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西医分类
http://zhuanti.qm120.com 2009-08-21 14:47:41
关键词:胆囊息肉治疗
胆囊息肉(PLG)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根据胆囊息肉的病学特征,将胆囊息肉分为五种类型:①胆固醇型(占45%)②胆囊炎型(占20%)③腺瘤型(占10%)④腺肌瘤型(占8%)⑤混合型(占17%)。他们根据不同的类型胆囊息肉镜下细胞学特征,B超检查特征及临床表特征的不同,做出了详细的介绍。详见下表: |
胆息肉(PLG)病理分型镜下观察B超检查特征 |
胆囊息肉病理分类 |
镜下细胞等特征 |
B超检查特征及临床表现特征 |
胆固醇性
胆囊息肉 |
主要为大量泡沫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吞噬胆固醇后的集聚)少量胆囊上皮突变细胞,表面为粘膜上皮细胞,用PCR和限制酶定向测序法,上皮细胞内致息基因(K-RAS)基因活性一般,而抑息基因(G-RAS)基因活性高。 |
多为多发性,位于胆囊底部或体部,少数位于颈部,息肉直径均较小,表面不光滑,多无蒂、无血供,回声较强,胆囊壁正常或稍厚,疼痛腹胀等症状不明显。 |
炎症性
胆囊息肉 |
白细胞、淋巴细胞大量浸润,胆囊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内有腺体增生,PCR和限制酶定向测序法,上皮细胞内致息基因(K-RAS)基因活性中等,抑息基因(G-RAS)基因活性较低。 |
为多发性,多位于胆囊底部,少数位于颈部,息肉表面不光滑,多有蒂,有少量血供,息肉较小,为中等回声光团,胆囊壁增厚较明显,疼痛及腹胀、口苦等症状突出。 |
腺瘤性
胆囊息肉 |
异样的高柱状上皮细胞,一定量的内分泌细胞不典型性增生,表面覆盖少量粘膜,上皮细胞内致息基因(K-RAS)基因较为活跃,抑息基因(G-RAS)基因,活性中等。 |
多为单发,位于胆囊颈部及体部,少数位于底部,息肉直径均较大,表面较光滑,多有蒂,较宽,有一定的血供,胆囊壁血肉的回声为中等回声光团,胆囊壁较厚,疼痛及腹胀较明显。 |
腺肌瘤性
胆囊息肉 |
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不典型增生,上皮细胞内致息基因(K-RAS)基因较为活跃,抑息基因(G-RAS)基因活性弱. |
常单发,多位于胆囊体部,直径大于1.5cm,表面较光滑、有蒂、且较宽,有大量血供,多为低回声光团,息肉基底部胆囊壁局限性增厚症状不明显。 | |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