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内科 >> 神经内科 >> 中风 >> 中风治疗

头针、体针、推拿及功能锻炼治疗中风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8-04 13:46:14

关键词:中风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5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中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中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36~68岁,平均59.38±2.65岁;脑出血13例,基底节脑梗塞8例,多发性脑梗塞29例,额、顶、颞叶脑梗塞11例。合并高血压6例,脑动脉硬化21例,心律失常3例,肺炎4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糖尿病2例。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龄34~69岁,平均58.7±3.89岁;脑出血12例,基底节脑梗塞7例,多发性脑梗塞27例,额、顶、颞叶脑梗塞9例。合并高血压4例,脑动脉硬化17例,心律失常2例,肺炎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糖尿病1例。

  1.2 诊断标准 两组病例全部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为70岁以下首次发病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并排除严重心脏病。患者在发病后48h入院,且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入院前后无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及脑疝。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将两组病例分为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从而评价治疗后的效果。治疗组重型7例,中型39例,轻型15例;对照组重型6例,中型36例,轻型13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症状、体征、类型、合并症等表现相似,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患者均在病后住院应用5%葡萄糖盐水250ml加胞二磷胆碱0.5g或脑复康8~12g静脉滴注,1次/d,14d为1疗程。脑梗塞患者发病在1~12h内可行溶栓治疗(有禁忌症者除外),用尿激酶80~250万单位加入0.9%生理盐水100~200ml静滴,在2h内滴完;第2d始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加丹参注射液8ml或血栓通140mg静滴,1次/d,14d为1疗程。脑出血患者立刻应用立止血、止血敏、止血芳酸等止血药物,疗程一般2~3d;若有脑血肿穿刺引流指征者,可行颅骨钻孔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同时常规抗感染、降颅内压、调控血压、能量合剂等对症支持治疗。

  2.2 治疗组 除应用上述药物治疗外,还采用头针、体针、推拿及功能锻炼等方法配合西医早期康复治疗。治疗组全部病例均经药物常规治疗,病情稳定后,脑梗塞在发病后3~7d,脑出血在发病后5~14d,即开始接受头针、体针、推拿及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

  2.2.1 头针 左侧偏瘫取右侧运动区,配以感觉区,足运感区;右侧偏瘫取左侧运动区,配以感觉区、足运感区。进针后快速捻转200次/min以上,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休息5min后再进行捻转,如此反复3次,捻转期间嘱患者的瘫痪肢体做主动活动。留针20min,每日1次,10d为1疗程。休息1~2d后,再进行下1个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

  2.2.2 体针 基本穴为风府、风池、曲池、三阴交、足三里、太溪。上肢瘫取患侧的颈臂、合谷、绝骨透承山;下肢瘫取环跳、委中、阳陵泉透阴陵泉;中枢性面瘫取合谷、地仓透颊车;舌强语涩取海泉、廉泉。用电针机以疏波治疗,以肢体节律跳动为佳。留针15min,1次/d,10d为1疗程。休息1~2d后,再进行下1个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

  2.2.3 推拿 患者取半卧位,先用拇指推整个头部,然后着重用拇指侧推病者头部,同时多推百会穴。并从百会横行推到耳廓上方发际,来回数次,然后用掌根揉风池穴。如有口眼歪斜,需用拇指推,松弛一侧的太阳、听宫、听会、地仓等穴,同时用掌根轻揉痉挛侧的两颊部。如上肢瘫,用拇指推肩井、肩贞、肩骨禺等穴。然后用五指拿捏肩部,并沿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捏到肘部,再用掐法取合谷、曲池、尺泽、手三里等穴,继而捏前臂肌肉,并捻转各手指,最后用两手搓动患侧上肢。如下肢瘫,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先用拇指推腰部肾俞穴及臀部环跳穴。再用双手滚动大、小腿部,上下来回数遍,然后掐气冲、足三里、委中、承山、太溪、昆仑等穴。继而患者改为仰卧位,用双手滚大腿肌肉,最后揉捏小腿至足部和各足趾。1次/d,每次操作时间约为30min,30d为1个疗程。

[Page]

  2.2.4 功能锻炼 分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做各个关节的被动运动,3次/d,每次持续15min,运动幅度逐渐加大,并鼓励病人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被动运动,对卧床病人,以被动运动为主,进行坐位和站立的练习,使病人能够起床坐及站立,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又分健侧主动运动和患肢主动运动。健侧主动运动,要慢速进行,以保持肌力,防止萎缩,并尽可能带动患肢一起活动。患肢主动运动,要鼓励病人床上患肢伸屈活动,可先做假想运动,再做帮助运动,继而做主动运动。要着重活动患肢软弱肌群,并多做与挛缩相反方向的运动,避免使挛缩加重。对能起床站立的病人,要恢复持杖或徒手步行的功能;对已经会步行的病人,锻炼时进一步矫正步态。

  2.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以[(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作为总疗效。>85%为基本治愈,50%~85%为显效,20%~50%为有效,<20%为无效。

  3.2 总疗效 治疗组61例,基本治愈8例(13%),显效15例(25%),有效27例(44%),无效11例(18%),总有效率82%;对照组55例,基本治愈3例(6%),显效9例(16%),有效23例(2%),无效20例(36%),总有效率(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χ2检验,χ2=4.963,P<0.05,有显著性差异。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比较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治疗前为22.59±3.18,治疗后为11.38±4.58;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治疗前为21.91±3.88,治疗后为16.87±3.98。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比较,经统计学t检验,t=15.703,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比较,经统计学t检验,t=6.856,P<0.01,亦有显著性差异。

  4 讨论

  脑卒中患者经临床积极应用中西药物常规治疗,其生存率有所提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遗留有运动、语言及智力等障碍。因此,开展早期康复治疗是防止致残,促进功能恢复的主要措施。从医学角度来看,90%神经学恢复一般在中风后3个月内,3个月后关节挛缩,肢体强直,功能的恢复则较难。另外,早期一旦形成错误的行走模式,也很难彻底纠正。因此,对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重视早期,效果的好坏与是否早期康复治疗是分不开的,治疗越早效果就越明显。本文治疗组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后3~7d,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5~14d即开始接受头针、体针、推拿及功能锻炼等早期康复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82%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效果优于对照组。则说明头针、体针、推拿及功能锻炼配合西医早期康复治疗中风患者,可提高生存质量,防止致残,降低致残率,减轻致残程度。

  头针是依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而选择了皮层运动区,在头皮的相应部位进行针刺治疗,可以使脑组织相应区的血管扩张,血流改变,促进功能恢复。体针是根据脏腑经络学说取穴来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阴阳,促进瘫痪肢体康复。早期进行推拿,可被动活动偏瘫的肢体。推拿作用于头面、瘫侧上下肢走行的经络,俞穴和存在于体表的血管、神经末梢,刺激它们产生应答性反应,不仅使体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供血增多,营养改善,代谢旺盛,而且使颅内动脉发生相应的变化,脑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并对患肢肌肉松弛或紧张度增高的状态得到平衡调整,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同时早期积极进行功能锻炼,训练患肢功能及正确坐、站立、行走姿态,争取早日康复,尽快恢复生活能力。本文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效果优于对照组。则说明治疗组中风患者经采用头针、体针、推拿及功能锻炼等方法配合西医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经头针、体针、推拿及功能锻炼配合西医早期康复治疗,能够较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对预防残疾、降低致残率、减轻残疾程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