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血小板减少惹的祸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9-28 15:42:56
关键词:紫癜病常识,血小板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这样问:“为什么我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我腿上冒出好多红点,是什么问题?”有些人毛细血管脆性高,很容易发生瘀斑,小血管损伤后,有少量血液溢出,在皮肤上留下小红点(瘀点)及蓝紫色的瘀斑(紫癜)。老年人结缔组织稀疏,对血管缺乏支持,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容易出现皮下出血,形成瘀斑。轻微碰伤后妇女比男性容易发生瘀斑,主要出现在大腿、臀部及上臂,对多数人来说,这些瘀斑不伴血液方面的异常,也无大碍。但有时容易发生瘀斑或出血是因为血液凝固成分异常,主要是血小板减少引起的。
血小板减少为什么会导致瘀斑呢?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三种主要细胞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和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合作,在血管受伤时,能帮助及时止血。血小板减少是不正常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正常人体血液中血小板含量为15万~35万/立方毫米,一般来说,血小板浓度为8万~10万/立方毫米时,伤口的止血速度会变慢,血小板浓度为5万~8万/立方毫米时,伤口的止血速度会更慢,甚至会出现皮肤瘀斑、月经增多等,血小板浓度低于3万/立方毫米时,会频繁出现明显的自发性出血,最常见的就是皮肤瘀斑。血小板浓度低于1万/立方毫米时,就有可能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威胁生命的情况。血小板过低的患者需要住院或卧床以避免意外受伤,出血严重时可以输注血小板。
所以,有异常瘀斑或出血者而怀疑是因为血小板水平减少所致时,应及时请血液科医生检查,以明确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并寻找原因以便指导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指各种有明确病因,或在一些疾病基础上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主要包括:1)骨髓的器质性病变,使血小板的生成发生障碍,引起血小板减少;2)一些化学药物和放射性同位素等化学和物理因素破坏巨核细胞,影响血小板的生成;3)脾功能亢进,以及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血管内凝血、过敏性疾病等,可导致血小板过度破坏,而使血小板减少。
对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主要是治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基础疾病,如果能找到确切病因,对因施治是当然的捷径。然而,对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问题就相对棘手一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指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机制参与的血小板减少伴出血,是最常见的一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它又可分急性或慢性。急性通常发生于儿童,常在病毒感染后发病,数周或数月后可自行恢复。慢性则通常发生于,一般需要药物治疗以改善血小板减少。成年人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病程比较长,病情容易反复。因此,对治疗方法的利弊须慎重权衡。如果血小板计数大于5万/立方毫米,通常不需要治疗;当血小板数小于3万/立方毫米而且又有明显出血症状时,则需要接受治疗。目前常用治疗方案是口服强的松,剂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毫克。如治疗有效的话,血小板计数将在2~6周内恢复正常。然后根据情况,逐步递减强的松剂量。但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强的松的疗效不够满意,或是减少强的松后又复发。另外,长期服用强的松对机体有较大的副作用。有鉴于此,我们对常规治疗方案做了改良,采用了使用大剂量短疗程皮质激素的疗法。这种方法疗效较好,而且副作用与强的松相比大大降低。这个方法在医学的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全文发表,并且得到国内外很多著名血液学单位的认同。此外,还有一些对皮质激素治疗无反应的患者,脾脏切除术可使大约60%的此类难治性患者得到缓解。对于用和脾脏切除治疗难以奏效的病人,使用其他药物如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及免疫抑制剂等可有一定的疗效。
血小板减少为什么会导致瘀斑呢?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三种主要细胞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和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合作,在血管受伤时,能帮助及时止血。血小板减少是不正常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正常人体血液中血小板含量为15万~35万/立方毫米,一般来说,血小板浓度为8万~10万/立方毫米时,伤口的止血速度会变慢,血小板浓度为5万~8万/立方毫米时,伤口的止血速度会更慢,甚至会出现皮肤瘀斑、月经增多等,血小板浓度低于3万/立方毫米时,会频繁出现明显的自发性出血,最常见的就是皮肤瘀斑。血小板浓度低于1万/立方毫米时,就有可能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威胁生命的情况。血小板过低的患者需要住院或卧床以避免意外受伤,出血严重时可以输注血小板。
所以,有异常瘀斑或出血者而怀疑是因为血小板水平减少所致时,应及时请血液科医生检查,以明确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并寻找原因以便指导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指各种有明确病因,或在一些疾病基础上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主要包括:1)骨髓的器质性病变,使血小板的生成发生障碍,引起血小板减少;2)一些化学药物和放射性同位素等化学和物理因素破坏巨核细胞,影响血小板的生成;3)脾功能亢进,以及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血管内凝血、过敏性疾病等,可导致血小板过度破坏,而使血小板减少。
对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主要是治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基础疾病,如果能找到确切病因,对因施治是当然的捷径。然而,对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问题就相对棘手一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指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机制参与的血小板减少伴出血,是最常见的一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它又可分急性或慢性。急性通常发生于儿童,常在病毒感染后发病,数周或数月后可自行恢复。慢性则通常发生于,一般需要药物治疗以改善血小板减少。成年人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病程比较长,病情容易反复。因此,对治疗方法的利弊须慎重权衡。如果血小板计数大于5万/立方毫米,通常不需要治疗;当血小板数小于3万/立方毫米而且又有明显出血症状时,则需要接受治疗。目前常用治疗方案是口服强的松,剂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毫克。如治疗有效的话,血小板计数将在2~6周内恢复正常。然后根据情况,逐步递减强的松剂量。但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强的松的疗效不够满意,或是减少强的松后又复发。另外,长期服用强的松对机体有较大的副作用。有鉴于此,我们对常规治疗方案做了改良,采用了使用大剂量短疗程皮质激素的疗法。这种方法疗效较好,而且副作用与强的松相比大大降低。这个方法在医学的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全文发表,并且得到国内外很多著名血液学单位的认同。此外,还有一些对皮质激素治疗无反应的患者,脾脏切除术可使大约60%的此类难治性患者得到缓解。对于用和脾脏切除治疗难以奏效的病人,使用其他药物如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及免疫抑制剂等可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