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内科 >> 血液 >> 贫血 >> 贫血治疗

如何防治缺铁性贫血?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9-26 14:48:16

关键词:贫血治疗,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人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的一种贫血。该病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发生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   导致小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是:   1.先天储铁不足 胎儿从母体中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为最多,故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导致其出生后发生缺铁性贫血。   2.铁的摄入不足 这是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最主要的原因。人乳、牛乳和谷物中的含铁量非常低,因此如不及时给婴幼儿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就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3.小儿对铁的需求量大 婴儿生长发育较快,婴儿5个月和1岁时的体重分别是其出生时的2倍和3倍。随着婴儿体重的增加,其血溶量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也要大大增加,这就需要更多的铁。有关资料显示:婴幼儿每增加1公斤体重,就需要增加铁质35~45毫克。此时,如果不及时给婴幼儿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就易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4.铁吸收障碍 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小儿对铁的吸收。小儿经常腹泻不仅会影响对铁的吸收,还会增加铁的排泄。   5.铁的丢失过多 肠息肉、美克尔憩室(小肠的一种先天性畸形)、钩虫病、膈疝等疾病可导致小儿慢性失血,引起其铁的流失过多,从而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另外,用不经加热的鲜牛奶喂养婴儿,也可导致婴儿对牛奶过敏而发生肠出血,引起铁的流失。   小儿发生缺铁性贫血后,常有以下临床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尤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同时伴有易疲乏、不爱活动、精神不振、对周围环境反应差、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年长患儿可自诉头昏、眼前发黑、耳鸣等。部分患儿还可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小儿长期贫血不仅会影响生长发育,还可诱发一些感染性疾病。因此,对于该病应及早防治。

  那么,怎样防治小儿缺铁性贫血呢?   家长发现孩子有贫血症状后,应及时带其到医院诊治。如果是轻度贫血,可通过饮食疗法来纠正,如注意饮食的台理搭配,给孩子添加一些含铁丰富且铭的吸收率较高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血、动物内脏、鱼肉等。如果是中度以上的贫血,患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地服用铁剂进行治疗,如富马酸亚铁、富血康、葡萄糖酸亚铁、铁维隆等。治疗该病的关键在于坚持用药,一般患儿需要服用铁剂2~3个月,才能纠正其贫血症状及其体内储铁不足的状况。另外,铁剂最好在两餐之间服用,这样既可减少胃肠道的反应,又可提高铁的吸收率。   除此之外,为防止婴幼儿缺铁,家长应为其做到以下几点   1.婴幼儿应尽量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   2.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婴儿,家长均应及时给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的吸收率较高的食物,并应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另外,如果用鲜牛奶喂养婴儿,必须将其加热煮沸后才能给婴儿食用。   3.婴幼儿食品(如谷类制品、牛奶制品等)应加入适量的铁剂加以强化后,再给婴幼儿食用。   4.对于早产儿,尤其是低体重的早产儿,家长应在其出生2个月左右就给其服用含铁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以防止其因缺铁而发生贫血。   5.小儿如有偏食习惯,应及时予以纠正。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