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结核病
http://zhuanti.qm120.com 2006-07-24 10:09:55
皮肤结核(tuberculosis cutis)是由结核杆菌所致的慢性皮肤病。主要由自身结核灶通过血行、淋巴系统或临近结核灶传布和皮肤粘膜轻微外伤感染而来。组织病理变化以典型的结核结构为主。
【诊断】包括:丘疹性坏死性结核疹、瘰疬性皮肤结核、疣状皮肤结核、寻常狼疮。
颜面粟粒性狼疮
颜面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faciei):较少见。
1. 年龄:中青年多见。
2. 好发部位:眼睑周围、眉间、鼻唇沟、口周。
3. 皮疹特点:原发疹为鲜红色,褐红或黄红色丘疹,顶端略呈扁平,境界清楚,覆白色屑,呈散在或簇集分布,玻片压视呈苹果酱色。愈后留有小瘢痕。
4. 组织病理:示典型的结核结构。
硬红斑
硬红斑(erythema induratum):少见。
1. 发病年龄:是否为结核尚有争议。多见于年轻女性。
2. 好发部位:好发于小腿后外侧下1/3处。
3. 皮疹特点:基本损害为暗红色或紫红色的皮下硬结,常对称分布,数目不多,与皮肤粘连,可逐渐软化破溃,分泌稀薄淡黄色带干酪样小块脓液。经久不愈,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或色沉斑。
4. 组织病理:表皮萎缩,血管周围有结核结构。
【鉴别诊断】
1.寻常狼疮应与盘状红斑狼疮、结节性梅毒疹、结核样型麻风鉴别。
⑴ 盘状红斑狼疮:为红色斑块,表面附有粘着性鳞屑,毛囊口扩大,含有角质栓。无狼疮结节。病理无结核样改变。
⑵ 结节性梅毒疹:多发于感染后3~4年内,为0.3~1.0cm大小的浸润性结节,呈铜红色,质硬,常破溃,溃疡呈凿孔状,新旧皮疹此起彼伏,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⑶ 结核样型麻风:结节较硬,患处感觉和痛觉障碍,周围神经粗大及肢体畸形。
2.疣状皮肤结核应与疣状痣、着色真菌病鉴别。
⑴ 疣状痣:皮损为条状排列,表面角化明显,无炎症反应,自幼发病。
⑵ 着色真菌病:好发于小腿,有外伤史,炎症明显,真菌培养阳性。
3.瘰疬性皮肤结核应与放线菌病、孢子丝菌病鉴别。
⑴ 放线菌病:患部坚硬,为大片浸润块,溃破后有"样颗粒"分泌物。真菌培养阳性。
⑵孢子丝菌病:有外伤史,为孤立的结节或溃疡,可沿淋巴管成串状排列。真菌培养阳性。
4.丘疹坏死性结核疹应与毛囊炎、痘疮样痤疮鉴别。
⑴ 毛囊炎:表现为毛囊性炎性脓疱,无中心坏死,好发于头皮,后颈和背部。
⑵ 痘疮样痤疮:为无痛性毛囊性丘疹或脓疱,为毛囊性损害。
5.硬红斑应与结节性红斑、变应性血管炎鉴别。
⑴ 结节性红斑:参见麻风。
⑵ 变应性血管炎:好发小腿和足背,为多形性损害,可伴发热,肌肉和关节疼痛等症状,可累及内脏器官,肾损害较常见。
【治疗】
1.全身用药:
⑴ 异烟肼(rimifon;TNH),300mg,顿服。
⑵ 异烟腙(phthvanide),0.75g,顿服。
⑶ 对氨水杨酸钠(P.A.S.)每天8~12g,分4次口服。常与其它抗痨药物合用,对瘰疬性结核有良效。
⑷ 利福平(rifampin)每天0.45g,是治疗皮肤结核较理想药物。
⑸维生素D,与其它抗痨药物合用,对寻常狼疮有效。
2.局部治疗:
5%~20%焦性没食子酸软膏对寻常狼疮和疣状皮肤结核有效。皮损局限者可手术切除。
【预后】
慢性过程,经及时规则治疗,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