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内科 >> 精神病 >> 癔症 >> 癔症病诊治

暗示疗法

http://zhuanti.qm120.com 2008-06-27 15:18:29

关键词:癔症病诊治

  暗示疗法(Suggestivetherapy)是指利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引导求治者顺从、被动地接受医生的意见,从而达到某种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暗示疗法与催眠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催眠是暗示的一种形式,即不是在清醒状态下,而是在催眠状态下对求治者进行的暗示,所谓暗示,即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们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暗示疗法产生的历史古悠久。麦斯默的催眠表演,引起了人们对其奥妙的探究。夏科、巴甫洛夫、弗洛伊德等对暗示现象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巴甫洛夫说过:“暗示乃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于本世纪30年代撰写了《暗示心理学》一书,而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麦独孤在临床的应用,则堪称独步,声誉蜚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前线战场上流行着一种因受爆炸的震惊而患的心理恐惧症——“弹症病”,严重者四肢瘫痪。此病无药可治,蔓延较快,令英国当局头痛。这时,麦独孤参加了战时治疗,经了解后他发现这是种“心病”,于是凭借以往的社会声望成功地进行了暗示心理疗法。他用笔在下肢失去知觉的士兵膝盖以下若干寸的地方画了一圈,然后以无置疑的口吻告诉求治者,明天线圈以下部位一定恢复正常。第二天,这个士兵果然恢复了知觉。这样日复一日地提高画圈的位置,直到士兵痊愈。
 
  1.在清醒状态下进行的暗示心理治疗,可以分为他人暗示疗法和自我暗示疗法两大类。
 
  (1)他人暗示即由施治者对求治者施加的暗示。它主要是通过医生在求治者心目中的威望,把某种观念暗示给求治者,从而增进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调节人的行为和机体的生理机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他人暗示疗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有一次,一位求治者到医院就诊,说他如何如何不舒服。医生对他进行了全面体格检查,发现他身体各部位都很健康,没有任何毛病,可是这位求治者确实在一天天消瘦下去,束手无策。后来,一位心理医生接受了这位求治者,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彻底检查,然后对他说:我终于发现了,你患的是综合症。还告诉他,现在刚试验成功了一种特效药,专治这种病症,注射一剂,保证三天后恢复。打针后三天,求治者果然神气活现地好了。其实,心理医生注射的仅为葡萄糖水,真正治好病的,是语言的暗示作用。除此之外,在他人暗示疗法中还有非语言暗示法,如医生或医生发动求治者的家庭或病友运用姿态、表情及环境施予某种影响等。
 
  (2)自我暗示疗法即由求治者通过自己的认知、言语、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以调节和改变身心状态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自我暗示的力量是非常惊人的。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一个人可以突然变得耳聋受损,而仅仅是因为大脑管理视觉、听觉的相应区域的机能受到了扰乱,形成了一个病态性的抑制中心,使神经细胞丧失了正常工作的功能。它们不再接受传来的信息,当然不能对这些信息作出反应。这样的求治者可以用催眠暗示疗法治疗,并且可以一下子治好,使不明真相的人大吃一惊。
 
  一个人走进了冷藏间,无意被关在里面。开始他并不在意,也并未感到寒冷,后来当他抬头看到“冷冻”二字时,顿时心里紧张起来。一种死亡的威胁笼罩在他心头。他越想越怕,越想越冷,最后蜷缩成一团,在惊恐中死去。其实,车间的冷冻机并未打开,寒气远不能置人于死地。他完全是由于自我暗示的作用,因恐惧而导致肾上腺素急剧分泌,心血管发生障碍,心功能坏死而导致死亡的。
 
  由于自我暗示的效果巨大,美国一位医学教授对癌症的病因提出了新的理论,认为癌症的发展主要不是客观上存在的癌细胞,而是主观情绪、自我暗示导致了癌变。这一理论虽未被广泛接受,但癌症求治者一旦知道了自己患病的真相,病情便会急剧变化却是不可否认的。所以,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一方面,施治者的诊疗语言和行为十分重要,应当慎重使用,以免发生消极的暗示作用;另一方面,施治者必须启发和引导求治者发挥自我意识的调节能力,消除那些使自己增加精神负担,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自我暗示,培养积极、乐观的自我暗示,使之朝着符合治疗要求和有利于祛除病象的方向发展。
 
  2.运用暗示疗法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暗示疗法是指让求治者静坐在舒适安静的椅子上,施治者以技巧性的语言或表情,给予求治者以诱导和暗示,使求治者接受暗示从而改变原有的病态感觉和不良态度,达到治疗目的。间接暗示疗法则是借助于某种刺激或仪器检查的配合,用语言强化来进行的暗示治疗。临床医学上可通过对求治者的躯体检查操作,或使用某一仪器或注射某些药物,以及使求治者处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再结合施治者的言语态度进行暗示,从而使暗示效果更显著。例如,在治疗癔症性肢体瘫痪时,施治者可用电刺激肌肉,同时以均匀有力的语调,用预先备好的暗示语句,如,“你的肢体已通电,神经电流已逐渐畅通,肌肉开始逐渐有力”等,对求治者进行积极的暗示,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暗示疗法通常结合某些辅助手段以提高疗效。常用的方法有:给求治者服一些无副作用的“安慰剂”,10毫升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或蒸馏水皮内注射;电针理疗等。在临床应用上,暗示疗法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症、癔症性截瘫、癔症性黑朦、癔症性失语、癔症性哮喘、强迫症、口吃、运动障碍以及某些身心疾病。

  
  暗示疗法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对各种形式的癔病发作,有时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谓暗示,系指某人处于某种特定的环境及情绪背景下,对外界的影响或观念常无条件的接受。癔病患者往往容易接受暗示,他们可因暗示而发病,往往也可因接受暗示而治愈。我国历代医家也十分重视,且善于运用暗示疗法。如《景岳全书》记载,明代名医张景岳某日去看一位急症的,张见其口吐白沫,僵卧于地,口鼻皆冷,气息如绝,触其脉,和缓如常,脉象与症状很不相符,判其为癔病。张大声说:“此人病甚危险,需用火攻,用大壮艾灸眉心、人中和小腹,否则难以保命。我的住处有艾绒,可速取来用。”随后,又制止说:“慢,我身边带有药,若能咽下,咽下后有声息,就不必用灸,若口不能咽,或咽下后无声息,灸也不迟。”那听了张景岳的话,药到嘴边便立即咽下,随之声出,体动,病也就好了。
 
  正常人均可接受暗示,但不是每一个人均具有高度的暗示性,接受暗示的能力因人而宜。只有易接受暗示的人,应用暗示疗法才能起到治疗作用。进行暗示治疗前,必须向患者的亲属或同事说明,取得他们的配合,否则,会因他们的不恰当暗示使治疗失败。暗示治疗的方法很多,针对不同的发作形式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多采用语言加药物或物理治疗方法。如癔病性抽搐,多采用针灸强刺激,癔病性失明、失音可采用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治疗。上述各种治疗均是在语言暗示下发挥作用的。
 
  催眠疗法属暗示疗法的一种,一般对较为难治的癔病发作,或其它疗法失败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此法是让患者处于催眠状态,使语言的影响起到强化作用,加强暗示效应。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催眠,治疗时让患者躺在安静环境中,四肢放松,然后缓慢静脉注射0.25%的阿米妥钠或硫喷妥钠,边注射边与病人谈话,或让病人数数,待患者言语缓慢,含糊不清时,即意味着进入催眠状态。此时医生可按拟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如诱导回忆往事,患者可一一回忆;如让其活动瘫痪肢体或发音时,均可进行。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后注射药物速度要减慢,以防其入睡。终止治疗时,可继续推注药物,让其进入睡眠,休息片刻,醒后可一切恢复正常。
 
    暗示治疗为什么能治疗疾病
 
  任何一种治疗疾病的疗法,除了有它的理论基础之外,还必须有其实践基础。具有悠久历史的暗示疗法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目前普遍认为是暗示与暗示作用的结果。
 
  首先,暗示能够对个体的生理活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大量事实说明,一个人在接受暗示以后,不仅可以改变随意肌的活动状态,还可以影响不随意肌的功能,甚至出现各种幻觉,有些事例近乎于“神奇”,令人费解。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块木板的中心部位放置一个支点,让被试者躺在这块木板上,并保持原来的平衡状态,再令其在头脑中想象自己骑在自行车上,用脚蹬车的情景,但不做实际动作。经过这样的一段暗示之后,一般地都会出现靠脚的一端下降,靠头部那一端上升,使原来平衡状态破坏的现象。研究证实,这是由于被试本身在用力蹬车这样一个观念的影响下,下肢出现了意向性运动,这种意向性运动造成下肢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重量相对增加,从而使平衡遭到破坏的现象。
 
  此外,暗示对人体的脏器、感觉等也都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心血管医生,对自己的心脏功能进行了仔细地研究后,竟能感受到自己心脏的收缩与扩张,接着又出现了心动过速和心律不齐现象,只好到外地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才得到恢复。
 
  还有其他的一些实验,也充分地说明了暗示的作用。如对个体进行暗示吃饱,结果会引起只有在真正进食后才能出现的血液中白血球增多的现象;而当对个体进行暗示饥饿时,则会出现与真正饥饿时相同的血液中的白血球含量降低的现象。由暗示使人产生寒冷感觉时,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量会增加30%,这与真正处于寒冷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是一样的;还有一种发生在暗示性较强个体的“假性烫伤”,当用木棒轻轻接触被试皮肤,并暗示这是用烧红的烙铁在烙他时,过一段时间会令人信服地看到接触部位发红或出现肿泡。
 
  不论是自我暗示还是他人暗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都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人们常说的“望梅止渴”的故事就是暗示作用的结果。再如,有人早晨起来后照镜子,当发现自己脸色难看、眼圈发黑、眼睑浮肿时,立即感到全身无力,腰酸腿疼,并做出不去上班而去医院检查的决定,这便是自我暗示的缘故。还有,某些妇女的“假孕”现象也与其迫切要求怀孕的心理状态有关,在这种暗示的影响下,当月经错后几天时,便认为自己已经怀孕,并出现一些怀孕反应。这也是自我暗示的结果。
 
  此外,还有必要说明的是,对处于催眠状态下的个体的暗示作用,其效果比处于觉醒状态时更加明显。在催眠时个体进人到意识阈非常狭窄的特殊状态,从而产生十分奇特的生理反应。比如给催眠状态下的被试一杯白水,暗示这是糖水,在对其进行血液化验时,会发现血液中含糖量会明显提高。通过催眠暗示,还会使被催眠者出现“假死”: “呼吸中断、心跳停止”。催眠对人的行为和动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被催眠者对施术者言语的绝对服从。并且不但在催眠时完全按指示办,而且在觉醒后也照例执行。还能够造成幻觉或唤起曾在意识中消失了事物的记忆。
 
  由上述暗示的各种作用可知,消极的暗示可以使人致病,而个体在积极暗示的作用下,能够增进和改善人的心理、行为与机体的生理机能,从而使暗示成为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

(本文来源:网络)