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内科 >> 肾病 >> 其他 >>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6-26 13:57:59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因学】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很多,现根据病因将急性肾功能衰竭分成以下五种临床类型。

  (一)休克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各种病因引起的休克均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病因有出血、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源性循环衰竭等。

  (二)感染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细菌、病毒、霉菌的感染都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好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毒感染主要有病毒性肺炎、脑炎、肝炎和流行性出血热等。细菌性感染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感染容易引起急性肾衰。

  (三)挤压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严重挤压伤引起的。其致病因素及临床过程极为复杂。它是临床上常见和重要的一种类型。

  (四)溶血型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型不配合的输血,大量输陈旧血,机械性溶血都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发病原理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五)中毒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急性肾衰的毒物种类很多,可归纳为以下四类:①重金属化合物如汞。②有机化合物如DDT、敌敌畏等。③生物毒物如蛇毒和毒蕈等。④肾毒物如肾毒性抗菌素。


  【发病机理】

  急性肾功能衰竭中,肾微循环障碍,肾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发病过程的三个中心环节。兹分述如下:

  (一)肾微循环障碍

  1.儿茶酚胺在发病上的作用:有人在抢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肺炎,中毒性痢疾以及药物过敏性休克的过程中,观察到眼底的微血管痉挛和血内儿茶胺值升高。因此,微循环障碍引起功能性少尿是通过儿茶酚胺起作用这一点是肯定的。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发病上的作用:肾缺血或毒素可致肾小管损伤,使近端肾小管钠再吸收降低,致密斑的钠浓度升高,引起肾释放及血管紧张素Ⅱ增多,使肾小球前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二)肾缺血

  1.肾血管收缩所致的肾缺血:正常情况下肾脏的血液供应很丰富,肾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20%~25%。在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情况下,机体为了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末梢动脉包括肾动脉即行收缩,因而肾血流量减少而发生肾缺血。

  2.肾脏短路循环所致的缺血:肾脏的血液循环有两条循环径路。一条是经肾动脉、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入、出球动脉、再汇集为滋养肾小管动脉,然后进入肾内静脉系统。另一条是血液流入小叶间动脉后不经入球动脉进入直血管直接汇入静脉系统的短路循环。在正常情况下90%的血液经第一循环,仅10%血液经短路循环。当机体受到各种强烈激惹如创伤、休克、感染等,机体以肾血管收缩作为机体的保护性措施,使肾血循环出现反常的短路循环现象即90%以上的血液经短路循环,导致肾皮质和肾小管的供血量大减,从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在发病上的作用

  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时血压下降,组织血流量减少,毛细血管内血流缓慢,细胞缺氧,释放凝血活酶及乳酸聚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加上创伤,细菌等生物毒素,酸中毒,缺氧等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和破坏,释出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微血管内发生血凝固和血栓形成。肾内微血管发生的凝血和血栓必然加重肾脏的缺血而最终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