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内科 >> 消化 >> 其他 >> 真菌性肠炎

真菌性肠炎的病理改变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6-16 16:47:22

关键词:真菌性肠炎

      【病理改变】

      真菌性肠炎之病理变化,主要见于真菌侵袭肠壁各层。毛霉菌、曲菌和少数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肠炎,而且还可侵犯浆膜下层及肠系膜的小动脉和小静脉,破坏管壁引起真菌性脉管炎和真菌性血栓的形成。这些病变在毛霉菌感染时尤为突出。本病有时还可由两种真菌混合感染,如白色念珠菌合并毛霉菌,或白色念珠菌合并曲菌感染。因此病理检查时,比较好同时结合真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有利于诊断。而真菌感染所引起的内芽肿和纤维性病灶,在真菌性肠炎中则少见。

      显微镜下所见:肠粘膜有局灶性坏死及溃疡形成。溃疡有的表浅,有的深达粘膜下层,有的表面有假膜形成。假膜有大量的真菌、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及少量炎性细胞组成。肠壁各层,尤其是粘膜下层呈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多少不一,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并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有时可见到脓肿。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