豆或蚕豆大的红色斑疹,而且在斑疹上还会附着片状的白色鳞屑。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梅毒患者的发病部位并不是其生殖器而是其手掌和足底。这类梅毒患者的皮肤损害特点是:在其手掌和足底部位会出现形态如黄豆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暗红色斑疹,其边界清楚,并覆盖着片状的白色鳞屑,鳞屑边缘翘起,中间黏附在斑疹上。该斑疹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对称地分布于患者的两手掌和两足底。因此,两侧手掌和两足底出现了上述皮肤损害的人,切莫以为这是手癣和足癣,需及时做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查。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人体血清中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通过为患者做梅毒血清试验检查可以明确其体内是否有此类抗体。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查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常用的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血清不加热反应素玻片试验(USR)。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荧光螺旋体抗体血清吸附试验(FTA-ABS)和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TPI)。
在临床上,对早期梅毒患者需及时地进行驱梅治疗。其方法是:①可肌肉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针剂,每次注射80万单位,每日注射一次,可连续注射15天。②可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针剂,每次注射240万单位,每星期注射一次,一共可注射三次。③对青霉素过敏的早期梅毒患者可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例如,可口服罗红霉素胶囊,每次服300毫克,每日服两次,可连续服用15天。
早期梅毒患者在进行驱梅治疗时,由于所使用的抗梅毒药物在杀死大量的梅毒螺旋体后,该病原体内的蛋白质及其他产物容易使患者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进行驱梅治疗后的12个小时内,患者往往会出现畏寒、头痛、全身不适、高热(39~40摄氏度)等症状,而且其原有的皮肤损害程度也会有所加重。此类反应在临床上叫吉一赫反应(梅毒患者在初次用药时所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一般吉一赫反应在梅毒患者进行驱梅治疗后的2~3天内会消退。
需要提醒该病患者的是,早期梅毒患者应尽早让自己的性伴侣做相应的检查,若发现对方已感染梅毒应同时进行治疗。在进行及时、规范的驱梅治疗后,梅毒患者还应在以后的3年内定期进行复查,如病情复发,应继续进行驱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